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878)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86MB 文档页数:99
一、理解相律的推导,掌握自由度数的概念以及相律 的内容及其应用,掌握单组份系统相图的阅读。 二、对二组份系统的气一液相图,要求掌握相图中点 线面的意义,会应用相律分析相图,熟练运用杠 杆规则计算各相的量。 三、重点掌握二组份系统的液一固平衡相图,要求 解如何用热分析法制作相图,掌握典型相图的点 线面的特点和任意组成熔体的步冷曲线的绘制及 特征,熟悉相律和杠杆规则的应用。 四、了解三组份液一液平衡相图。 §6.1 相律 §6.2 杠杆规则 §6.3 单组分系统相图 §6.4 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6.5 二组份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6.6 精馏原理 §6.7 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及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 §6.8 二组分固态互不相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 §6.9 二组分固态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 §6.10 生成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6.11 三组分系统液-液平衡相图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87MB 文档页数:45
1、相:体系中具有相同组成,相同物理性质和相同化学性质的均匀物质。相与相之间有明确的界面。 2、均相:凡物系内部各处物理料质均匀而不存在相界面者,称为均相混合物或均相物系。溶液及混合气都是均相混合物。 3、非均相:凡物系内部有隔开两相的界面存在,而界面两侧的物料性质截然不同者,称为非均相混合物或非均相物系。 非均相非均相物系里,处于分散状态的物质称为分散物质(或分散相),包围着分散物质而处于连续状态的流体,称为分散介质(或连续相)。如浮悬液中的固体颗粒,称为分散物质,液体是分散介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2.29MB 文档页数:119
6.1 生产工艺综述 6.1.1 生产工艺技术的发展 6.1.2 我国聚丙烯工艺技术的发展 6.2 浆液法聚合工艺 6.2.1 工艺概述 6.2.2 Montedison 公司浆液法工艺 6.2.3 Hercules 浆液法工艺 6.2.4 Amoco 化学公司浆液法工艺 6.2.5 三井油化公司浆液法工艺 6.2.6 现代浆液法工艺 6.3 溶液法聚合工艺 6.4 本体法聚合工艺 6.4.1 工艺概述 6.4.2 间歇法聚合工艺 6.4.3 连续式聚合工艺 6.5 本体法-气相法组合聚合工艺 6.5.1 Spheripol 工艺 6.5.2 Hypol 工艺 6.5.3 Borstar 工艺 6.6 气相聚合工艺 6.6.1 气相法工艺概况 6.6.2 Novolen 工艺 6.6.3 Unipol 工艺 6.6.4 Innovene 气相法工艺 6.6.5 Chisso 气相法工艺 6.6.6 住友(Sumitomo)气相法工艺 6.6.7 反应器颗粒技术及 Catalloy 工艺 6.7 工艺技术比较 6.7.1 技术性比较 6.7.2 经济性比较 6.8 原料及公用工程供应和消耗 6.8.1 丙烯的制造 6.8.2 丙烯等主要原料的规格和供应 6.8.3 公用工程的主要规格 6.8.4 原料及公用工程的典型消耗 6.9 聚合物的后处理 6.9.1 挤压造粒 6.9.2 产品均化及包装储存 6.10 工艺控制及先进控制 6.10.1 聚丙烯装置工艺控制 6.10.2 聚丙烯装置的先进过程控制 6.10.2.1 概述 6.10.2.2 APC 系统构成 6.11 安全、卫生及环境保护 6.11.1 安全 6.11.2 三废及环保 6.12 生产工艺发展趋势 6.12.1 催化剂仍是工艺技术发展的推动力 6.12.2 改进现有技术或开发新工艺技术使产品进一步的多样化和高性能化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58MB 文档页数:92
一、理解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异同点;理解电导、电导 率、摩尔电导率的定义及其应用。 二、 掌握电解质的活度、离子平均活度和离子平均活 度系数的定义及计算。 三、掌握离子迁移数、离子电迁移率的定义;了解迁 移数的测定方法。掌握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和德拜 一休克尔极限定律。 四、重点掌握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会 利用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势 理解浓差电池的原理,了解液接电势的计算。 五、了解分解电压和极化的概念以及极化的结果 §7.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及法拉第定律 §7.2 离子的迁移数 §7.3 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7.4 电解质的平均离子活度因子及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7.5 可逆电池及其电动势的测定 §7.6 原电池热力学 §7.7 电极电势和液体接界电势 §7.8 电极的种类 §7.9 原电池设计举例 §7.10 分解电压 §7.11 极化作用 §7.12 电解时的电极反应生成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23MB 文档页数:46
目的要求:了解植物营养元素的的种类、生理作用 及植物吸收的机理,认识土壤养分的特点和施肥规律, 目的要求掌握各种化肥和有机肥的特性和鉴别使用方法。 植物营养 教学要点: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植物必需营养元 素的种类及其生理功能,根对养分的吸收,叶片对养分 营养吸收的吸收,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 土壤养分 环境因素,作物连续性,作物营养阶段性,作物营养临 界期,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 作物施肥形态和转化,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的性质、在土 壤中的转化及施用方法,作物的施肥原理,肥料的施用 实验实训方法,配方施肥的概念及应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2MB 文档页数:116
一、明确统计热力学的基本假设,理解最概然分布与平衡分布及摘取最大项原理 二、掌握 Boltzmann分布律及其各物理量的意义与适用条件; 三、理解粒子配分函数、体系配分函数的意义与表达式,配分函数的析因子性质。 四、理解不同独立子体系的配分函数,q及与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 五、重点掌握平动能与平动配分函数,转动能与转动配分函数,振动能与振动配分函数的计算理解系统的热容、熵及其他热力学函数与配分函数的关系。 §9.5 粒子配分函数的计算 §9.3 最概然分布与平衡分布 §9.4 玻耳兹曼分布 §9.2 能级分布的微态数及系统的总微态数 §9.6 系统的热力学能与配分函数的关系 §9.10 理想气体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9.11 系综理论简介 §9.1 粒子各运动形式的能级及能级的简并度 §9.7 系统的摩尔定容热容与配分函数的关系 §9.8 系统的熵与配分函数的关系 §9.9 其它热力学函数与配分函数的关系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7KB 文档页数:9
(一)溶剂提取法: 1.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 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当溶剂加到 中草药原料(需适当粉碎)中时,溶剂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到细胞内,溶解了可溶性 物质,而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 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出,继续多次加入新溶剂,就可 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1KB 文档页数:9
化学工程基础是工程技术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探讨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规 律、并应用这些规律解决生产问题的学科本课程是在高等数学、物理学及物理 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基础技术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化工单元操作及反应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 构造及工艺尺寸的计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化学工程规律在化工生 产中的应用,获得化工计算及设计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化工操 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以便在化工生产、科研和设计工作中达到强化生产过程、 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设备生产能力和效率降低设备投资及产品成本、节能、防 止污染及加速新技术开发等方面的目的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35MB 文档页数:100
5.1 胶体及其基本特性 胶粒的结构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 分散体系分类 (1)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2)按分散相和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 (3)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分类 憎液溶胶的特性 胶粒的形状 5.2 溶胶的制备与净化 溶胶的制备 (1)分散法 1.研磨法 2.胶溶法 3.超声波分散法 4.电弧法 (2)凝聚法 1.化学凝聚法 2.物理凝聚法 溶胶的净化 (1)渗析法 (2)超过滤法 5.3 溶胶的动力性质 • Brown 运动 • 胶粒的扩散 • 溶胶的渗透压 • 沉降平衡 • 高度分布定律 5.4 溶胶的光学性质 • 光散射现象 • Tyndall效应 • Rayleigh公式 • 乳光计原理 • 浊度 • 超显微镜 5.5 溶胶的电学性质 • 胶粒带电的本质 • 电动现象 (2)电渗 (3)流动电势 (4)沉降电势 • 双电层 • 动电电位 (1) 电泳 Tiselius电泳仪 界面移动电泳仪 显微电泳仪 区带电泳 5.6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 • 溶胶的稳定性 • 影响溶胶稳定性的因素 • 聚沉值与聚沉能力 • Schulze-Hardy规则 • 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 不同胶体的相互作用 1. 敏化作用 2. 金值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58MB 文档页数:113
绪论 误差及分析数据处理 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误差的统计概念 分析数据的处理 自测题 分析质量控制和计量认证 分析质量控制 计量认证 自测题 重量分析法 概述 气化重量法 萃取重量法 沉淀重量法 自测题 滴定分析概论 自测题 酸碱滴定法 酸碱平衡及有关浓度计算 酸碱指示剂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自测题 配位滴定法 概述 乙二胺四乙酸(EDTA)及其螯合物 配位滴定原理 金属离子指示剂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配位滴定的标准溶液和滴定方式 自测题 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氧化还原平衡 氧化还原滴定 高锰酸钾法 碘量法 重铬酸钾法 自测题 沉淀滴定法 概述 银量法 银量法标准溶液的配制和应用示例 自测题
首页上页13313413513613713813914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87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