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747)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16MB 文档页数:7
通过在Na2SiO3-KOH基础电解液中加入石墨烯添加剂,在镁锂合金表面制备出一层自润滑的含碳陶瓷层. 利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以及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陶瓷层的表面形貌、粗糙度以及物相组成,利用摩擦磨损试验仪对陶瓷层在室温下的摩擦学性能进行研究. 其结果表明,加入石墨烯后制备出的含碳陶瓷层表面放电微孔分布均匀,且其微孔尺寸和表面粗糙度均明显降低. 相比于镁锂合金,陶瓷层的表面硬度也得到明显的提高. 此外,含碳陶瓷层主要由SiO2、Mg2SiO4以及MgO物相组成,而石墨烯则以机械形式弥散分布于陶瓷层中并起到减摩作用. 当石墨烯体积分数为1%时,陶瓷层表面显微硬度为1317.6 HV0.1 kg,其摩擦系数仅为0.09,其耐磨性明显提高. 同时,陶瓷层磨痕的深度和宽度均明显小于镁锂合金,而且较为光滑,表明陶瓷层表面没有发生严重的黏着磨损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3MB 文档页数:10
通过热处理制备出具有回火马氏体组织、下贝氏体组织以及粒状贝氏体组织的718钢,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万能拉伸实验机比较其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同时借助高速铣削实验及光学轮廓仪,研究力学性能以及组织结构对切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切削速度低于145 m·min?1时,贝氏体组织类型比回火马氏体组织更易切削,切削贝氏体组织比切削回火马氏体组织的刀具使用寿命高30%~40%。当切削速度高于165 m·min?1时,马氏体组织发生了加工软化现象,刀具使用寿命提高,切削性能上升。粒状贝氏体组织加工表面因为严重的刀具黏附而出现背脊纹路,马氏体组织具有最佳的切削表面粗糙度。综合考虑之下,三种组织的综合切削性能从高到低排序为:下贝氏体组织、马氏体组织、粒状贝氏体组织,采用300 ℃等温淬火工艺可以有效提升718塑料模具钢的综合切削性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1.11KB 文档页数:8
为从细观尺度研究矿岩含水率对自然崩落法放矿松动体形态的影响,对非饱和矿岩颗粒间的受力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将放矿场内细颗粒流与大块离散矿岩利用格子波尔兹曼法与离散元法处理,基于格子波尔兹曼法-离散元法耦合算法建立自然崩落法放矿模型,得出含水率与放矿松动体形态间的关系,并通过将模拟结果与已有研究结论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基于格子波尔兹曼法-离散元法耦合算法的放矿模型准确性及可靠性.研究表明:矿岩含水率对放矿松动体形态影响显著,在同等矿岩放出质量分数情况下,随着含水率的增大,放矿松动体高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放矿松动体形态先逐渐变为细长型再逐渐恢复,放矿松动体形态变化的含水率临界值在10%左右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65KB 文档页数:58
由于兄弟国际内部对欧洲地区零配件供 应系统运作不满的呼声不断增强,马丁·克 罗斯利出任了零部件经理。他到来以后发现 欧洲公司存在很多问题,他该从哪里着手他 的工作?他知道现有的收益水平不会被公司 认同,建立一个有效的物流网络系统,是一 件迫在眉睫的事,他应该怎样决策?分析完各 种条件信息后,他提出了若干个选择方案, 而且必须拿出有说服力的论据,因为这关系 着公司以后的发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9MB 文档页数:46
通过学习了解广告设计师 的智能结构与历史使命,懂 得:广告设计师同样为人类 文明、为经济的繁荣、为 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令人振 奋的贡献,在未来的时代 里,必定还要不断创造出 让我们尽全力为此而努力 并作好迎接未来新世纪的 必要准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MB 文档页数:11
高熵材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良好耐腐蚀和优异的高温组织稳定性等性能,在航空航天、高温以及先进核能等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国际材料领域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粉末冶金作为一种高性能金属基和陶瓷复合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可以获得纳米晶和过饱和固溶体等亚稳材料,同时也可用于传统熔炼法较难制备的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材料,近些年来,粉末冶金技术在高熵材料制备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高熵材料的应用理论出发,针对目前高熵材料粉体制备方法、块体成型以及粉末冶金制备的典型高熵材料三个方面予以综述,着重阐述了高熵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其变形行为特点,同时展望了高熵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7MB 文档页数:7
针对现行鼓风炉挥发(熔炼)-反射炉还原炼锑工艺存在的流程长、能耗高、低浓度SO2烟气污染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选冶联合过程的锑提取新工艺——硫化锑精矿还原固硫焙烧直产金属锑.分别以ZnO和碳粉作为固硫剂和还原剂实现对硫化锑矿的固硫还原转化,直接产出金属锑,同时生成硫化锌,再分别分离得到金属锑粉和硫化锌精矿.本文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考察了焙烧温度、碳粉粒度、ZnO配入量、焙烧时间对锑生成率和ZnO固硫率的影响.得到最佳条件如下:焙烧温度800℃、碳粉粒度100~150目、ZnO量为固硫所需理论量、焙烧时间2 h,在此条件下,锑生成率为90.4%,ZnO固硫率为94.8%,其中温度和ZnO加入量对焙烧效果有较大影响;同时对反应产物的分析和过程热力学计算表明焙烧过程分两步进行,即首先发生Sb2S3与ZnO的交互固硫反应生成Sb2O3,其后在高于700℃温度下Sb2O3被大量还原成金属锑.在不同品位的锑精矿综合实验中,均获得了90%左右的锑生成率和88%的固硫率,验证了工艺的可行性.新工艺低温低碳、清洁环保,易于开展工业化生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2MB 文档页数:7
以茄子为原材料,通过水热处理–后续热解法及直接热解法分别制备出两种不同的茄子衍生多孔碳材料(HBPC和BPC)。以茄子衍生多孔碳材料为载体,采用真空浸渍法负载相变芯材聚乙二醇(PEG2000),制备出聚乙二醇/茄子衍生多孔碳材料复合相变材料。通过扫描电镜、拉曼光谱、压汞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通过直接热解法制得的茄子衍生多孔碳材料为载体的聚乙二醇/茄子衍生多孔碳材料复合相变材料具有更好的相变储热效果,负载聚乙二醇的质量分数高达90.60%,熔融潜热为133.98 J·g?1,达到了较好的定形相变效果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0.32KB 文档页数:9
崩塌灾害的早期预警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传统的监测预警方法监测指标相对单一, 更多关注于加速破坏前兆的识别, 使得崩塌的早期预警存在诸多困难.本文首先引入动力学监测指标, 对岩土体破坏过程中的动力响应进行综述, 得出基于固有振动频率等动力学监测指标可以为危岩体的损伤提供数据支持.随后基于最新的实验研究发现动力学监测指标可以有效反应边坡的物理力学特征的变化, 进而可以实现岩体损伤与稳定性的动态识别和定量判断.在对国内外现状进行综述发现, 基于分离阶段破坏前兆识别的岩块体崩塌灾害预警思路, 具有更好的时效性, 是未来崩塌早期预警的发展方向, 同时对崩塌的早期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展望, 得出基于动力学指标、静力学指标和环境量指标三位一体的早期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必将在工程监测与灾害预警方面发挥更大潜力, 为从事应对崩塌等脆性破坏灾害预警预防的研究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9.27MB 文档页数:50
一、掌状网状脉 二、羽状网状脉 三、二歧分枝脉 四、射出行脉 五、直出平行脉横出行脉孤行脉
首页上页13813914014114214314414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74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