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60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96MB 文档页数:7
提出一种脑-机接口系统实现多旋翼飞行器室内二维空间目标搜索.系统由半自主导航与决策子系统组成.半自主导航子系统用于为决策子系统提供可行飞行方向并实现多旋翼飞行器半自主避障.决策子系统采用互相关方法与逻辑回归方法完成运动想象的脑电特征提取与分类.实际的室内目标搜索实验验证了使用该系统是可行且有效的.相比其他方法,减少了被试者负担,降低控制难度,控制精度约提高±10 cm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71.48KB 文档页数:5
研究了轴承钢生产中各因素对钢中D类夹杂物形成的影响.对国内某特殊钢厂轴承钢中夹杂物进行了检验分析,发现钢中D类夹杂物存在多种形式;通过感应炉重熔实验,发现钢中Al含量对夹杂物的影响很大,Al过量,在MgO炉衬条件下,会大量生成MgO·Al2O3;当钢中Ca含量较高时,夹杂物全部变性为球状钙铝酸盐.研究表明,控制钢水中Ca、Mg和Al成分,是控制D类夹杂的重要手段.通过工厂试验证明,特定炉渣改性和成分优化对D类夹杂物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68.64KB 文档页数:8
回收含铁硅酸盐矿物是实现鞍山式贫磁铁矿再选中矿综合利用的关键之一,但这一回收过程应有选择性:一段磁选尾渣TFe仅为3.92%,不予以回收;而二段尾渣TFe为34.51%,可将其返回直接还原配料,予以间接回收。还原温度1150℃、还原时间45 min、石灰石用量16%以及还原煤用量12%时,闭路实验获得的最优粉末铁TFe为92.69%,εFe为91.17%。含铁硅酸盐中铁元素被还原为单质铁,硅元素最终重构为硅灰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12.81KB 文档页数:5
基于二氧化碳与氧气混合喷吹(简称COMI)炼钢工艺热力学理论计算及实验研究,建立了转炉全铁水COMI炼钢工艺物料与能量模型.研究发现:应用COMI炼钢工艺进行转炉全铁水冶炼工艺研究不仅能解决转炉全铁水常规冶炼过程中存在的大渣量及大喷溅问题,而且在提高转炉煤气热值,降低转炉吨钢氧耗及石灰消耗、调节矿石加入量方面有显著效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67.43KB 文档页数:8
由压力管与工作模同心轴排列成模芯,在拉拔时,由于流体(润滑剂)动力作用,运动的钢丝不断地将润滑剂带入,在压力管与工作模相邻附近的口腔内形成高压区,因而实现强迫润滑拉拔。它比一般润滑拉拔具有很多优点。高压区润滑剂压力很高,是一般高压泵难以达到的。本文通过实验测定及理论分析证实高压区的形成,存在及其压力值的大小,并指出影响其压力值的有关参数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90.61KB 文档页数:5
分析了水射流土层扩孔参数,建立了射流参数与土体参数的关系.通过实验,研究了射流参数和钻杆运动参数对扩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扩孔效果必须增大射流功率,在射流作用力大于土体临界破坏力的条件下,增大射流流量比增大射流压力更加有效;合理地匹配钻杆运动参数更有利于扩孔效果的提高.工程应用证明,运用水射流扩孔技术制作多环扩孔型锚杆是可行的,锚杆承载力明显提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5MB 文档页数:6
在工业纯铝的凝固过程中引入超声场,探讨了超声细化晶粒的机理,并具体研究了超声功率、导入声波的熔体温度区间对铸锭凝固组织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铝熔体经超声处理后,凝固组织均得到显著细化,这主要取决于超声的空化效应和声流效应;超声功率增大时,组织细化程度提高,功率达到170W时细化效果最好,继续增大功率则细化作用减弱;施振温度区间对凝固组织的影响也有相似的规律,在合理的温度导入声波,晶粒能细化到最佳程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4MB 文档页数:6
结合所研制的连续式无模拉拔加工设备的实际情况,利用DEFORM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加工过程的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开展了NiTi合金线材无模拉拔加工过程的热力耦合模拟研究,获得了线材无模拉拔加工过程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规律,以及冷热源距离、冷却水流量及拉拔速度对成品线径的影响规律.通过实验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6.52KB 文档页数:4
为考察楔横轧二次楔轧制在超大断面收缩率情况下的成形规律,在H630轧机上进行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超大断面收缩率轧制实验,得到各工艺参数对轧制质量的影响规律,发现在超大断面收缩率情况下二次楔的工艺参数对内部缺陷和拉断加工界限有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只要参数得当,二次楔轧制可以获得合格的大断面收缩率轴类件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12.5KB 文档页数:47
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称 为抗原抗体反应(antigen-antibody- reaction) 。抗原抗体反应既可在体内作为体液免疫应答的 效应机制自然发生,也可在体外作为免疫学实验 的结果出现。在体内,可表现为溶菌、杀菌、促 进吞噬或中和毒素等作用,有时亦可引起免疫病 理损伤,在体外,依相应抗原物理性状(颗粒状 或可溶性)以及反应的条件(电解质、补体等)不 同,可出现凝集、沉淀、细胞溶解和补体结合等 反应
首页上页14414514614714814915015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60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