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09)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17MB 文档页数:4
汽车发动机中的燃烧室里,装有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在火花塞 两电极之间,加上直流电压后,可燃混合气会产生电离。当电压升高到一定值时,火花塞 两级气体间隙被击穿,产生电火花,此时活塞处于压缩行程的上止点附近,从而使气体燃 烧产生巨大的压力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点火系的作用:将电池或发动机的低电压变成高电压(20~30kv)在按照发动机各 气缸的工作次序,点燃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1.5KB 文档页数:3
1)拟用清水吸收空气与丙酮混合气中的丙酮。混合气含丙酮4.5%(体 积)。操作条件:常压,25℃,塔底液相质量流速G=6.34kg/(s·m2),液相与 气相质量流量之比为2.50,取操作气速为泛点气速的70%。试比较采用25×25 ×2.5mm瓷质拉西环乱堆与采用25×3.3mm瓷之矩鞍形填料两种方案的空塔气 速及每m填料层压降。按塔底条件计算,液相物性按水计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92KB 文档页数:14
chapter6 全空气系统与空气-水系统 一、全空气系统 1、定义(全部由空气来负担房间的冷热负荷) 2、空气主要在空调机里进行处理,也叫集中空调系统 3、机房可设在地下室,屋顶或辅助房间,甚至空调房间内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56.21KB 文档页数:8
根据页岩气储层纳微米孔隙和微裂缝结构特征,建立含微裂缝表面层基质-裂缝双重介质球形模型.综合考虑扩散和滑移对页岩气产能的影响,利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描述页岩气的解吸吸附,通过Laplace变换和Stehfest数值反演,得到页岩气藏压裂井定产和定压条件下的井底流压和产量的解析解,并进行页岩气藏压裂井产能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微裂缝是页岩气基质微观孔隙和宏观裂缝运移的主要渗流通道;微裂缝的渗透率越大和长度越长,页岩气井产量越大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68.5KB 文档页数:13
牵引与制动是一对矛盾。制动是调速的一种特殊形式。电传动机车一般有两套制动系 统,一是空气制动系统即机械制动系统,包括闸瓦制动和盘形制动。二是电气制动系统,包 括电阻制动和再生制动。本章将详细分析电气制动的基本原理,电气制动的稳定性,电气制 动的形式,电气制动的特性及其控制方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6MB 文档页数:20
本文论证了Stelco第6号和第7号焦炉燃烧室物理模型是能够定性地决定火焰的位置及高度的,模型表明燃烧室中控制燃烧的流动条件受到空气流动状态的强烈影响,尤其是和连接蓄热室和空气喷口的倾斜上升道有关。在6号焦炉燃烧室中空气流量分二部分供入,此时煤气流被从下空气喷口出流的倾斜空气射流吸至燃烧室的一侧,在7号炉燃烧室中,所有空气是从一个庭部喷口进入燃烧室的,由于倾斜空气流引起燃烧室中再循环气流,它控制着化学当量混合火焰的高度,同样可以看到,从煤气喷口底部通过一个小圆孔进入的煤气实际上是一个限制射流;它造成在喷口中的再循环促进了煤气高温裂解的可能性。应用模型来决定\火焰\的高度及位置,和从正在加热的燃烧室拍摄的照片大致相符,但正如所预期的那样,实际火焰约比根据模型化学当量混合浓度预测的火焰要高1.35至1.5倍,通过模型预测的火焰高度和测得的焦碳VTD结果相符较好,尤其对6号焦炉是如此。还应用模型研究了6号和7号焦炉燃烧室改变操作后的效果,其中包括在6号焦炉中采用改变气流的装置如转向砖,煤气喷口延伸管以及空气喷口角部盖板以及减少7号燃烧室的过剩O2等,模型试验表明只有采用延伸管能有效地使火焰在6号焦炉燃烧室下半部分布更均匀,而对7号炉来说采用5%过剩O2将获得同样的效果。模型试验的潜力和局限性需要继续研究,因为它们为燃烧室设计操作和燃烧以及它对VTD的影建立了重要的联系,可以认为这不仅是对上述个别燃烧室设计及操作条件的叙述,它还将对燃烧室系统的工作提供一般性的见解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4.92KB 文档页数:4
为探索LF炉底吹CO2气体的冶金行为,将CO2气体用于LF炉精炼过程中,对LF炉底吹CO2气体工艺进行热力学分析,并利用75 t LF炉进行底吹不同比例CO2与Ar混合气体的实验.研究发现:底吹CO2气体精炼过程中不会造成钢液大量脱碳,平均每炉碳氧化量在0.3 ~ 0.8 kg,钢液中夹杂物的种类、形貌和组成变化较小,夹杂物当量密度减小,提高了钢液洁净度,底吹CO2气体不会加重钢包透气砖的侵蚀,实验表明LF炉可使用CO2气体进行精炼.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27MB 文档页数:129
1 大气环境污染与大气扩散 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3 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识别 4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案例分析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66.5KB 文档页数:23
利用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的差异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称为吸收。当气体混 合物与液体接触,混合物中被溶解的部分进入液相形成溶液,不被溶解的部分则留在气 相,气体混合物得到分离。吸收操作中所用的液体称为溶剂(吸收剂),以S表示;混合 气体中能溶解的部分称为溶质(或吸收质,A表示,不能溶解的组分称为情性组分(或 载体),B表示;吸收操作所得的溶液称为吸收液,排出的气体称为吸收尾气,吸收过程 在吸收塔中进行,逆流操作吸收塔示意图如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MB 文档页数:84
 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  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肺泡通气量  气体交换原理、过程和肺换气影响因素 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 化学感受性反射 一、肺通气 二、呼吸气体的交换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首页上页121314151617181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0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