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27)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6MB 文档页数:57
实验一 晶体结构模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四、实验条件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二 粘土阳离子交换容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四、实验条件 五、实验步骤 六、思考题 实验三 淬冷法研究相平衡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四、实验条件 五、实验步骤 六、思考题 实验四 电解质对泥浆粘度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四、实验条件 五、实验步骤 六、思考题 实验五 固相反应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四、实验条件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结果与处理 七、思考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0.14KB 文档页数:5
应用三维刚塑性有限元DEFORM-3D软件对等内径空心轴类零件的楔横轧成形进行了热力耦合数值模拟,分析了轧制过程中轧件内部的应力、应变场及温度场分布规律,揭示了轧件变形过程中横截面椭圆化和轧件外表面轴肩部分产生隆起以及内表面在靠近台阶处产生凹陷的原因,阐述了轧件在轧制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模拟结果表明,用楔横轧工艺轧制等内径空心轴是完全可行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96.86KB 文档页数:6
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梯度磁场实现空气中氧气富集的方法:用两块相距一定距离的磁铁异极相对围成一个四周边界开放的磁场空间,其边界处存在着指向空间内部的场强梯度.进入磁场空间的气体中氧分子在通过边界流出时将受到磁化力的阻碍作用,这样就在磁场空间内部尤其是远离空气入口位置,氧分子得到富集.该方法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可有效避免由于气体湍流、分子的布朗运动以及扩散作用所造成的再混合.磁体材料为钕铁硼,尺寸为78mm×38mm×30mm,所围空间的尺寸为78mm×38mm×1mm.实验结果表明:磁场空间内氧体积分数增加最多的地方出现在距空气入口最远边界处,在一定空气入口流量范围内(≤60mL·min-1),进出口空气流量比存在一个最佳值,使磁场空间内各处的氧体积分数达到最大;在本文实验条件下,该值在2.0左右,当进出口流量分别为40mL·min-1和20mL·min-1时,出口气体氧的体积分数增量可达到0.65%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1.93KB 文档页数:5
根据传热学理论,建立了斜井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数学模型,针对大孤山铁矿东斜井的实际条件,分析斜井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与距进风口距离和风流速度的变化规律,提出解决斜井内空气潮湿有雾的主要措施,即机械通风可保持斜井内风流流速和方向稳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55.95KB 文档页数:3
以初期凝固坯壳为研究对象,在结晶器内壁纵向划分沟槽,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划分沟槽与不划分沟槽结晶器内铸坯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研究沟槽内壁结晶器对铸坯初期凝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槽内壁结晶器可显著改善铸坯传热,降低坯壳应力并使其均匀分布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0.96KB 文档页数:5
用微电极研究了316L不锈钢楔形缝隙在3.5%NaCl溶液(室温)中的溶液化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缝隙开口情况下,缝隙内各点的Cl-都发生了富集,pH也都降低;当缝隙开口为1.36mm时,缝隙内Cl-浓度随时间和与缝口距离的增大而增大,pH值随之下降,最高Cl-浓度为1.6mol/l,最低pH值为5.01;当缝隙开口为0.22mm,最高Cl-浓度为1.1mol/l,最低pH值为3.1.缝隙内溶液酸化是由于金属离子的水解和Cl-的共同作用,缝内金属氯化物浓度甚至可以达到饱和态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28MB 文档页数:42
一、平面弯曲 二、梁的计算简图 三、梁的内力 四、梁的内力方程和内力图 五、q、Q和M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六、平面刚架和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06.44KB 文档页数:4
采用显示动力学有限元软件LS-DYNA,结合生产实际,对H型钢万能轧制进行了仿真计算.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根据轧制平面内的节点位移矢量分布情况,分析了轧件断面内金属流动规律.仿真结果显示轧件断面内在立辊和平辊压下方向上存在\零位移线\,说明在H型钢万能轧制过程中,在立辊和平辊压下方向上轧件内金属流动存在\位移中性面\,并伴有翼缘端部金属流动产生\内翻\的情况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70.37KB 文档页数:4
通过高温热扩散结合法系统地研究了在含CaO,CeO2的低碳钢中晶内针状铁素体形核现象.实验结果表明:钢中针状铁素体的形核是由稳定的氧化物CaO,CeO2质点非均匀形核引起的.在CaO,CeO2氧化物周围存在明显应变区,它是晶内针状铁素体非均匀形核起支配作用的驱动力,可以在一个夹杂氧化物上多处形核,同时形成大量新的奥氏体/铁素体高能内界面,提供发生激发形核的表面效应.氧化物尺寸在0.1~0.6μm范围内对形成晶内针状铁素体效果最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2.51KB 文档页数:6
通过分析传统球团料在还原罐内的温度分布,提出了以改进布料方式缩短硅热法炼镁还原周期的必要性.研发了一种新型炼镁料块,运用FLUENT软件对料块的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了料块的高度、外缘高度、内孔直径、上下面直径、凹槽直径和凹槽个数对料块传热过程和镁产量的影响.发现当料块的高度为100 mm、外缘高度为50 mm、内径为100 mm、上下面直径为200 mm、凹槽直径为50 mm和凹槽个数为8个时,单炉镁产量最高为318 kg·h-1,较传统球团料提高43.9%,吨镁煤气消耗量降低了30.5%.通过实验得出料块内部的温度分布与数值模拟的结果一致,说明数值模拟的模型是可靠的
首页上页121314151617181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2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