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6695)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4KB 文档页数:18
一、C语言发展历史 二、C语言特点 三、C程序格式和结构特点 四、C程序上机步骤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1.16KB 文档页数:1
一、选择题 (1)C) (2)A) (3)B) (4)B) (5)A) (6)D) (7)B) (8)C) (9)D) (10)C) (11)D) (12)A) (13)B) (14)C) (15)B) (16)D) (17)C) (18)A) (19)C) (20)A)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27MB 文档页数:6
利用Thermo-Calc软件对8Cr13MoV马氏体不锈钢的凝固过程进行计算,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对铸态组织和碳化物形貌以及类型进行观察与分析,利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测定材料的静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8Cr13MoV在平衡凝固条件下组织为铁素体和M23C6型碳化物,而在实际的凝固条件下,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M7C3型和M23C6型碳化物,由于偏析导致最终组织中碳化物以M7C3型为主,少量M23C6以薄片或树枝状分布在晶界上.由于较高的C和Cr含量,以0.1℃·s-1的冷却速率冷却时,奥氏体也会发生马氏体转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6.51KB 文档页数:8
平余式定理 f(x除以x-c所得的余式等于f(c 证明因为x-c是一次多项式故由带余除法可知, 它除(x)所得的余式为常数r,而且,有q(x)∈ΩLx] 使得f(x)=(x-c)q(x)+r令x=c,即得,f(c)=r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MB 文档页数:7
本文制备纳米SiC基体改性的SiC-C/C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等研究SiC对碳材料的石墨化度的影响.纳米SiC能够显著促进碳基体材料的石墨化度,同时通过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在纳米SiC颗粒周围观测到明显的石墨化结构,并且距离SiC越近,碳基体的石墨化程度越高.通过静态氧化实验研究SiC-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SiC加入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显著提高,纳米SiC在高温下生成较为均匀的SiO2保护层,覆盖在碳材料的表面,阻碍氧气与碳材料的接触,并且SiC含量越高,形成的保护层越厚,抗氧化能力越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0.98KB 文档页数:5
本文在考察影响冷轧辊破损的力学因素中选用了缺口和裂纹两种试样进行断裂韧性测试。结果发现对于冷轧辊材料(高硬度,εF≈0)其K1C ≤ 2/3 Kρc(ρ=0.06毫米),即K1C和Kρc值差别较大。故本文认为有的文献提出对于低韧性材料(εF≈0)可用细切口试样代替裂纹态试样测定K1C值不是普遍可行的。这一事实在工程实际中是重要的。在实验分析中,本文主要参考了Tetel man.A.S和Yokobori.T的分析工作,采用了弹塑性宏观力学的方法,近似分析缺口试样弹塑性应力场,建立有关断裂判据,所得结果较好解释实验现象,并可作为Kρc计算的估值公式,亦可供分析缺口断裂问题参考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07.5KB 文档页数:39
第一节 计算机语言 第二节 计算机程序设计 第三节 C语言的由来 第四节 C语言的特点 第五节 简单的C程序介绍 第六节 开发C程序的过程 第七节 TC2.0的集成开发环境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0.92KB 文档页数:1
一、选择填空题 1、B 2、C 3、B 4、C 5、C 6、A 7、C 8、C 9、B 10、C 二、是非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对 5、错 6、对 7、错 8、对 9、对 10、错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72.49KB 文档页数:8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无钴超硬高速钢在马氏体成份和二次硬化之间的关系。采用“马氏体碳饱和度”(AM=CsM/CpM,CsM—马氏体含碳量,CpM—马氏体中合金元素在回火时形成二次硬化碳化物所需碳量)作为描述马氏体中合金元素和碳(M—C)配比关系的参数。得出,①AM和二次硬度有相当严格的依从关系。在通常的成分范围内,与某个合金元素或其总体比较,它对硬度的影响更大些。②当马氏体成分符合W2C、Mo2、V4C3及Cr7C3原子比时,获得最高的二次硬度—HRC69左右。讨论了G、Steven平衡碳计算式。为解决某些合金化的定量问题,建议采用“钢的碳饱和度”(A=Cs/Cp)表征高速钢中M—C配比。C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1.5KB 文档页数:1
一、选择填空题 1、B 2、C 3、B 4、C 5、C 6、A 7、C 8、C 9、B 10、C
首页上页121314151617181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669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