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606)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7KB 文档页数:2
一、课程性质 结构力学综合训练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课程设计课,属专业选修课性质。学 生在学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所学的 力学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加以综合提高,建立起结构整体受力分析的概 念,进一步掌握杆件结构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提高综合应用力学知识进行计算 分析的实际能力,学会使用结构分析程序进行结构计算,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 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力学基础。是一个综合提高的训练实践环节。以 此培养学生具有结构分析与结构计算方面的能力,培养结构定性分析的能力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9.44KB 文档页数:17
第六章飞机总体参数优化 6.1飞机总体参数的多学科设计优化 6.1.1多学科设计优化的基本概念 飞机总体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覆盖了多个学科的内容,例如空气动力学、结构 学,推进理论,控制论等。对某一个学科领域,进行计算分析和优化设计,可以建立起数学 模型和计算软件,对于复杂的工程系统,目前很难建立起统一的分析和优化的数学模型,只 能是各子系统模型和计算软件的“总装配”,这种装配式的设计必将是低效耗时和昂贵的, 它包括了大量的设计变量,性能状态变量,约束方程,各个系统模型相互交叉影响,各个设 计目标对设计变量的要求相互矛盾,子系统的构成可能是由不同领域的专家甚至在不同地点 来操作运行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8.71KB 文档页数:33
第五章飞机费用与效能分析 5.1飞机寿命周期费用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5.1.1飞机寿命周期费用的提出 现代成功的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不仅具有较高的性能和效能,而且给用户在经济上带 来效益。因此飞机作为工程系统在多种方案优选决策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经济性 为了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不仅对飞机技术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而且对其综合性能如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其结构日趋复杂,性能日益精良,大量先进 的航空电子设备和火控系统的采用以及大量分系统和设备在功能上互相综合,使得现代飞机 研制、生产、使用保障等费用日益增长。例如,美国战斗机出厂价自1930年以来己增长了 两个数量级以上,1960年到1980年20年间,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平均年增长率仍为9% 10%,20年增长了约5~6倍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8MB 文档页数:31
§ 1.1 测绘学与测量学 § 1.2 测绘学的发展现状 一、测绘学的发展简史 二、现代测绘学的发展现状 三、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 四、地球空间信息学与现代测绘学的任务 § 1.3 测量学的应用和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 1.4 学习测量学的目的和要求 • 掌握现代普通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 具有使用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了解先进测绘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 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图原理和方法,了解数字测图过程,能正确使用地形图 • 掌握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和评定测量精度的一般方法 • 能正确使用测量仪器进行一般施工测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01MB 文档页数:743
理论力学 工程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 工程力学 材料力学 机械原理 机械零件及装配体测绘 工程制图 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制图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金工实习 汽车概论 计算机绘图 CAD 三维造型 计算机绘图 B CAD 制图 控制理论基础 海洋能源开发利用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车辆传动系统 车辆设计及理论 模具设计 微机接口技术 现代设计方法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组合机构设计(双语) 机械制造技术 汽车制造工艺学 新能源汽车概论 液压与气动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 数控技术 机器人原理与应用 机电工程专业英语 生产实习 专业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专业综合实践 车辆电子及控制 汽车发动机 机电仿真与设计 机电一体化技术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计算机应用设计 工程情报检索 运筹学与系统工程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 工业工程基础 工业工程 工程项目管理 人因工程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产品设计 物流装备技术 机械制造工程 工程数据库应用 机械 CAD/CAM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信息管理系统综合设计实践 信息管理系统 食品仓储与配送 交通工程 运输经济学 物流企业经营与管理 生产管理学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质量控制理论 现代流通学 物流分析课程设计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综合设计实践 建模与仿真实践 物流系统仿真实践 物流工程综合实习 物流工程专业英语 毕业设计(论文) 工程经济学 工程概算与项目管理 数字逻辑 数字逻辑课程设计 现代控制理论 机电传动控制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 运动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仿真 电路原理 电工技术基础 电路原理实验 电力电子技术 电气控制技术 电机与拖动基础 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电机拖动及控制 电力系统基础 电气控制及 PLC 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 水工艺仪表与控制 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 嵌入式系统 电子工艺实训 专业实习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专业英语 电子设计创新 电路与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电气工程导论 电子设计自动化 电气工程实训 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实验(双语) 信号分析与处理 自动控制原理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单片机综合实验 计算机控制技术 DSP 原理与应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67.69KB 文档页数:13
利用氧气吹炼镍锍直接得金属镍,其关键在于去锍保镍。本文利用选择性氧化原理,提出氧化转化温度的概念。热力学分析指出,去硫保镍的条件是:1、镍锍熔体用O2开吹的温度必须超过该组成硫、镍氧化的转化温度;对含硅20-25%的镍硫,其开吹温度不能低于1350-1400℃。2、随着熔体中硫含量的减少,相应地硫、镍氧化的转化温度随之增高。吹炼操作必须迅速进行,以保证熔池温度上升的速度永远高于转化温度增高的速度。硫、镍氧化的转化温度可用一步法按下列反应[S]+2NiO(s)=2[Ni]+SO2进行计算。热力学分析又指出:1.镍锍内含铜全部留在熔体之内,在吹炼过程中不被氧化。2.镍锍中的铁最易被氧化,但当降低到0.8—1.0%后即不能被氧化而以残铁留在熔体之内。3.镍铳含钴如小于1%也将留在熔体之内。通过在卡尔多斜吹旋转炉进行的半工业吹炼实验,在采用上列热力学推论得出的去硫保镍条件下,硫能顺利地降到1—2%,充分地证明了理论成功地指导了实践,克服在初期探索性试验中遇到大量镍氧化的困难。在吹炼末期,由于熔体中硫的扩散速度减减慢,熔池表面逐渐有NiO层累积。采用不吹氧空转还原,可进一步去硫而提高镍的回收率。镍的直接回收率大于90%,而总回收率大于95%。镍的主要损失来自高温下镍及其氧化物的挥发熔体中残铜、残铁及残钻的存在也通过实验予以证实。动力学分析指出,熔体中硫的扩散是脱硫反应的控制性环节。硫的传质系数β及扩散系数D与温度T的关系式分别为:\\[\\begin{array}{l}{\\rm{\\beta = 8}}{\\rm{.30e \\times p(}}\\frac{{{\\rm{ - 25000}}}}{{{\\rm{RT}}}}{\\rm{)}}\\\\{\\rm{D = 8}}{\\rm{.30 \\times 1}}{{\\rm{0}}^{{\\rm{ - 2}}}}{\\rm{e \\times P(}}\\frac{{{\\rm{ - 25000}}}}{{{\\rm{RT}}}}{\\rm{)}}\\end{array}\\]镍锍是火法冶金提镍的中间产物。从镍锍提制金属镍通常采用两种方法:(1)直接电解;(2)
首页上页154155156157158159160161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60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