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7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08MB 文档页数:215
一、专业课程 1《力学》 2《热学》 3《普通物理实验 1》 4《电磁学》 5《光学》 6《普通物理实验 2》 7《数学物理方法》 8《原子物理学》 9《理论力学》 10《电动力学 1》 11《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12《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13《量子力学 1》 14《近代物理实验》 15《信息化教学》 16《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 17《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8《教师职业技能及训练》 19《固体物理学》 20《计算物理学》 二、个性化发展课程 1《“互联网+”创新创业基础与实践》 2《现代物理简介》 3《软件设计与应用基础》 4《教育哲学》 5《中外教育简史》 6《中学生科技制作》 7《物理学史教育》 8《线上教学模式研究》 9《结构和物性》 10《电子线路基础》 11《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12《专业英语》 13《量子力学 2》 14《电动力学 2》 15《LED 和太阳能电池的原理与应用》 16《凝聚态物理》 17《等离子体物理》 18《综合物理实验》 19《普通物理专题》 20《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三、实践教学环节 1《专业调研》 2《普通话》 3《汉字规范书写》 4《教育研习》 5《教具制作》 6《数字媒体设计与实践》 7《教育见习》 8《教育实习》 9《毕业论文(设计)》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55MB 文档页数:111
实验一 电光调制实验 实验二     声光调制 实验三 光电倍增管电流倍增特性与特性参数测量实验 实验四     光电探测器性能指标测量实验 实验五 太阳能电池光伏特性测量实验 实验六 LD 泵浦固体激光器的光路调整实验 实验七     半导体激光器输出特性测量实验 实验八     氦氖激光器谐振腔调整及测量实验 实验九     LED 光电特性测试实验 实验十     四象限探测器测量实验 实验十一    氦氖激光模式分析实验 实验十二    高斯光束的传输与变换实验 实验十三    LD 泵浦 Nd: YVO4 固体激光器性能参数测量实验 实验十四    LED 温度特性及色度测量实验 实验十五    LD 耦合光纤激光器光电特性及温度特性测试实验 实验十六 线阵和面阵CCD传感器原理实验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MB 文档页数:68
本章将讨论薄膜淀积的原理、过程和所需的设备,重点讨论SiO2和Si3N4等绝缘材料薄膜以及多晶硅的淀积。 通过本章的学习,将能够: 1. 描述出多层金属化。叙述并解释薄膜生长的三个阶段。 2. 提供对不同薄膜淀积技术的慨况。 3. 列举并描述化学气相淀积(CVD)反应的8个基本步骤,包括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 4. 描述CVD反应如何受限制,解释反应动力学以及CVD薄膜掺杂的效应。 5. 描述不同类型的CVD淀积系统,解释设备的功能。讨论某种特定工具对薄膜应用的优点和局限。 6. 解释绝缘材料对芯片制造技术的重要性,给出应用的例子。 7. 讨论外延技术和三种不同的外延淀积方法。 8. 解释旋涂绝缘介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43MB 文档页数:86
第一节 晶体二极管 一、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三、晶体二极管及其特性 二、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四、特殊二极管 第二节 晶体三极管 一、晶体三极管的结构 二、晶体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三、晶体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四、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第三节 基本放大电路 一、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 二、基本放大电路及其工作状态分析 三、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计算 四、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 第四节 射极输出器 一、射极输出器的工作状态 二、射极输出器的应用 第五节 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一、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二、绝缘栅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三、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7MB 文档页数:111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BJT的电流分配、放大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2.掌握共射、共集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计算 3.能熟练地利用图解分析法确定静态工作点,掌握工作点的设置与非线性失真的关系; 章节内容: 4.1 半导体三极管 4.3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4.4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问题 4.5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4.2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4.6 组合放大电路 4.7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58.5KB 文档页数:26
第一章现代电源技术概述 1-1电源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1-1功率半导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1-2电源技术的新进展 1-2电源的构成及特点 1-2-1现代电源的构成原理及特点 1-2-2开关电源的分类 1-2-3开关电源常用的拓扑结构 1-2-4电源主要参数分析 第二章电源中的电力电子器件与基础电路 2-1电力电子器件 2-2基础电路 2-2-1EMI滤波电路 2-2-2整流与滤波电路 2-2-3功率变换电路 2-2-4控制与驱动电路 2-2-5保护电路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38KB 文档页数:54
• 4.1 存储器的概念、分类和要素 •4.1.1 简介 •4.1.2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4.1.3 选择存储器件的考虑因素 • 4.2 随机读写存储器(RAM) •4.2.1 静态RAM •4.2.2 动态RAM •4.2.3 几种新型的RAM 技术及芯片类型 • 4.3 只读存储器(ROM) •4.3.1 掩膜ROM •4.3.2 可擦除可编程的ROM(EPROM) •4.3.3 电可擦可编程ROM(EEROM) • 4.4 CPU与存储器的连接 •4.4.1 CPU与存储器的连接时应注意的问题 •4.4.2 存储器片选信号的产生方式和译码电路 •4.4.3 CPU(8088系列)与存储器的连接 • 4.5 IBM-PC/XT中的存储器,扩展存储器 •4.5.1 存储空间的分配 •4.5.2 ROM子系统 •4.5.3 RAM子系统 4.5.4 寻址范围 •4.5.4 寻址范围 •4.5.5 存储器的管理 •4.5.6 高速缓存器Cache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7KB 文档页数:5
1.设晶体只有弗仑克尔缺陷,填隙原子的振动频率、空位附近原子的振动频率与无缺陷时原 子的振动频率有什么差异? [解答] 正常格点的原子脱离晶格位置变成填隙原子,同时原格点成为空位,这种产生一个填 隙原子将伴随产生一个空位的缺陷称为弗仑克尔缺陷填隙原子与相邻原子的距离要比正 常格点原子间的距离小,填隙原子与相邻原子的力系数要比正常格点原子间的力系数大.因 为原子的振动频率与原子间力系数的开根近似成正比,所以填隙原子的振动频率比正常格 点原子的振动频率要高.空位附近原子与空位另一边原子的距离,比正常格点原子间的距 离大得多,它们之间的力系数比正常格点原子间的力系数小得多,所以空位附近原子的振 动频率比正常格点原子的振动频率要低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4.32KB 文档页数:27
2.1 变分法 2.1.1 变分原理 2.1.2 变分法 2.2 氦原子基态的变分处理 2.2.1 氦原子的 Schrödinger 方程 2.2.2 原子单位 2.2.3 单电子近似 2.2.4 反对称波函数和泡利(Pauli)原理 2.2.5 氦原子基态的变分处理 2.3 自洽场方法 2.3.1 氦原子总能量的表达式 2.3.2 哈特利-福克(Hartree-Fock)方程 2.4 中心力场近似 2.4.1 中心力场近似 2.4.2 屏蔽常数和轨道指数 2.5 原子内电子的排布 2.5.1 Pauli 原理 2.5.2 能量最低原理 2.5.3 洪特(Hund)规则 2.6 原子的状态和原子光谱项 2.6.1 电子组态与原子状态 2.6.2 原子光谱项 2.6.3 举例说明原子光谱项的写法 2.7 原子光谱 2.7.1 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 2.7.2 原子光谱项所对应的能级 2.7.3 原子光谱的选择定则 2.8 定态微扰理论 2.8.1 非简并情况下的定态微扰理论 2.8.2 简并情况下的定态微扰理论 2.9 定态微扰理论的简单应用 2.9.1 氦原子基态的微扰处理 2.9.2 氢原子的一级斯达克(Stark)效应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MB 文档页数:8
对生物质松木锯末和烟煤还原焙烧高铁拜耳法赤泥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包括还原温度、还原时间、还原剂用量对还原效果的影响.生物质松木锯末还原高铁拜耳法赤泥所需还原温度低而且还原时间短最终还原效果较好.试验通过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动力学研究结果揭示出生物质松木锯末中低温还原高铁拜耳法赤泥机理.同时确定了生物质松木锯末中低温还原的最佳还原条件.研究表明生物质松木锯末为赤泥质量分数的20%,还原温度为650℃,还原时间为30 min可将赤泥完全磁化.生物质松木锯末热重试验分析表明250~375℃温度区间为锯末热解的主要阶段,350℃左右热解速率达到最大,450℃后热解反应趋于平缓;烟煤热重试验表明300~700℃温度区间为烟煤热解的主要阶段,450℃左右热解速率达到最大,650℃后热解反应趋于平缓.动力学研究表明锯末在300~400℃区间热解表观活化能比烟煤热解表观活化能要低很多,说明在此温度范围内锯末比烟煤更加容易发生热解反应.生物质能够中低温还原高铁拜耳法赤泥,还原温度比煤基还原的还原温度低200℃左右
首页上页151617181920212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7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