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968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56MB 文档页数:600
第三章 不定积分 第四章 定积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96MB 文档页数:113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 二、生物氧化的特点 三、氧化还原电位与自由能 四、高能化合物 第二节 电子传递链 一、电子传递链的概念 二、电子传递链的组成 三、电子传递链的电子传递顺序 四、呼吸链的电子传递抑制剂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 一、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二、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机制 三、质子梯度的形成 四、ATP合成机制 五、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和抑制 六、线粒体穿梭系统 七、能荷 第四节 其他氧化酶系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19MB 文档页数:97
第一节 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一、蛋白质的降解 二、氨基酸分解代谢 三、氨基酸分解产物的代谢 四、氨基酸碳骨架的氧化途径 五、生糖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 六、氨基酸衍生的其他重要物质 第二节 氨基酸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生物合成 一、各种氨基酸的合成 二、氨基酸重要衍生物的生物合成 三、氨基酸生物合成的调节 第三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转运 一、蛋白质合成的分子基础 二、翻译的步骤 三、翻译过程中GTP的作用 四、翻译过程中能跳跃式读码 五、多核糖体 六、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 七、蛋白质的运输及翻译后修饰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2MB 文档页数:96
第一节 酶学概述 一、酶是生物催化剂 二、酶的化学本质及组成 三、酶的酶的分类与命名 四、酶的专一性 五、酶的活力测定生产方法 六、核酶、抗体酶及酶工程 第二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一、化学动力学基础 二、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酶的抑制作用 四、温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五、pH对酶反应的影响 六、激活剂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七、 酶浓度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第三节 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 一、酶的活性部位 二、酶催化反应的独特性质(自学) 三、影响酶催化效率的有关因素 四、酶催化反应机制的实例(自学) 五、酶活性的调节控制 六、同工酶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10KB 文档页数:26
第三章静态电磁场 主要内容: 一、静态电磁场的基本性质 二、静态电磁场的能量 三、静态电磁场的基本方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3.5KB 文档页数:24
第三章语句及控制结构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C语言中的语句 二、C语言中的控制结构 三、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35MB 文档页数:85
第一节 概述 一、红外光的区划 二、红外吸收过程 三、红外光谱的作用 四、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五、IR与UV的区别 第二节 红外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一、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二、振动形式 三、振动的自由度 四、特征峰与相关峰 五、吸收峰位置 六、吸收峰强度 第四节 各种化合物的典型光谱 一、脂肪烃类化合物 二、芳香族化合物 三、醇、酚、醚 四、羰基化合物 五、含氮化合物 第五节 红外光谱解析方法 一、IR光谱解析方法 二、IR光谱解析实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93MB 文档页数:75
第一节 光学分析概论 一、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 二、光学分析法及其分类 三、光谱法仪器——分光光度计 第二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电子跃迁类型 三、相关的基本概念 四、吸收带类型和影响因素 第三节 基本原理 一、Lamber-Beer定律 二、吸光系数和吸收光谱 三、偏离Beer定律的因素 四、透光率的测量误差 第四节 紫外分光光度计 第五节 定性和定量分析 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定性鉴别 纯度检查和杂质限量测定 单组分的定量方法 多组分的定量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76KB 文档页数:56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电极电位 二、条件电位及影响因素 三、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 一、滴定曲线 二、指示剂 三、氧化还原预处理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一、碘量法 二、KMnO4法 三、K2Cr2O7法 四、其他氧化还原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61MB 文档页数:81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第三节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一、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二、条件稳定常数 (一)配位剂Y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 (二)金属离子M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 (三)配合物MY的副反应系数 第四节 金属离子指示剂 一、金属离子指示剂及特点 二、指示剂配位原理 三、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四、指示剂的封闭、僵化现象及消除方法 五、常用金属离子指示剂 第五节 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一、配位滴定曲线 二、化学计量点时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 三、配位滴定曲线与酸碱滴定曲线比较 四、影响配位滴定突跃大小的两个因素 五、指示剂变色点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 六、滴定终点误差计算(林邦误差公式) 第六节 滴定条件的选择 一、单一离子测定的滴定条件 1. 准确滴定的判定式 2. 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 3. 滴定的最佳酸度 4. 缓冲溶液的作用 二、提高混合离子配位滴定的选择性 1. 控制酸度分步滴定 2. 使用掩蔽剂选择性滴定 第七节 标准溶液及配位滴定的主要方式 一、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二、配位滴定的主要方式
首页上页18218318418518618718818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968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