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2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9MB 文档页数:252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三章 气体和蒸气的性质 第四章 气体和蒸汽的热力过程 第五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六章 实际气体的性质和热力学一般关系 第七章 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第八章 压气机的热力过程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第十章 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第十一章 制冷循环 第十二章 理想气体混合物及湿空气 第十三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01MB 文档页数:618
第一章 均相单一反应动力学和理想反应器 第二章 复合反应与反应器选型 第三章 非理想流动反应器 第四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 第五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 第六章 气固相催化固定床反应器 第七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流化床反应器 第八章 气液相反应过程与反应器 第九章 反应器的热稳定性与参数灵敏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1.61KB 文档页数:60
一、压延时物料的流动与变形 二、建立物理模型——提出简化假设条件 三、流场分析 四、钳住区的速度分布与压力分布 五、压延过程中的几个效应 六、横压力与功率计算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19.94KB 文档页数:26
液体沸腾和蒸汽冷凝必然伴有流体的流动,所以沸腾给热和冷凝给热同样属于对流传热。但与前述不同,这两种过程都伴有相变化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12MB 文档页数:100
第一篇 工程热力学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三章 理想气体及其混合物 第四章 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 第五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六章 水蒸气 第七章 湿空气 第八章 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第九章 蒸汽动力循环 第十章 制冷循环 第二篇 传热学 第一章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第二章 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 第三章 对流换热 第四章 辐射换热 第五章 换热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4.1KB 文档页数:4
讨论了转炉溅渣护炉过程中各参数的影响,试验以修正的弗鲁德数(Fr)作为相似基础。实验室采用石蜡加淀粉对30t转炉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了最佳的工艺参数:氮气流量约为8500m3/h,溅渣时间为3min,枪位为0.8m;向渣中加入氧化镁或碳粒以调整成分是必要的;炉渣温度过高,流动性过好,溅起的炉渣难以凝结在炉衬中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22.08KB 文档页数:6
利用大型商业软件CFX建立了高温氮化硅反应炉内温度场的数学模型,采用拟流体模型数值模拟炉内的层流流动,分析了氮气体积流量、各向异性散射和辐射特性等因素对温度场和产物质量浓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为确保反应充分完全,预热段温度控制显得非常重要,而氮气体积流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各向异性散射对径向温度、产物质量浓度有一定的影响;散射率对温度场影响很小;计算值与实验值相比较,误差在10%之内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64.95KB 文档页数:5
研究电磁搅拌对半固态铸铁初生奥氏体和弹簧钢铸态组织的作用.研究表明:铸铁在凝固过程中,经过短时间的电磁搅拌,粗大的初生奥氏体枝晶就可以被破碎细化,而且随着搅拌功率的加大,初生奥氏体更加球状化或非枝晶化;经过电磁搅拌,引起铸铁熔体的强烈流动和温度起伏,加速了初生奥氏体枝晶二次臂的熔断和一次臂的缩短,最终使树枝状初生奥氏体转变为球状的初生奥氏体.研究还表明:电磁搅拌可以明显细化弹簧钢的柱状枝晶,代之以细等轴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1.93KB 文档页数:4
长期以来,人们对烧结用铁矿石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粒度组成、矿物特征等常温性能方面,而对铁矿石在烧结过程中的高温行为和作用知之甚少.根据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实验室的基础研究,提出了\铁矿石的烧结基础特性\的概念.该概念包括同化性能、液相流动性,粘结相强度性能和铁酸钙生成性能等.研究烧结过程中这些高温物理特性,有利于完善烧结理论、改善烧结矿质量和优化烧结工艺过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70KB 文档页数:4
熔池中钢液的流动、气泡以及夹杂物的大小都影响着钢液中夹杂物的去除率.研究表明,向上流动的钢液有利于夹杂物的上浮,几乎所有的夹杂物都能在钢液上升流中上浮.向下流动的钢液对夹杂物和气泡的上浮有阻碍作用,当气泡的直径小于1mm时其在钢液中将无法上浮.在钢包精炼吹氩过程中,应使用较小的吹氩量,一方面避免产生过大的气泡而降低底吹气体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减小熔池内的钢液流速,促进气泡和夹杂物的上浮.但吹氩量也不宜过小,必须使气泡保持一定的尺寸来保证其充分上浮.在钢包精炼过程中选择吹氩量时,应综合考虑钢液流速和气泡大小的影响
首页上页161718192021222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2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