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热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工程热力学(共十章)、传热学(共五章)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100,文件大小:5.12MB,团购合买
第一篇 工程热力学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三章 理想气体及其混合物 第四章 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 第五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六章 水蒸气 第七章 湿空气 第八章 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第九章 蒸汽动力循环 第十章 制冷循环 第二篇 传热学 第一章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第二章 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 第三章 对流换热 第四章 辐射换热 第五章 换热器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热工学》

《热工学》

热工学 令第一篇工程热力学 ◆第二篇传热学

❖ 第一篇 工程热力学 ❖ 第二篇 传热学 热工学

第一篇工程热力学 今心☆心☆心 第蓆蓆第俤蓆第俤蓆第第蓆第 十九 七五 章章章章章章章章章章 制蔭 湿水热理理热基 冷忾汽体力趄功体 循和汽汽学忾气学概 环力蒸 第体体俤第念 循汽 的及 环 定倛其 流 律餛律 程物 返回

第一篇 工程热力学 ❖ 第 一 章 基 本 概 念 ❖ 第 二 章 热 力 学 第 一 定 律 ❖ 第 三 章 理 想 气 体 及 其 混 合 物 ❖ 第 四 章 理 想 气 体 的 热 力 过 程 ❖ 第 五 章 热 力 学 第 二 定 律 ❖ 第 六 章 水 蒸 气 ❖ 第 七 章 湿 空 气 ❖ 第 八 章 气 体 和 蒸 汽 的 流 动 ❖ 第 九 章 蒸 汽 动 力 循 环 ❖ 第 十 章 制 冷 循 环 返回

第一章基本概念 第一节热力系 定义 热力系:人为规定的热力学研究对象 外界:热力系以外,与热力系发生物质、能量交换的的物质系统。 边界:热力系和外界的分界面。热力系通过边界和外界进行功量、热量和物质的交换 边界可以是实际的容器壁面,也可以是假想的封闭曲面。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可移动或胀缩的 系统:界 返回

第一章 基本概念 返回 第一节 热力系 一、定义 热力系:人为规定的热力学研究对象。 外界:热力系以外,与热力系发生物质、能量交换的的物质系统。 边界:热力系和外界的分界面。热力系通过边界和外界进行功量、热量和物质的交换。 边界可以是实际的容器壁面,也可以是假想的封闭曲面。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可移动或胀缩的

第一章基本概念 二、分类 开口系:与外界有物质交换。 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 绝热系:与外界无热量交换。 孤立系: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有无物质交换 简单可压缩系:由可压缩流体构成,通过体积变化而实现热能转换 热源:是一种特殊的热力系,具有无限大热容量,即在从热源吸收或向热源放出有限热量时,热 源本身的温度不变,如大气和海洋等 按系统内部的状况不同,还可以将热力系分为:单元系、多元系、单相系(或称均匀系)、复 相系(或称非均匀系)等 第二节工质的状态及其状态参数 、热力学状态 1工质:用来实现能量相互转换的媒介物质。工程中常用的工质是可压缩的流体(水蒸汽、燃气, 空气等) 2热力学状态:热力系在某一瞬间呈现的宏观物理状态。 3状态参数:描述系统所处状态的宏观物理量。 描述热力系平衡状态时,可以用少量几个表征系统性质的称为状态参数的物理量来描述。例如 定质量的气体组成的系统,为了描述它,不必知道单个气体分子的信息(如速度或动量等), 而只要用如压力、容积、质量、温度等几个宏观变量即状态参数描述。所以系统的状态是用系统 的状态参数来表示,若这些状态参数有确定的值,那么系统状态就确定了。 返回

第一章 基本概念 返回 二、分类 开口系:与外界有物质交换。 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 绝热系:与外界无热量交换。 孤立系: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有无物质交换。 简单可压缩系:由可压缩流体构成,通过体积变化而实现热能转换。 热源:是一种特殊的热力系,具有无限大热容量,即在从热源吸收或向热源放出有限热量时,热 源本身的温度不变,如大气和海洋等。 按系统内部的状况不同,还可以将热力系分为:单元系、多元系、单相系(或称均匀系)、复 相系(或称非均匀系)等。 第二节工质的状态及其状态参数 一、热力学状态 1.工质:用来实现能量相互转换的媒介物质。工程中常用的工质是可压缩的流体(水蒸汽、燃气, 空气等)。 2.热力学状态:热力系在某一瞬间呈现的宏观物理状态。 3.状态参数:描述系统所处状态的宏观物理量。 描述热力系平衡状态时,可以用少量几个表征系统性质的称为状态参数的物理量来描述。例如 一定质量的气体组成的系统,为了描述它,不必知道单个气体分子的信息(如速度或动量等), 而只要用如压力、容积、质量、温度等几个宏观变量即状态参数描述。所以系统的状态是用系统 的状态参数来表示,若这些状态参数有确定的值,那么系统状态就确定了

第一章基本概念 常用的有:温度T、容积∨、压力p、焓H、熵、内能U 特点:数值大小仅取决于给定的状态;参数变化量仅取决于初、终状态。 基本状态参数 状态参数中比容、压力、温度是可以由仪表直接测量得到的参数,称作基本状态参数。 1.比容(V,单位m3kg):单位质量工质所占有的体积 显然,比容和密度之间互为倒数。 2压力(p,单位Pa):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垂直作用力。根据分子运动论,气体的压力 是分子运动撞击在单位面积上呈现的平均作用力。 工程上常用的单位:兆帕(1Mpa=106Pa);巴(1bar=105Pa) 标准大气压(1atm=101325Pa)。 3温度:描述系统冷、热状况的状态参数,标志物体内部分子无序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 的高低通常用温标来表示,常用的温标有 (1)热力学绝对温标(热力学温度或绝对温度): 开尔文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引入的与测温物质性质无关的温标。它可作 为标准温标,一切经验温标均可以用此温标来校正。它的符号为T,单位为K(称“开尔文”)。 (2)摄氏温标: 符号为t、单位C。1960年国际计量会议把水的三相点定为27316K,001℃。和热力 学温标的关系为 t(C)=T(K)-273.15 另外常用的温标还有华氏温标和朗肯温标。 热平衡定律(热力学第零定律):分别与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 返回

第一章 基本概念 返回 常用的有:温度T、容积V、压力p、焓H、熵、内能U。 特点:数值大小仅取决于给定的状态;参数变化量仅取决于初、终状态。 二、基本状态参数 状态参数中比容、压力、温度是可以由仪表直接测量得到的参数,称作基本状态参数。 1.比容(v,单位m3/kg):单位质量工质所占有的体积。` 显然,比容和密度之间互为倒数。 2.压力(p,单位Pa):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垂直作用力。根据分子运动论,气体的压力 是分子运动撞击在单位面积上呈现的平均作用力。 工程上常用的单位:兆帕(1Mpa=106Pa);巴(1bar=105 Pa); 标准大气压(1atm=101325Pa)。 3.温度:描述系统冷、热状况的状态参数,标志物体内部分子无序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 的高低通常用温标来表示,常用的温标有: (1)热力学绝对温标(热力学温度或绝对温度): 开尔文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引入的与测温物质性质无关的温标。它可作 为标准温标,一切经验温标均可以用此温标来校正。它的符号为T,单位为K(称“开尔文”)。 (2)摄氏温标: 符号为t、单位℃。1960年国际计量会议把水的三相点定为273.16K,0.01℃。和热力 学温标的关系为: t(℃)=T(K)-273.15 另外常用的温标还有华氏温标和朗肯温标。 热平衡定律(热力学第零定律):分别与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

第一章基本概念 衡(相互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的两个系统,它们彼此也必定处于热平衡。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 统温度必然具有相同的温度 三、平衡状态 实验表明,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系统,无论它的初始状态如何,经过充分长时间后,它必将 达到这样一种状态,系统的宏观 性质不随时间变化,即达到平衡状态。 1定义:没有外界作用的条件下,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 2实现条件:一切不平衡势差全部消失 对于一个状态可以自由变化的热力系,如果系统内以及系统与外界的一切不平衡势差均不存 在,则热力系一切可见的宏观变化将停止,这时热力系处于平衡状态 3特点:具有确定的状态参数。 第三节热力过程、准平衡过程与可逆过程 热力过程:热力系由一状态向另一状态变化时所经历全部状态的总和。 准平衡过程 1定义:在热力过程中,不平衡势差无限小,热力学所经历的一系列状态都无限接近于平衡状 态的热力过程 2实现条件:推动过程进行的势差无限小。 3特点:由于热力系经历的过程中每一状态均可称为平衡态,因而准平衡过程可在状态参数坐 标图中用连续曲线表示,称过程曲 返回

第一章 基本概念 返回 衡(相互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的两个系统,它们彼此也必定处于热平衡。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 统温度必然具有相同的温度。 三、平衡状态 实验表明,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系统,无论它的初始状态如何,经过充分长时间后,它必将 达到这样一种状态,系统的宏观 性质不随时间变化,即达到平衡状态。 1.定义:没有外界作用的条件下,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 2.实现条件:一切不平衡势差全部消失。 对于一个状态可以自由变化的热力系,如果系统内以及系统与外界的一切不平衡势差均不存 在,则热力系一切可见的宏观变化将停止,这时热力系处于平衡状态。 3.特点:具有确定的状态参数。 第三节热力过程、准平衡过程与可逆过程 热力过程:热力系由一状态向另一状态变化时所经历全部状态的总和。 一、准平衡过程 1.定义:在热力过程中,不平衡势差无限小,热力学所经历的一系列状态都无限接近于平衡状 态的热力过程。 2.实现条件:推动过程进行的势差无限小。 3.特点:由于热力系经历的过程中每一状态均可称为平衡态,因而准平衡过程可在状态参数坐 标图中用连续曲线表示,称过程曲

第一章基本概念 线;准平衡过程是一种理想化的过程,是实际过程进行得足够缓慢的极限情况,一切实际过程只能 接近于准平衡过程,在工程实际设备中进行的过程常常可作为准平衡过程 二、可逆过程 1定义:系统经历一个过程之后,如果沿原来路径逆向进行,能使系统与外界同时恢复到初始状态而 不留下任何痕迹。 可逆过程与准平衡过程从定义上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过程逆行,“没有遗留下任何变化”,例如功 热、状态等变化。 2实现条件:推动过程的势差无限小,而且不存在任何耗散现象。无耗散效应的准平衡过程就是可逆 过程。 所谓耗散指固体或液体的磨擦、电阻、非弹性形变、磁滞等现象起的效应,使能量耗散了,变为 热 可逆过程是热力学的抽象,实际过程是无法实现的,但人们可以无限的接近它。研究可逆过程的 目的,在于抓主要矛盾,反映本质。把可逆过程作为实际过程中能量转化效果的比较标准。在实际 热力学计算中,通常是把某一实际过程理想化为可逆过程计算,然后引入必要的经验修正。 第四节功与热量 可逆过程的功 用符号W表示,单位J或kJ。单位物质所做的体积变化功用W表示,单位JKg或kJ/Kg。 1定义 返回

第一章 基本概念 返回 线;准平衡过程是一种理想化的过程,是实际过程进行得足够缓慢的极限情况,一切实际过程只能 接近于准平衡过程,在工程实际设备中进行的过程常常可作为准平衡过程。 二、可逆过程 1.定义:系统经历一个过程之后,如果沿原来路径逆向进行,能使系统与外界同时恢复到初始状态而 不留下任何痕迹。 可逆过程与准平衡过程从定义上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过程逆行,“没有遗留下任何变化”,例如功、 热、状态等变化。 2.实现条件:推动过程的势差无限小,而且不存在任何耗散现象。无耗散效应的准平衡过程就是可逆 过程。 所谓耗散指固体或液体的磨擦、电阻、非弹性形变、磁滞等现象起的效应,使能量耗散了,变为 热。 可逆过程是热力学的抽象,实际过程是无法实现的,但人们可以无限的接近它。研究可逆过程的 目的,在于抓主要矛盾,反映本质。把可逆过程作为实际过程中能量转化效果的比较标准。在实际 热力学计算中,通常是把某一实际过程理想化为可逆过程计算,然后引入必要的经验修正。 第四节功与热量 一、可逆过程的功 用符号W表示,单位J或kJ。单位物质所做的体积变化功用w表示,单位J/kg或kJ/kg。 1.定义

第一章基本概念 功:在力学中,功被定义为物体所受的力与该力方向上产生的位移的乘积;在热力学中,功是系 统与外界相互作用而传递的能量。当系统作功时,其对外界的作用可用在外界举起重物的单一效 果来代替。 体积变化功:可压缩系统通过体积的变化(膨胀或压缩)来和外界交换的功量。 规定:系统对外界做功,功量为正;外界对系统做功,功量为负。 功是传递过程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是伴随着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不是系统所含有的能量, 所以我们不能说一个系统具有多少功 2.功的计算 单位工质: 可逆过程的比容变化功w的大小可以在p√图上用过程曲线下面的面积表示 返回

第一章 基本概念 返回 功:在力学中,功被定义为物体所受的力与该力方向上产生的位移的乘积;在热力学中,功是系 统与外界相互作用而传递的能量。当系统作功时,其对外界的作用可用在外界举起重物的单一效 果来代替。 体积变化功:可压缩系统通过体积的变化(膨胀或压缩)来和外界交换的功量。 规定:系统对外界做功,功量为正;外界对系统做功,功量为负。 功是传递过程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是伴随着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不是系统所含有的能量, 所以我们不能说一个系统具有多少功。 2.功的计算  = 2 1 W pdV 单位工质:  = 2 1 w pdv 可逆过程的比容变化功w的大小可以在p-v图上用过程曲线下面的面积表示

第一章基本概念 图111膨胀功 可逆过程的热 1.定义:系统与外界之间依靠温差传递的能量,用符号Q表示,单位J或k。单位物质所做的 体积变化功用q表示,单位J/kg或kJ/kg。 规定:系统吸收热量,热量为正;系统放出热量,热量为负 返回

第一章 基本概念 返回 二、可逆过程的热 1.定义:系统与外界之间依靠温差传递的能量,用符号Q表示,单位J或kJ。单位物质所做的 体积变化功用q表示,单位J/kg或kJ/kg。 规定:系统吸收热量,热量为正 ;系统放出热量,热量为负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00页,可试读2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