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23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MB 文档页数:10
通过摩擦磨损、高温硬度及相应的分析试验研究了典型身管用钢32Cr2MoVA、30SiMn2MoVA在室温、200、400以及600℃下的摩擦磨损行为与规律.结果表明:两种材料的摩擦系数在各个温度区间内的区别不大,主要受摩擦氧化物产生与否影响.32Cr2MoVA的磨损率随着温度的提高先降低再提高之后又下降,30SiMn2MoVA的磨损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先降低,然后逐渐升高,600℃达到最高.温度、身管钢在高温下的硬度和磨盘材料与滑动销的高温硬度差(Hd-Hp)共同影响磨损表面氧化物层的最终形态.室温至200℃时,身管钢磨损行为主要受表面氧化物层的影响.室温下两种身管钢磨损机理均为黏着磨损及磨粒磨损,200℃时均为氧化轻微磨损.环境温度达到400℃以上时,身管钢以及磨盘材料的基体硬度开始影响磨损行为.400℃时两种身管钢磨损机理均为氧化严重磨损.600℃时,32Cr2MoVA的Hd-Hp减小,磨损表面出现了厚度很大、致密的氧化物层,磨损机理为氧化轻微磨损;而30SiMn2MoVA的Hd-Hp显著增大,试样发生了明显的塑性挤出,为塑性挤出磨损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61.23KB 文档页数:7
本文研究了晶粒大小和Mg对GH169合金持久与缺口周期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Mg及晶粒细化会有效地改善该合金的缺口持久敏感性。存在缺口持久敏感性或低塑性的GH169台金,在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将会严重导致材料的弱化而引起过早的断裂,用Mg微合金化和晶粒细化,即使存在一定数量小晶的混晶组织也会显著提高合金的缺口周期持久寿命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54MB 文档页数:76
一、概述 土是具有连续孔隙的介质。当土作为建筑物的地基和直接用作建筑材料时,水就会在水位差的作用下,从水位较高的一侧透过土的孔隙流向水位较低的一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69.42KB 文档页数:12
在四辊轧机上用液压弯辊装置控制冷轧薄板板形是一有效的方法。本文在对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理论计算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分割模型的受力分析,考虑到摩擦、轧辊压扁、材料加工硬化、内应力、宽展等因素对轧制压力及板形的影响,提出了板形计算的非线性分割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通过计算得到一系列工艺参数,可供现场生产中板形调整作参考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64MB 文档页数:66
沥青路面是在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上,铺筑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作面层的路面结 构。沥青路面设计的任务是根据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密切结合当地实 践经验,设计确定经济合理的路面结构,使之能承受交通荷载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在预定的 使用期限满足各级公路相应的承载能力,耐久性、舒适性、安全性的要求。路面设计应包括 原材料的选择、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设计参数的测试与确定,路面结构层组合与厚度计算, 以及路面结构的方案比选等内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6.23KB 文档页数:5
对45 t电炉终点碳控制技术进行研究,优化了冶炼工艺及用氧制度,改进了泡沫渣工艺.电炉氧化末期钢水碳的合格率得到较大提高,减少了脱氧材料加入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LF座包钢水中的氧含量.通过优化泡沫渣工艺,电炉炉盖结冷钢现象已基本杜绝,炉子水冷件漏水现象大幅度减少,缩短了热停时间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1MB 文档页数:39
一、沥青路面的基本特性 沥青路面是用沥青材料作结合料粘结矿料修筑面层与各类基层和垫层所组成的路面结 构。 由于沥青面层使用沥青结合料,因而增强了矿料间的粘结力,提高了混合料的强度和 稳定性,使路面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都得到提高。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沥青路面具有表 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音低、施期短、养护维修简便、适宜于 分期修建等优点,因而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五十年代以来,各国修建沥青路面的数量迅 猛增长,所占比重很大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90KB 文档页数:7
用块状石料或混凝土预制块铺筑的路面称为块料路面。根据其使用材料性 质、形状、尺寸、修琢程度的不同,分为条石、小方石、拳石、粗琢石及混凝 土块料路面。 块料路面的主要优点是坚固耐久,清洁少尘,养护修理方便。由于这种路面 易于翻修,因而特别适用于土基不够稳定的桥头高填土路段、铁路交叉口以及 有地下管线的城市道路上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8.54KB 文档页数:5
我们已经学习了偏微分方程组的有限差分格式。因此,我们今天将看一下有 限体积格式。首先让我们考虑1维传导方程: aTaT =0,v>0并且为常量 这个偏微分方程实际上是材料(即气体,固体等等)在某个体积上的守恒原 理的应用,然后再将这块体积“收缩”到无穷小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54MB 文档页数:21
生物填料表面附着的生物薄膜进行污染物降解的生物 处理法。 于19世纪末,在研究土壤净化污水的过滤田的基础上,开发并应 用于生产。由于效果不如后来出现的活性污泥法,一度被长期搁 置,60年代以后,由于新型合成材料的大量生产和环境保护对于 水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生物膜法又获得了新的发展
首页上页18919019119219319419519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23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