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782)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98MB 文档页数:69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 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是把唯物辩证法推广到社会历史领 域而达到的社会唯物论和社会辩证法。它揭 示了社会历史的本质,阐明了社会历史同自 然界一样,本质上是一种客观的物质运动, 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历史唯物 主义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社会和改造 社会的锐利思想武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37.5KB 文档页数:20
第一节: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内涵 1、社会历史观就是指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 2、社会历史观和社会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75MB 文档页数:57
1、如何理解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来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斗争的一个焦点;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群众、领袖与政党的关系; 4、历史人物作用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三节 个人和群众的关系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5KB 文档页数:1
第一节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唯心史观的根本局限是片面夸大了精神因素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没有看到精神因素背后起决定作用的物 质因素及其规律的作用,片面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马克思和恩格 斯依据科学的实践观对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解决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03MB 文档页数:13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36KB 文档页数:26
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06MB 文档页数:124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及其科学理论体系 教学目的 1、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概念的科学内涵。 2、把握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辨析“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的关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的 1、解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2、正确领会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 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教学难点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三节 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的 正确认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理解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 东思想 教学难点 1、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 2、新时期为什么要坚持和学习毛泽东思想?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31MB 文档页数:93
⚫ 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 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 ⚫ 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18.5KB 文档页数:186
第一编 四川历史发展的地理环境 第一章 四川地理概况 第一节 四川地形地貌 第二节 四川地理特点 第三节 四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二编 四川历史沿革 1、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了解四川悠久的历史和历代政府疆理开发四川的过程。了解四川在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帮助学生立振兴四川之志,积服务四川之能。 2、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对四川历史沿革有深刻的认识。 第一节、先秦时的四川 第二节 战国时秦治巴蜀 第三节 两汉时期的四川 第四节 三国鼎立时的蜀汉 第五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四川 第六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四川 第七节 宋元时期的四川 第八节 明朝在四川的统治 第九节清代前期四川的政治 第三章 近代史上的四川 (1840-1949年) 第一节 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的四川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05.5KB 文档页数:46
第一章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及其本质特征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 世界的本质 第一节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第二节 实践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 第三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功能 第三章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思维方法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一、原因和结果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四、内容和形式 五、现象和本质 第四节 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一、归纳和演绎 二、分析和综合 三、抽象和具体 四、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第四章 认识的基础、本质和过程 第一节 认识的基础和本质 一、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决定力量 三、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四、反映是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建构过程 第二节 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 一、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二、认识辨证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 四、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统一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和价值性 一、 真理的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真理和谬误的辨证关系 四、检验真理的标准 五、认识的价值性问题 第五章 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第一节 社会的实践本质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三、社会有机体的自我更新机制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的构成及特点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经济结构和阶级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一、社会政治结构及核心 二、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三、国家的职能和形式 四、国家的类型和消亡 第四节 社会的意识结构 一、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二、社会意识的构成 三、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 四、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 第六章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历史主体的能动性 第一节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及其基本内容 第二节、历史主体的能动性及其社会作用 第三节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历史主体能动性的关系 四、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发挥人的能动作用 第七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进步过程 第二节 人的发展是一个自由解放过程 第三节 共产主义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
上页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78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