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89)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14MB 文档页数:43
8.1 The tensile stress-strain curves 应力-应变曲线 8.2 The yielding of polymer 聚合物的屈服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3.18MB 文档页数:106
5.1 应力应变曲线 5.2 屈服与冷拉 5.3 断裂与韧性 5.4 银纹 5.5 增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7.61KB 文档页数:8
为研究卸荷岩体内部孔隙结构的细观损伤演化特征,以大理岩为岩样,分别进行初始围压为10、20和30 MPa,不同卸荷围压量的常规三轴卸荷试验和核磁共振测试实验,获得卸荷岩体的应力-应变曲线、横向弛豫时间T2分布、孔隙度及核磁共振成像图像.随着卸荷围压比的增大,岩石由弹性变形转化为塑性变形,岩样内小孔隙的孔径增大,大孔隙的数量增多且孔径增大;卸荷围压比低于90%,岩体损伤主要由孔隙数量的增多引起,卸荷围压比高于90%,损伤由孔隙数量和孔径均急剧增大引起;岩样的孔隙度随着卸荷围压比的增大而增大,且增速越来越快;核磁共振图像直观地反映卸荷岩体内部孔隙数量、孔径及结构变化情况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7MB 文档页数:6
首先对膏体物料特性开展量化表征研究,通过分析膏体细观结构的物质组成,提出了一种全面描述物料特征的综合指标——固体填充率;开展膏体流变实验,基于宾汉模型对流变曲线进行拟合获得相应的屈服应力及塑性黏度,分析了体积分数、质量加权平均粒径、不均匀系数、细颗粒及水泥质量分数等因素对流变参数的影响规律,并从细观结构的角度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解释,最终构建了流变参数关于固体填充率的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膏体屈服应力及塑性黏度随体积分数增大呈指数增大,随物料不均匀系数增大而减小,随细颗粒含量增大呈先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55.5KB 文档页数:23
第一章 思考题 1、软钢和硬钢的应力一应变曲线有什么不同,其抗拉强度设计值fy各取曲线上何处的应力值作依据? 2、钢筋冷加工的目的是什么?冷加工方法有哪几种?各种方法对强度有何影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2.96KB 文档页数:3
测1.1用三种不同材料制成尺寸相同的试件,在相同的试验o 条件下进行拉伸试验,得到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如图示。比较 三条曲线,可知拉伸强度最高、弹性模量最大、塑性最好的 材料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25.27KB 文档页数:7
对空芯蜂窝铝(六边形孔)、聚氨酯、聚氨酯/蜂窝铝复合材料进行压缩试验,分析蜂窝铝和聚氨酯复合后的压缩力学行为及缓冲吸能特性.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弹性、屈服和密实三个阶段,初始刚度和屈服应力较空芯蜂窝铝有很大提高;蜂窝铝的加入使聚氨酯的变形回复降低25%;复合材料的最大吸能效率是单纯聚氨酯的1.47倍,且较大应力下复合材料具有比单纯聚氨酯更好的吸能效率;聚氨酯填充1 mm孔径蜂窝铝复合材料的最大吸能效率是聚氨酯填充2 mm孔径蜂窝铝复合材料的1.37倍;加载速率越大,吸能效率的峰值越大,且在达到最大吸能效率时的应力越大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3MB 文档页数:47
5.1 聚合物共混物的力学强度 5.2 聚合物的形变 5.2.1 非晶态聚合物的应力-应变曲线 5.2.2 屈服-冷拉机理 5.2.3 剪切屈服形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0.98MB 文档页数:5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手段,观察了X80管线钢中的夹杂物和MA岛,获得了它们的尺寸统计特征.应用不同颈缩程度的拉伸试验,探明了X80管线钢中微孔洞萌生的机理:第一阶段微孔洞的形核是围绕钙处理夹杂物,在颈缩初期已经开始;第二阶段属高应变量阶段,此时孔洞是通过MA岛/基体界面脱离形核.通过有限元法分析了拉伸过程,确定了试样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计算了钙处理夹杂物/基体界面强度和MA岛/基体界面强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95.81KB 文档页数:5
以实验室制备的玻璃包覆纯铜微丝为研究对象,对玻璃包覆纯铜微丝及去除包覆层的纯铜芯丝进行了力学性能评价和断口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外径45μm、包覆层厚度7.5μm和外径27μm、包覆层厚度6.0μm的玻璃包覆纯铜微丝极限拉伸载荷分别为0.268N和0.237N;纯铜芯丝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较低的加工硬化率,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比值在0.75以上;纯铜芯丝抗拉强度随直径的减小而增大;直径10μm芯丝的平均抗拉强度可达547.9 MPa,延伸率约为2.5%;芯丝断裂模式为滑移延伸断裂
上页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8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