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2)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36.5KB 文档页数:60
环境现状调查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应根据建设 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环境要素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 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并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 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 地面水、地下水等)应全面、详细,对这些部分的环境质量现状应有 定量的数据并做出分析或评价;对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调查, 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02.5KB 文档页数:4
环境水文地质图有区域性环境水文地质图和地方性环境水文地质图。 8.5.1目的 编制环境水文地质图的目的是为有效地利用管理和保护好地下水资源,防止不良的环境地质问题的产生提供依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6.06KB 文档页数:7
15 结论与建议 15.1 结论 15.1.1 总体结论 15.1.2 大气和声环境影响 15.1.3 防渗材料性能及其环境影响 15.1.4 地下水环境影响 15.1.5 地表水环境影响 15.1.6 生态影响 15.1.7 文物和遗址影响 15.1.8 再生水回用 15.1.9 公众参与 15.2 建议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3.5KB 文档页数:2
生态环境地质调査是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为区 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基础地质资料而进行的一项新的基础性 地质调査工作,是为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基础性地质调査。生态环境地质调査是在区域地 质调查和区域水文地质普查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学、土壤学、地貌学、水文地质学、生态 学及其它有关地球科学的方法、理论,调查人类和生物群体赖以生存的岩石圈、地下水圈 和地表水圈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1.5KB 文档页数:2
调查了解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所产生的复合影响,尤其是人类活动对地 下水环境产生的负效应,诸如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污染、 土壤的次生沼泽化和次生盐渍化等等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9.5KB 文档页数:6
一、盐碱化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一)盐碱化的概念 土壤盐渍化(土壤盐碱化)是指盐分不断向土壤表层聚积形成盐渍土的自然地质过 程。盐渍土是在一定的气候、地形、土地、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人类活动、历 史上的洪、涝、旱灾害,河道变迁,以及土地利用、农业、水利技术措施等,又对土壤盐 渍化的发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2.5KB 文档页数:4
水是自然界最普遍存在的物质之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对于人人类来说 是一种不能离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水是分布最广而又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地球上水的总量是很大的,据估计约 136000万立方公里。存在于地面上的水称为地表水,储存于地下者称为地下水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8.41KB 文档页数:7
利用矿渣-钢渣基胶凝材料(简称冶金渣胶凝材料)代替传统充填料中使用的水泥作为胶结剂,掺入含铅尾砂制成胶结充填料试样,通过流动度和抗压强度表征其工作性能,通过Pb2+浸出质量浓度表征其固化效果,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手段分析其物相组成,并与P·I 42.5硅酸盐水泥作对比.在相同条件下,冶金渣胶凝材料试样的流动度平均高出水泥50 mm,且28 d强度符合一般矿山3.0 MPa的要求.冶金渣胶凝材料试样28 d龄期铅浸出质量浓度低于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0.05 mg·L-1的限值,而水泥为0.1 mg·L-1左右.冶金渣固化铅性能优于水泥的机理在于冶金渣胶凝材料水化生成更多钙矾石.此外,冶金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可能存在类沸石相,更有利于吸附固化PbPb2+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9KB 文档页数:7
一、岩溶塌陷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岩溶地面塌陷是指覆盖在溶蚀洞穴之上的松散土体,在外动力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 的突发性地面变形破坏,其结果多形成圆锥形塌陷坑。 岩溶地面塌陷是地面变形破坏的主要类型多发生于碳酸盐岩、钙质碎屑岩和盐岩等 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激发塌陷活动的直接诱因除降雨、洪水、干旱、地震等自然因素 外,往往与抽水、排水、蓄水和其他工程活动等人为因素密切相关,而后者往往规模大、 突发性强、危害也就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38.71KB 文档页数:8
针对金川Ⅲ矿区硐室围岩蠕变控制问题,通过对破碎工程系统中大件道工程围岩变形的监测发现有明显的流变特性,即包括急剧变形、减速变形以及变形趋于稳定的三个阶段.分析了围岩应力环境、矿物成分和地下水对硐室围岩变形的影响,提出了适合高地应力构造影响带围岩流变模型,并对流变参数作了分析.根据金川岩体流变过程是由弹性、塑性、黏弹性和黏塑性等多种变形共存的一个复杂过程,呈现出高度的非线性的特征,从理论上分析二次支护的最佳时机,即金川Ⅲ矿区深部岩体在开挖并进行一次支护后的第3周内可作为最佳的二次支护时机,允许变形量应控制在50~150 mm
上页123下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