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00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74.88KB 文档页数:16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能够胜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或生物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技术服务或经营管理岗位的高级人才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9KB 文档页数:2
一、制定本课程实验大纲的依据依据兽医产科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指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本学科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将这些实验技术 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以适应我国北方地区畜牧业发展的要求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1KB 文档页数:13
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也 经成为组织成功的关键。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家对人力资源管理这门学科有一个基本的 了解,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1.09MB 文档页数:9
第一节语言学及其地位 一、什么是语言学 把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科学是语言学 语言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描述和分析客观 存在的语言事实,通过这种事实的描述和分析, 探讨并揭示语言的发展规律,以此指导人们的语 言实践,使人们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让语言 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更大的效益。 二 、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语言学与现代自然科学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4KB 文档页数:22
随着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应用 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和代谢工程等学 科和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工业发酵 正在发生一个从技艺走向科学的重大变 化,我国大学的发酵工程专业正在融入 生物工程专业。在生物工程受到广泛重 视的今天,有必要把工业发酵生产中的 菌种选育、发酵工艺和微生物的培养设 备作为一个整体,在科学的水平上对工 业发酵进行重新审视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5KB 文档页数:1
风水与环境景观学 人类生存在自然大环境之中,这种大环境中的山川水流花草树木和各种组合,形 成了各种自然的环境景观。人们为了营造舒适、美观的生存环境,还会创造一些 人文景观和人造园林等建筑景观。这些自然形成和人为营造的环境景观,都会对 人类产生种种物理、生理和心理效应。人是自动化程度很高、对外界事物的反应 能力很强的有机体,周围环境景观形成的构架、色彩乃至引力、气场等等都会对 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等多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9MB 文档页数:8
报道近年来有关蓝莓抗性生理、光合生理、花色苷功能及特性等生理生化特性方面和蓝莓营养物质代谢相关基因以及蓝莓抗寒基因等分子生物学特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蓝莓的土壤pH值适应范围为何如此狭窄的生理生化方面问题以及蓝莓同一枝条上的果实不同时期成熟的分子生物学方面问题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展望了蓝莓研究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7KB 文档页数:9
中国传统文化在一个半封闭的北温带大陆得以滋生发展,其物质生产方式的 主体是农业自然经济,社会组织以宗法制度和专制政体为基本形态,而周边则为 后进民族所环绕。这样一种特定的生态环境,使中国文化形成富于特色的性格 对中国文化特征进行探讨的学者,较早者当属现代思想家、现代新儒家著名 代表人物梁漱溟先生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5MB 文档页数:28
一、昆虫纲分目的历史及变化 昆虫纲分目的数量与分类学的发展阶段、当时技术 水平和手段对分类性状与特征的运用、各学者的认识和 观点均有很大关系。 在昆虫纲分目的特征运用上,除注重形态学、生态 学等特征外,在生物学特征中应以变态特征为主,原因 在于昆虫由卵发育到成虫的整个过程实质是其进化历程 的缩影,如以尚未研究清楚或争议较大的起源关系替代 这一主要特征,争议将更大。各家对昆虫纲的分目如下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8KB 文档页数:4
课程简介:中国园林史是研究中国园林发展历史的一门学科中国园林 历史悠久,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本学科把中国园林几个发展时期一一古典 园林(又包括园林的生成期一一殷、周秦、汉;园林的转折期一一魏、晋、南 北朝;园林的全盛期一一隋、唐;园林的成熟期一一宋、元、明、清初;园林的成熟后期一清中叶、清末)、近代园林、现代园林等呈现给学生,其中涉及皇 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少数民族园林、近代租界公园、现代公园等,有 北京、苏州、云南等地风格各异的园林介绍。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以及中国园林漫长发展历程中对国外的影响,从而对中国园林建立一个历时性的完整理解
首页上页19419519619719819920020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00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