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17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MB 文档页数:17
1、课程性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性课程,是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它是一门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把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有机融合在一起。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的理想信念。2、教学目标和要求: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唯物论、辨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相一致的原则,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问题,为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22MB 文档页数:109
⑴食品中水的含量 ⑵食品中水的功能 ㈠水在食品工艺学方面的功能 ㈡水在食品生物学方面的功能 2.1 水和冰的物理特性 2.2 水和冰的结构 2.3 食品中水的存在形式 2.4 水分活度与吸着等温线 ㈠ 水分子的结构 ㈡ 分子的缔合 ㈢冰的结构(自学,见参考书) ㈣冰形成分子运动学过程 ㈤ 水的结构 ㈥液态水分子的结构特征 ⑴水与溶质相互作用 ⑵水与离子基团的相互作用 ⑶水与有氢键键合能力中性基团的相互作用 ⑷ 水与非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 一、水分活度的定义 二、水分活度的测定方法 三、水分活度与温度的关系 四、水分吸湿等温线 五、滞后现象 六 、水分活度与食品的稳定性 七、低于结冰温度时冰对食品稳定性的影响 八、分子的移动性与食品的稳定性 九、aw和Mm方法研究食品稳定性的比较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98.5KB 文档页数:39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化工单元操作及反应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及工艺尺寸的计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化学工程规律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获得化工计算及设计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化工操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以便在化工生产、科研和设计工作中达到强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设备生产能力和效率、降低设备投资及产品成本、节能、防止污染及加速新技术开发等方面的目的。 教学要点: 化学工程的主要内容是传递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传递过程包括动量传递、 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三种过程。 1.动量传递——流体动力过程 2.热量传递 3.质量传递 4.学反应工程——反应器基本原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66MB 文档页数:77
第十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主要涉及三个问题: 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二、IS–LM模型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十一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失业理论 二、通货膨胀理论 三、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第十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三大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20.5KB 文档页数:9
1、了解三线摆原理,并会用该原理测量物体转动惯量; 2、掌握秒表、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3、加深对刚体转动惯量概念的理解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9MB 文档页数:71
一、力和加速度之间的瞬时效应—牛定律 二、力的时间累积效应——冲量 三、力的空间累积效应——功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80KB 文档页数:73
第三章原子结构 3-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转,从最简单的原子氢光谱开始研究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09MB 文档页数:83
第一: 实验课的目的和作用 第二: 做实验时的安全 第三:实验室的环境保护与公共道德 第四:做实验的必须程序与综合素质 第五: 实验课的程序与将来科研 第六: 有机合成科研程序与技能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68MB 文档页数:22
激光器基本组成包括:工作物质、谐振腔和泵浦系统三大部分 (A laser medium, suitable optical feedback elements, and a pumping process.) 激光器的组成 (Essential elements of a laser)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93MB 文档页数:110
第一节 配位化学基础知识 一 配位化学的历史及有关术语 二 配合物的类型 三 配合物的命名 四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五 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第二节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第三节 配合物稳定性 一、配合物热力学稳定性 二、金属离子性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三、配体性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四、软硬酸碱规则与配合物稳定性
首页上页200201202203204205206207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17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