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315)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2MB 文档页数:61
2.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2.2PN结的形成及特性 2.3半导体二极管 2.4二极管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2.5特殊二极管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82MB 文档页数:74
7.1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7.1.1反馈的基本概念 7.2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增益的一般表达式 7.1.2四种类型的反馈组态 7.3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改善 7.4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7.5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问题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9.5KB 文档页数:4
色谱法 色谱法是各种分离技术中效率最高和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而其他的仪器分析法大多数偏重于作鉴 定之用。因而人们设法将色谱与其他仪器如质谱、红外光谱串联起来,构成色质或色红联用仪器,可大大 提高分析效率。最常见的色谱有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离子交换色谱及凝胶渗透色谱(也称 排阻色谱)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5MB 文档页数:9
论文讨论了FGH95氩气雾化粉末颗粒的凝固组织、合金相组成、表面化学成分;粉末经过热等静压后的显微组织与相组成、原颗粒边界碳化物的本质和形成机制;热等静压坯再经热挤压后合金组织的改善,以及用改进的最终热处理使合金获得良好的显微组织,以提高合金的高温的拉伸、持久断裂、低周疲劳性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4.36KB 文档页数:7
对3种余热利用途径(工艺方式、能量方式和综合方式)进行了研究,导出了节能量的计算公式。对常见的余热回收方法——利用换热器预热空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了换热器型式及大小对炉子燃料利用率和节能率的影响,提出了换热器优化设计和选择的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1.42KB 文档页数:15
项目研究内容和意义简介(限 400 字):利用 1981 年至 2004 年长时间系列的 AVHRR 和 SPOT VEGETATION 遥感数据监测中国西北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其周期变化 规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地统计方法分析气象、地形和社会经济等驱动力因素与植被覆 盖变化之间的关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4.54KB 文档页数:5
研究了二次阳极电解法在氧化膜沉积固体润滑剂工艺中各参数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发现溶液浓度、电流密度和pH值等对摩擦系数无明显的直接影响,但它们可与处理时间匹配能改变膜的色泽。膜的色泽加深使摩擦系数降低。加热处理可降低摩擦系数,当有氩气保护时,这种作用更为明显。分析了二次阳极处理后膜的摩擦系数下降的机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45MB 文档页数:59
泵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传递给液体,从而使液体的压力、速度、 位置得以提高的元件。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涡轮式和容积式。 涡轮式泵:机械能转化为动能,低压大流量作业,输送液体, 例如水泵。 容积式泵:原动机的机械能主要转化成液体的静压能,使用于 高压小流量作业,因此常用于各种控制目的,即使系统的负载有变 化,输出流量不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3MB 文档页数:10
ZSM-5是一种常用来吸附甲苯的微孔吸附剂,选择三种碱金属Li、Na和K对ZSM-5进行改性,结合表征手段和数学模型的方式研究引入ZSM-5中的碱金属对微孔结构和吸附甲苯的影响。在此实验中,分别从吸附容量、放热能量、扩散阻力和脱附活化能四方面深入探讨碱金属对吸附甲苯的影响规律。基于实验结果得知:碱金属的引入改变了ZSM-5分子筛的微孔结构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随着离子半径(Li+<Na+<K+)的升高,ZSM-5的孔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之降低,影响规律为Li?ZSM-5 > Na?ZSM-5 > K?ZSM-5。静态饱和吸附量呈Li?ZSM-5(0.363 mmol·g?1)>Na?ZSM-5(0.360 mmol·g?1)>K?ZSM-5(0.325 mmol·g?1)排序。恒定浓度波模型很好的描述甲苯在ZSM-5上的吸附扩散行为,空间位阻和静电束缚力分别在高低进气浓度条件下对甲苯在ZSM-5孔道中的扩散占据主导作用,较高进气质量浓度(155 mg·m?3)条件下,碱金属改性对扩散阻力影响规律为Li?ZSM-5<Na?ZSM-5<K?ZSM-5;较低进气质量浓度(25 mg·m?3)条件下,影响规律为Li?ZSM-5>Na?ZSM-5>K?ZSM-5。结合脱附动力学分析,Na?ZSM-5因具有较大的孔径和适中的吸附强度,表现出更好的再生潜能。本研究从空间位阻和吸附强度两方面系统阐述了碱金属改性对甲苯吸附行为的影响机理,为在复杂的实际环境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吸附剂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30.31KB 文档页数:6
通过15N-14N同位素气体交换技术消除液相传质的影响,利用在线质谱分析仪测定了在1873 K下,铁液中氮溶解的界面反应速率常数。结果表明,总流量为600~800 mL?min?1时可以忽略气相传质的影响,保护气中增加H2的比例有利于降低钢液中杂质元素的浓度。铁液中加入一定量碳、铝、硅,分析得到这三种元素对氮溶解速率是抑制的。依据本实验的数据利用空位解离模型建立反应速率常数ka与氧、硫、碳、铝、硅的活度关系,吸附系数分别是KO=0.96,KS=9.32,KC=0.02,KAl=0.51,KSi=1.16。纯铁液中氮的溶解反应表观速率常数为ka=4.8×10?6 mol?m?2?s?Pa
首页上页20520620720820921021121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31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