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3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1.29KB 文档页数:4
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开路电位测量法(OCPM)研究了在1mol·L-1盐酸溶液中乌鲁托N(UP)与45#钢的界面吸附及缓蚀行为.EIS表明:随着缓蚀剂UP浓度的增大,吸附膜逐渐形成,电荷传递电阻增大.在缓蚀剂浓度为0.01mol·L-1时,缓蚀效率出现最大值;大于该浓度时,缓蚀效率下降.OCPM表明:加缓蚀剂UP前后体系自腐蚀电位的改变与温度的倒数呈线性关系.UP对阳极过程有抑制作用,是阳极型缓蚀剂;吸附热为一35kJ/mol,吸附形式为物理吸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13.05KB 文档页数:6
采用电化学阻抗测试技术(EIS)、Mott-Schottky方法对β相模型合金在Cl-溶液环境中形成的表面膜的稳定性和半导体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l-浓度的增加,使β相表面膜形成和活化溶解的趋势均加剧,即表面膜的稳定性变差.原因在于Cl-浓度较低时,β相表面膜的半导体类型为P型,P型半导体膜是一种阳离子导体膜,Cl-很难通过迁移扩散的方式穿过表面膜.随着Cl-浓度的增大,β相表面膜的半导体类型转变为N型,N型半导体膜便于Cl-穿越膜层到达膜层底部,继续腐蚀金属并使表面膜发生破裂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7KB 文档页数:2
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挥发性、易燃、有毒、有腐蚀性 刺激性、甚至爆炸性药品,试验操作又常在加温加压等情况下进行,需要各种热 源、电器或其他仪器,操作不慎易造成火灾、爆炸、中毒、触电等事故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17KB 文档页数:32
10-1活性物质的分解与分解电压 10-2电极极化作用 10-3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 10-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腐 10-5化学电源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70KB 文档页数:35
本章从氧化还原反应出发,简单介绍原 电池的组成、半反应式以及电极电势的概 念,着重讨论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以及 电极电势的应用:比较氧化剂还原剂的相 对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 程度,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等。介绍电解 池中电极产物及电解的应用,电化学腐蚀 及其防护的原理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66.5KB 文档页数:17
1总则 1.1火力发电厂的水汽化学监督是保证发电设备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之一。为适应高参数、大容量火电机组迅速发展的需要,特制订本导则 1.2为了防止水汽质量劣化引起设备发生事故,必须贯彻“预防为主、质量第 的方针,认真做好水汽化学监督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新建火电厂从水源选择,水 处理系统设计,设备和材料的选型,安装和调试,直至设备运行、检修和停用的 各个阶段都应坚持质量标准,以保证各项水汽质量100%符合本导则规定的标准 值,保证热力设备不因腐蚀、结垢、积盐而发生事故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MB 文档页数:7
采用电化学测试手段(开路电位、交流阻抗谱及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 结合接触角测试及体视显微镜微观形貌观察探究在80 g·L-1 NaCl溶液中拉应力对L80-13Cr马氏体不锈钢钝化膜溶解与再修复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 拉应力大小与L80-13Cr的钝化特性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外加拉应力的增大, L80-13Cr马氏体不锈钢的开路电位负移, 电子转移电阻减小, 线性极化电阻减小, 反应速率随着拉应力的增大而增大.而L80-13Cr马氏体不锈钢在高电位下再钝化形成的钝化区会缩短, 自腐蚀电位降低, 维钝电流密度增加.接触角测试和体视显微镜微观形貌观察发现, 拉应力使得表面接触角减小, 不锈钢表面容易发生点蚀.外加拉应力使得L80-13Cr马氏体不锈钢的表面能增加, 促进钝化膜的溶解, 并且抑制钝化膜的再生, 导致材料耐蚀性降低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5MB 文档页数:7
通过采用一步纳米金属颗粒辅助化学刻蚀法(MACE)成功制备了多孔硅纳米线, 并主要研究了硅片掺杂浓度、氧化剂AgNO3浓度以及HF浓度对硅纳米线阵列形貌结构的影响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 较高的掺杂浓度更有利于刻蚀反应的发生和硅纳米线阵列的形成, 这是由于高掺杂浓度在硅片表面引入了更多的杂质和缺陷, 同时高掺杂浓度的硅片与溶液界面形成的肖特基势垒更低, 更容易氧化溶解形成硅纳米线阵列; 在一步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法制备多孔硅纳米线阵列的过程中, 溶液中AgNO3浓度对于其刻蚀形貌和结构起到主要作用, AgNO3浓度过低或过高时, 硅片表面会形成腐蚀凹坑或坍塌的纳米线簇, AgNO3浓度为0.02 mol·L-1时, 硅纳米线会生长变长, 最终形成多孔硅纳米线阵列. 随着硅纳米线的增长, 纳米线之间的毛细应力会使得一些纳米线顶部出现团聚现象; 且当HF溶液浓度超过4.6 mol·L-1时, 随着HF酸浓度的增加, 硅纳米线的长度随之增加. 同时, 硅纳米线的顶部有多孔结构生成, 且硅纳米线的孔隙率随HF浓度的增加而增多, 这是由于纳米线顶部大量的Ag+随机形核, 导致硅纳米线侧向腐蚀的结果. 最后, 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相应模型对多孔硅纳米线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解释, 归因于银离子的沉积和硅基底的氧化溶解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7.52KB 文档页数:6
选取商业纯铝和超硬铝作为锌电积阴极,在ZnSO4-H2SO4体系中通过电化学测试研究两种阴极的电化学行为,同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铝合金上电积锌初期形核,X射线衍射分析锌片结晶取向.研究结果表明:500 A·m-2电流密度下纯铝阴极的析出电位和交换电流密度分别为-1.541 V和7.74×10-11 A·cm-2,超硬铝阴极分别为-1.496 V和6.07×10-3 A·cm-2.合金元素的添加会增加初期形核位置,提高形核速率,而形核速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卤族元素对阴极的腐蚀.沉积3 h后,锌片结晶取向没有发生变化.超硬铝易发生烧板和鼓泡,电流效率低,只有84.54%;纯铝电流效率达到88.04%,且沉积锌平整、光滑,但阴极板容易被卤族元素腐蚀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15MB 文档页数:282
一、总则 二、试验方法 (一)第一阶段试验 1、急性吸入毒性试验 2、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3、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4、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5、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6、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皮肤致敏试验) (二)第二阶段试验 1、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 试验) 2、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3、体内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4、体内哺乳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5、哺乳动物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或 精子畸形试验 6、啮齿类动物显性致死试验 7、免疫毒性评价试验方法 8、亚急性吸入(14/28 天)毒性试验 9、亚急性经皮(21/28 天)毒性试验 10、亚急性经口(28 天)毒性试验 (三)第三阶段试验 1、亚慢性吸入毒性试验 2、亚慢性经皮毒性试验 3、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 4、致畸试验 5、两代繁殖毒性试验 6、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 (四)第四阶段试验 1、慢性吸入毒性试验 2、慢性经皮毒性试验 3、慢性经口毒性试验 4、致癌试验,或 慢性毒性/致癌性合并试验 5、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 6、接触人群调查与观察(参考国内外有关专著或教科书) (五)参考试验 1、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局部淋巴结法 2、大肠杆菌回复突变试验 3、酵母菌基因突变试验 4、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正向基因突变试验 5、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 6、枯草杆菌基因重组试验 7、体外哺乳动物细胞程序外 DNA 合成(UDS)试验 8、体内哺乳动物外周血细胞微核试验 9、体外哺乳动物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试验 10、体内哺乳动物骨髓细胞姊妹染色体交换(SCE)试验 11、繁殖/生长发育毒性筛选试验 12、亚急性毒性合并繁殖/发育毒性筛选试验 13、一代繁殖试验 14、神经毒性筛选组合试验
首页上页1718192021222324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3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