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201)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01KB 文档页数:14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人口4亿5千万。53年后的今天,我国人口达到13 亿 将近建国初期的3倍,换言之,就是18年翻一番。据统计,每2秒钟就有一名 中国儿童出生,全世界每2秒钟就有6名儿童出生,中国儿童的出生率占世界 上 1/3。人中激增的压力,引发了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 问 题。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采取了果断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有序地遏制 了 人口的增加,为今天的改革开放,实现四个现代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 坚 实的基础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6.5KB 文档页数:16
1、环境问题发展的三个阶段 (1)“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题(早期生态环境问题) 时间:人类出现到200多年前的产业革命 特征:土地破坏为主 (2)“第二次浪潮”的环境问题(近代城市环境问题) 时间:产业革命到1984年发现南极臭氧层 空洞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3KB 文档页数:17
1.信息科学技术信息材料 2.新能源科学技术新能源材料 3.生物科学技术生物材料 4.空间科学技术空间技术用材料 5.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环保材料 6.用高技术改造、更新现有材料,发展材料科学技术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1KB 文档页数:6
1、课程简介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结合东北地区的生态 区域特点,重点讲述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的栽培生理基础、形态解剖学特征和高产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2、地位和任务作物栽培学是是农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属于农学专业的学生的专业 设置金字塔的顶端部分,是农学专业的知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3、总体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小麦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和“两高一优”栽培技 术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2.5KB 文档页数:12
课程简介耕作学是研究并阐明耕作制度形成、发展、演进和改革途径的规律,探讨气 候、作物、土壤之间以及它们和农业技术措施之间的辨证关系,而达到既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的社会资源,高效率低成本,提高农作物的单产,又积极保护农业自然资源,改善环境,培养地力,为作物稳产提供良好的土壤一气候一环境的一门 生产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学好本课程须有农业气象学、土壤学、农业生态 学、肥料学、农业经济学、作物栽培学和农业生产机械化等学科的有关理论和知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11MB 文档页数:57
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大分支,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以生物学的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分类、进化、与人类的关系的科学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191.5KB 文档页数:11
Volterra的模型揭示了双种群之间内在的互相制约关系,成功解释了D’Ancona发现的现象。然而,对 捕食系统中存在周期性现象的结论,大多数生物学家并不完全赞同,因为更多的捕食系统并没有这种特征。 一个捕食系统的数学模型未必适用于另一捕食系统, 捕食系统除具有共性外,往往还具有本系统特有的个性, 反映在数学模型上也应当有所区别。现考察较为一般的双种群系统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1.5KB 文档页数:8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高等农业院校四年制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概括地介绍了 昆虫学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害虫防治的原理昆虫与环境的关系,对环保有利的防治方 法,农作物主要害虫的分布及危害、形态特征、生活史与习性、防治方法等,为害虫生态 防治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指导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65MB 文档页数:101
担子菌亚门真菌的共同特征是有性生殖产 生担子孢子,简称担孢子。担孢子产生于担子 上,每个担子一般形成4个担孢子。 高等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具有高度组织化 的结构上,形成子实层,这种担子菌的产孢结 构叫担子果(basidiocarp)。常见的各种蘑菇、 木耳、银耳、灵芝等,都是担子菌的担子果。 二、担子菌的营养体 三、担子菌的锁状联合 四、担子菌的繁殖 五、担子菌的生态习性 六、分类 七、锈菌纲(Uredinomycetes) 八、黑粉菌纲(Ustilaginomycetes) 九、层菌纲(Hymenomycetes) 十、腹菌纲(Gasteromycetes)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5.04KB 文档页数:10
本文综述了AMF在促进植物的营养吸收、增强植物的抗逆性、调控生物群落和元素循环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今后需重点关注全球变化及人类活动背景下的AMF研究
首页上页21121221321421521621721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20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