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3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83KB 文档页数:1
1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水(如地下水、地表水、废水)中浓度在0.01ug/L~lug/L范围的汞的测定 2原理概要 汞被四硼氢化钠还原成元素态,与释放出的氢一起被惰性气体流携带经过一大面积的贵 金属表面,比如金/铂网,汞被吸收。快速加热吸附剂汞即被释放出来,然后由载气流带入吸 收池,在253.7nm测量吸光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94.43KB 文档页数:33
2.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UV-Vis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2.2 Lambert-Beer定律 (Lambert-Beer's Law) 2.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UV-Vis Spectrophotometer) 2.4分析条件的选择 (Optimization of Analytical Conditions) 2.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Applications of UV-Vis Spectrophotometry)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03KB 文档页数:23
§3.1 紫外和可见光谱仪简介 §3.2 影响紫外光谱的因素 §3.3 几类常见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分析 §3.4 无机化合物紫外光谱分析 §3.5 荧光光谱简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MB 文档页数:312
本书共包括十四章,70个实验内容,其中定量化学分析实验15个,仪器分析实验48个,综合分析实验7个。实验重点内容是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电位分析法、极谱分析与溶出伏安法、电解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及原子荧光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分析法、磷光分析法、化学发光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此外,根据现代测试技术的发展适当增加了气相色谱-质谱、核磁共振光谱、流动注射分析、毛细管电泳等实验内容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2.18MB 文档页数:77
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DLAS,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随着半导体激光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的迅速发展,DLAS技术开始应用于大气研究、环境监测、医疗诊断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一、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电探测器 二、激光气体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三、技术优势与发展方向 四、典型产品及其应用 五、调校、维护和检修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1MB 文档页数:17
一、概述 generalization 二、X射线与X射线谱 X-ray and X-ray spectrum 三、X射线的吸收、散射和 衍射 absorption, diffuse and diffraction of X-ray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77.77KB 文档页数:4
以工业TiOSO4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均匀沉淀及其后续的掺氮热处理方法制备了氮掺杂的纳米TiO2粉体.分别采用XRD、XPS、BET、UV-VisDRS、FT-IR、TEM等方法对所制备的粉体进行了表征.以电子节能灯为光源、亚甲基蓝溶液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所制备产物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水热粉体产物在900℃以下均为纯锐钛矿相,1000℃时几乎全部转变为金红石相;由XRD计算得出的颗粒尺寸与TEM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以尿素为氮源,热处理水热粉体的XPS分析表明,N1s峰在399eV处,红外光谱进一步确认是氮取代了二氧化钛中少量晶格氧,形成TiO2-xNy(y ≥ x);UV-VisDRS分析显示,热处理并加入活性氮源对于吸收边的红移及降低光生电子的复合几率是必要的;水热粉体在热处理前BET为266.490m2·g-1,热处理掺氮后为144.908m2·g-1;光催化实验结果显示热处理掺氮粉体表现出较高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68KB 文档页数:15
利用被测物质对可见光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 光度法。如有一试样含铁量为0.01mgg1。试样经处理后,用1.8×103moll的 KMnO4溶液滴定,到达化学计量点时,所用KMnO4溶液的体积为0.02ml而通 常滴定管的读数误差就有0.02ml,显然用滴定法测定该试样中的含铁量是不合适 的。但是,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如磺基水杨酸),使它与Fe3+生 成紫红色螯合物,即可用吸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在试样的分析工作中,吸光光 度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66.69KB 文档页数:6
以硫酸锌、醋酸锌和氢氧化锌为原料,制备出氢氧化锌前驱体和氧化锌晶种,在微波水热条件下快速合成了氧化锌纳米棒。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氧化锌纳米棒的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质等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降解罗丹明B(RhB)测试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探讨了微波辐射作用对产物的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锌作为前驱体在微波作用下30 min,生成为基于氧化锌纳米棒自组装的三维笼状结构,与常规方法制备的氧化锌纳米棒相比,微波辐射作用下生成的样品结晶度更高。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结果表明微波辐射会导致合成的氧化锌纳米棒吸收边红移,缩小带隙能量,从而提升氧化锌纳米棒的催化活性。光催化测试表明微波辅助合成的氧化锌纳米棒具有更好的可见光吸收特性,在紫外和可见光照射下,对罗丹明B都具有较好的降解效率,在紫外光照射下80 min内罗丹明B的降解率可达到98.5%。这种微波辅助的合成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氧化锌纳米材料,具有高效批量制备、清洁环保等优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12MB 文档页数:170
学习目标 1、叶绿体的结构,成分?叶绿素的化学特征? 2、光合作用的机理? 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其应用?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第二节 叶绿体及叶绿体色素 一、叶绿体的结构和成分 二、光合色素的化学特性 三、光合色素的光学特性 四、叶绿素的形成 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机理 一、光能吸收 二、电子传递和质子传递 三、光合磷酸化 四、碳同化 五、光合作用的产物 六、光合呼吸 第四节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一、外界条件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二、内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第五节 植物对光的利用 一、植物对光的利用率 二、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首页上页1718192021222324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3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