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0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90.03KB 文档页数:7
第十章环境经济政策 第一节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1.边际治理成本和边际损害成本 1.1决定环境容量有效利用(或者污染物有效排放)水平的两项关键因素是边际治理成本和边际损害成本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8.35KB 文档页数:7
降雨是非饱和土边坡失稳的关键因素之一,非饱和土体的强度与体积含水率有密切的关系.考虑二维降雨入渗条件,基于非饱和土达西渗流定理及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非饱和土的二维降雨入渗模型方程.基于交替隐式有限差分法,采用MATLAB编制了计算程序,对方程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降雨条件、边坡内部不同位置的瞬态体积含水率分布.研究表明,由于考虑了水平方向的入渗,边坡内随着深度和水平距离的增加,体积含水率都发生了变化,在距离边坡表面1 m左右时,体积含水率变化率变小,边坡表层的体积含水率变化远远大于边坡深部.初始体积含水率越小,边坡体积含水率变化越大,这对边坡的稳定性不利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8MB 文档页数:88
3.1精密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 3.2双平行玻璃板光学测微器构造及测微原理简介 3.3双光楔光学测微器的构造及测微原理 3.4垂直度盘指标自动归零的补偿原理 3.5经纬仪的视准轴误差和水平轴倾斜误差 3.6经纬仪的垂直轴倾斜误差 3.7精密测角的误差影响 3.8方法观测法 3.9分组方向观测法 3.10偏心观测与归心改正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06MB 文档页数:14
本文利用冲击韧性试验、扫描电镜、离子探针及俄歇谱议等手段研究讨论了合金元素Si和Mn对Si-Mn-Mo-V钢在淬火和低温回火状态下韧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钢中不含Si或含有少量Si面单独加入Mn,则由于Mn-P在晶界共偏析的原因,使P在晶界的浓度大为增加,导致了钢在淬火和低温回火状态下沿晶断裂的发生,从而降低了钢的韧性水平。在高Mn(2%Mn)钢中加入Si,由于Si在晶界的富集及Si-P的相互排斥作用,使P在晶界的偏析浓度下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晶界脆性的发展和晶界断裂的发生,使钢的韧性水平显著提高。本文还研究了Si和Mn对Si-Mn-Mo-V钢低温回火脆性(350℃脆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温回火脆性既与杂质元素的晶界偏析有关,又与ε碳化物向渗碳体转化及渗碳体沿原奥氏体晶界成薄片状析出有关,由于Si和Mn既能影响杂质元素,特别是P在晶界的偏聚,又能影响ε碳化物向渗碳体转化,故Si和Mn对Si-Mn-Mo-V钢低温回火脆性发生的温度和强烈程度均有显著的影响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0.5KB 文档页数:4
一、价值与价格的基本概念。 1、价值的概念 (1)价值是主体对客体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水平与程度的评价。 (2)市场价值是市场主体对市场客体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水平与程度的评价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94.19KB 文档页数:6
由于残矿空间形态的复杂性,传统的剖切作图方法难以直观全面地掌握该类型矿体形态,进而难以精确指导采切工程的设计,而SURPAC软件采用三维建模方法,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以西石门铁矿堑沟底部结构诱导冒落法开采残矿为背景,采用SURPAC软件对堑沟内矿石量、金属量、品位等指标进行计算,将堑沟巷道所在的水平和垂直位置作为优化对象,经过对临界冒落跨度和现场工程技术条件的分析,得出堑沟巷道在两个方向上可布置的范围.依据该范围,设计了正交试验方案.以回采金属量和平均品位作为考核指标,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最优的堑沟巷道空间位置:堑沟巷道间距24 m,位于118 m水平.通过现场实施,取得理想的试验效果,实现了残矿的精细化开采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73MB 文档页数:36
第一部分 测量实验与实习须知 第二部分 测量实验项目 实验一 水平角测量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二 水平角观测 实验三 竖直角的测量 实验四 DJ2 光学经纬仪的使用 实验五 光电测距仪的使用 实验六 水准测量 实验七 四等水准测量 实验八 全站仪的使用 实验九 建筑物的定位和高程测设 实验十 道路圆曲线的测设 实验十一 建筑基线定位 第三部分 测量教学实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09.34KB 文档页数:9
V3N钢工业生产钢材之碳化物颗粒比普通18-4-1钢及相同W、Mo、V含量的含钴钢细小,机械性能基本达到在研制初期所报导的水平,硬度、强度及韧性与M42及HSP-15钢基本相同,但高硬度(HRC69)下的脆化倾向较小;抗回火软化性较高,但高温硬度较低。加工几种典型的难切材料时,切削性能达到含5-8%钴的超硬型高速钢之水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5.95KB 文档页数:5
采用夹杂物原貌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氧氮分析等手段系统分析了IF钢铸坯全厚度方向的洁净度变化及夹杂物分布规律.铸坯厚度方向全氧(T.O)和N质量分数平均值均为17×10-6.内、外弧表层1/16内T.O、N均高于平均值5%~10%,存在夹杂物聚集带;内弧1/4至外弧1/4区域T.O、N水平低于平均值5%~10%;表层1/16至1/4区域接近平均水平.共统计夹杂物963个,夹杂物平均粒径5.7μm,〈5μm占60%,〈10μm占90%;Al2O3夹杂主要存在表层5 mm内,尺寸在2~10μm;TiN-Al2O3和TiN粒子主要在距离表层5~80 mm,尺寸随深度增加而增大;TiN-TiS和TiS夹杂主要在距离表面80~130 mm,尺寸1~5μm.从铸坯表层到中心主要夹杂物的分布依次是Al2O3、Al2O3-TiN、TiN、TiN-TiS、TiS和MnS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5MB 文档页数:46
学习目标:在学习角度测量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明确经纬仪的结构原理,掌握经纬仪应用的基本方法,掌握水平角、竖直角测量基本技术。 第一节 角度测量的概念 第二节 光学经纬仪 第三节 光学经纬仪基本操作 第四节 水平角观测技术方法 第五节 竖直角观测技术方法 第六节 角度测量误差与预防 第七节 光电经纬仪
首页上页192021222324252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0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