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15)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8.1KB 文档页数:5
氧化物与非氧化物的烧结,合适气氛的选择特别重要.CaZrO3与ZrB2是化学性质截然不同的2种化合物,经过热力学分析,在所考虑的各种气氛中,这2种化合物高温时只有在Ar气保护的中性气氛中才能稳定存在.实验也证实了热力学分析的可靠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37.13KB 文档页数:6
4种成分的Ti-Al-Si颗粒T3,T4,T5和T6通过球磨获得非晶.这些非晶在退火时的结构变化分为3个阶段:(1)球磨非晶的部分晶化并产生Ti5Si3;(2)其余非晶的完全晶化并依赖于颗粒中Ti和Al的组成产生钛铝金属间化合物,(3)粉末中各相的晶粒长大.晶化反应依粉末成分产生Ti3Al,TiAl和Al3Ti.Ti5Si3是晶化反应的唯一硅化物.低于800℃退火可获得纳米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MB 文档页数:8
对了Ti3Al+Nb金属间化合物,用预裂纹试样研究原子氢引起的氢致开裂。结果表明,无论在室温还是高温(400℃),氢能促进局部塑性变形。当它发展到临界状态时,氢致裂纹就在塑性区中某一特征位置处沿滑移带形核。研究了氢作为暂时合金元素对氢致开裂门槛值KIH和断裂韧性KIC的影响。还研究了氢化物含量对氢致开裂门槛值KIH的影响。根据氢促进局部塑性变形从而促进解理断裂的理论导出了KIH的定量表达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32.81KB 文档页数:4
利用熔铸-原位反应喷射沉积成形技术制备了TiC颗粒增强A1-20Si-SFe复合材料.分析了内生TiC颗粒对喷射沉积Al-20Si-5Fe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射沉积A1-20SI-5Fe合金微观组织中常出现脆性、针状的A1-SI-Fe三元金属间化合物相.在A1-20Si-5Fe合金中内生一定量的TiC颗粒,有助于减小粗晶Si颗粒的尺寸、消除针状的A1-Si——Fe三元金属间化合物相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70.87KB 文档页数:6
采用累积叠轧压方法,研究了TA1/Q235钢累积叠压变形特性及界面组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总应变的增加,TA1与Q235钢的变形程度的差别增大,当真应变大于1.0时二者的变形差基本上维持在1.0左右.TA1的应变在850~900℃范围内发生突变,并伴随着径向变形差值增大.当变形温度小于850℃时,在Q235钢侧,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垂直于压缩方向的变形组织;当复合变形温度为850~950℃时,在Q235钢侧出现了明显的铁素体柱状晶组织,晶粒排列整齐,几乎都垂直于界面,并且随着温度升高,铁素体晶粒粗化.当累积变形量小于1.5、变形温度为850℃时,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为0.7~1μm,当累积变形量为2.0时厚度约1.7μm.当累积变形量为1.0时,在700~850℃条件下压制,界面化合物层厚度变化不大,为0.8~1μm,900℃时其厚度增加了1倍多,950℃时达到约2.3μm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1MB 文档页数:5
通过急冷凝固及加铬合金化的方法,改善了金属间化合物Fe3Al的室温塑性。实验结果表明:急冷凝固降低了合金有序度,细化了晶粒,而合金元素铬的添加,使铁铝合金的室温延伸率由2%提高到5.6%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9.54KB 文档页数:3
CaZrO3在CaO-ZrO2体系化合物中CaO含量最高且最稳定的一种化合物.利用CaCO3和m-ZrO2为原料在1450℃预先合成后又于1600℃重烧,其CaZrO3晶粒发育更加完善.利用这种方法合成的CaZrO3为原料,不添加助烧剂在1700℃时就可以获得接近理论密度的烧结体,其显微结构特征是CaZrO3颗粒紧密堆积,而且晶形发育极其良好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44.5KB 文档页数:40
在原子结构中,电子分布符合能量最 低原则。基态是原子最稳定状态。 但是自然界中却发现,绝大多数元素 不以原子形式存在,而以化合物形 式存在,并且的原子数总是符合一 定比例的结合Na-Cl,H2O 说明化合物中的元素之间,存在着内 在地关系;说明原子并非是最稳定 的状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1MB 文档页数:3
Web数据库具有用户界面统一,自动更新,使用方便、利用率高等优点.体系完备、查询方便的Internet稀土化合物物性数据库目前鲜有报道.运用最新的Web技术,选择了数据库的软件集成环境,规划了数据库的总体结构,实现了数据库的查询功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5.67KB 文档页数:4
利用多功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方法,研究了三维孔道结构化合物(H3NCH2CH2NH2)4[VⅢ(H2O)2(VⅣO)8(OH)4(HPO4)4(PO4)4(H2O)2]·3H2O(简称V9P8-en)在不同气氛下热处理脱除模板过程中的钒氧化态变化规律及其与结构演化的关系.结果表明,380℃之前有机模板受热分解形成较强的还原气氛,致使骨架中部分钒被还原(V4+→V3+);随着钒氧化态的改变,原有的配位环境([VⅢO6]八面体、[VⅣO5]四方单锥)随之调整而导致结构重组,因此,热处理过程中控制钒氧化态变化将有助于保持骨架结构的稳定性
首页上页192021222324252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1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