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194)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0.5KB 文档页数:4
本专题的目标是介绍其他内部控制的概念框架。 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控制准则委员会(CoCo)发布的《控制指南 COCO于1995年发布了“控制指南”文件。该指南是麦克唐纳委员会1988年提出的一条建 议的结果。这条建议是,CICA应当制定准则以使记录保管系统、控制系统和审计系统变得 有效和谨慎 2、马尔科姆·鲍尔里治国家质量奖( MBNQA)准则。1987年,美国设立了马尔科 姆·鲍尔里治国家质量奖(以已故的里根政府商务部长的名字命名)。国家标准和技术协会 (NIST)负责奖励的管理。他诸多任务中的一项就是保持用于评价申请者的质量计划的准 则。这些准则已经发展为一种评估质量的有价值的工具。由于质量渗透到组织的各个部分, 因此,他和内部控制很相似。它包括7个主要方面:领导:战略计划:关注客户和市场;信 息和分析;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流程管理:经营结果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1.26MB 文档页数:60
中国古代神话中把西王母居住的“瑶池”和 黄帝所居的“悬圃”都描绘成景色优美的花园。青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 山碧水,这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环境。据古 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 文字记载,中国奴隶制的后期殷周出现了方圆数 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 十里的皇家园林一—面,这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雏 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 形。秦汉时期,则产生了气势更加宏伟、占地面 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 积达数百里、通过在自然山水环境中布置大量离 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 宫别馆而形成的山水宫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85MB 文档页数:343
第一节 概述 • 一、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 (一)玉米是高产的粮食作物 • (二)玉米营养价值高是食品加工的原料 • (三)玉米是高产优质的饲料 • (四)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和医药原料 • 二、玉米的起源、传播及分类 • (一)玉米的起源 • (二)玉米的传播 • (三)玉米的分类 • 三、玉米的分布及区划 • (一)世界玉米生产概况 • (二)中国玉米生产概况 • (三)内蒙古玉米生产概况 第二节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 一、玉米的生育进程 • (一)玉米的一生 • (二)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 (三)玉米的三个生育阶段 • 二、玉米器官的形态特征与功能 • (一)根 • (二)茎 • (三)叶 • (四)雄穗和雌穗的形态特征与分化过程 • (五)种子的构造与形成 • 三、玉米生长发育与光温条件 • (一)玉米对光照的要求 • (二) 玉米对温度的要求 • 四、玉米的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 • (一) 光能利用及其限制因素 • (二) 玉米光合特性与物质生产 • (三)源、库、流与产量形成 第三节 玉米栽培技术 • 一、玉米对土壤的要求与整地技术 • (一)高产玉米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 (二)玉米整地技术 • 二、玉米种子准备与播种技术 • (一)种子准备 • (二)播种技术 • 三、玉米的群体结构与合理密植技术 • (一)玉米群体结构与光能利用 • (二)玉米群体结构与光分布 • (三)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构成 • (四)合理密植的原则及种植方式 • 四、玉米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 • (一)玉米必需的矿质元素 • (二)施肥量 • (三)玉米各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 • (四)玉米施肥技术 • 五、玉米的需水特性与灌水技术 • (一) 玉米的需水量 • (二) 玉米的需水规律 • (三) 玉米灌溉的指标 • (四) 玉米的灌溉技术 • 六、玉米的田间管理 • (一)苗期管理 • (二)穗期管理 • (三)花粒期管理 • 七、旱作玉米栽培技术 • (一)干旱对玉米的影响 • (二)提高旱作玉米田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 (三)旱作玉米抗旱耕作方法 • 八、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 (一)地膜覆盖栽培的生态效应 • (二)地膜覆盖栽培的生物学效应 • (三)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技术环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91.35KB 文档页数:110
前言 光纤实验系统组成介绍 第一部分 基础性试验 第一章 光纤通信认知实验 实验 1 光纤、光缆的识别实验(略) 实验 2 电光、光电转换传输实验 第二章 光发射端机指标测试实验 实验 3 数字光发端机的平均光功率测量 实验 4 数字光发端机的消光比测量 . 实验 5 半导体LD光源的P-I曲线绘制实验 实验 6 自动光功率控制(APC)测试 第三章 常用光无源器件测试实验 实验 7 光纤活动连接器 实验 8 光衰减器的性能指标测量 实验 9 光隔离器的性能指标测量 实验 10 波分复用器的性能指标测量 实验 11 光分路器的性能指标测量 第四章 光接收端机指标测试实验 实验 12 数字光收端机的灵敏度测量 实验 13 数字光收端机的动态范围测量 第五章 电信号传输编译码原理实验 实验 14 AMI/HDB3 编码原理实验 第六章 光传输线路编译码实验 实验 15 CMI编译码原理及光传输实验 实验 16 5B6B编码原理及光传输实验 实验 17 5B1P编码原理及光传输实验 实验 18 加扰、解扰原理及光传输实验 实验 19 光纤信道眼图观察 第二部分 综合型实验 第七章 光纤传输系统综合实验 实验 20 模拟/数字电话光纤传输系统实验 实验 21 计算机数据光纤传输系统实验 实验 22 数字图像光纤传输系统实验 实验 23 数字时分复接系统光通信实验 实验 24 E1 数据光传输实验 实验 25 USB驱动的安装方法 实验 26 光信道调节方法及步骤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 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室 实验 27 LD激光\\探测器性能测试模块介绍 第三部分 设计、研究型实验 第八章 光通信设计、研究实验 实验 28 光源及光调制解调设计实验 实验 29 FSO自由空间光通信设计实验 实验 29(一)光调制原理实验 实验 29(二)光接收机时间特性测试 实验 29(三)模拟信号大气光传输实验 实验 29(四)数字信号大气光传输实验 实验 29(五)电话语音信号大气光传输实验 实验 29(六)计算机数据信号大气光传输实验 实验 29(七)图像信号大气光传输实验 实验 29(八)光信号强度衰减通信测试实验 实验 29(九)眼图测试实验 实验 29(十)模拟信号预失真补偿实验
首页上页213214215216217218219220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19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