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艺术
中国园林艺术
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1990年,中国的风景名胜秦山被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 UNESCO)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自1994年起,中国承德的避暑山庄、北京的颐和 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和环秀山庄先后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而成为 全人类共同的文化富,这进一步说明中国传统 园林具有令人折服的艺术魅力和不可替代的唯 性。它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风流千载 中国古代神话中把西王母居住的“瑶池”和 黄帝所居的“悬圃”都描绘成景色优美的花园。青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 山碧水,这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环境。据古 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 文字记载,中国奴隶制的后期股周出现了方圆数 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 十里的皇家园林—囿,这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锥 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 形。秦汉时期,则产生了气势更加宏伟、占地面 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 积达数百里、通过在自然山水环境中布置大量离 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 宫别馆而形成的山水宫苑。魏晋时期,儒.释、道 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 的思想,导致园林化的寺庙一寺庙园林的产 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 生,而此时朴素的山水诗.山水画带动了文人士 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 大夫园林的发展。唐宋时代,山水诗、山水画的 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而且与西方 水平处于巅峰状态,因此写意山水园就应运而 园林艺术相比,它突出地抒发了中华 生,到了明清时代,写意山水园的发展达到高潮
相关,而更多地是与园主的人格理想相关。北京 顾和园的前身叫清漪园。1886年重修后,西太后 取意“颐养冲和”改用现名。这位曾“垂帘听政 的“女皇”企盼“天下太平”,并能让她“颐养天 年”无锡“寄畅园”的名称则表达出它的主人希 望自己能生活得自由自在。在中国及其文学作品 中还有不止一处的“大观楼”、“大观园”,这既是 说此处视野开阔、景色秀丽,也是说在此游览、寄 居的人要豁达、达观。据史料记载,汉代著名的 皇家园林上林苑中就有一处园中园叫“博望苑", 指登高望远、亲近自然,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滋养 和升华 据专家考证,早在公元6世纪的时候,中国 传统园林艺术就传到了韩国和日本,并在那里生 根,开花、结果。18世纪的时候,中国传统园林 造园艺术更加趋于成熟、完美。这时,无论是帝 艺术又传至欧洲,对当时风行的、规则式的英法 王将相,还是文人土大夫,都在园林中追求着更 园林产生了很大冲击,一时间,仿建中国自然式 真实的生命体验,寄托进了更多的审美情怀与社 园林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与此同时,欧洲的画 会理念。这就使中国园林带有了强烈的象征特 家和传教土又应邀在中国北京的圆明园,创造了 一组以洛可可风格为主又融有中国民族文化形式 这种象征特色首先表现在园林和园中景点的 的西洋楼,开创了中西园林合作的先河。 命名上。中国园林的名称并不直接与园主的名称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 孕育出的山水观对中国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 难怪中国人如此狂热地在自然的山水中营造园 支3 作,宛自天开”。这实际 林,或是在都市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 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 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 2、模拟仙境 的体现。具体来讲,博大 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数次派人赴传说 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 中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讜洲去获取 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 长生不老之药,但都没有成功。因此,他就在自 己的兰池宫中建蓬莱山模仿仙境来表达企望永生 1.构架山水。 的强烈愿望。汉武帝则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 在上林苑建章宫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瀛 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 洲三仙山,自此,开创了“一池三山”的传统。 来,中国人就对大自然怀 有特殊的感情,尤其是对 3、移天缩地。 山环水抱构成的生存环 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有限的空间表 境更为热爱,山与水在风 达无限的内涵。宋代宋徽宗的長岳曾被誉为“括 水理论中被认为是阴阳 天下美,藏古今胜”,而清代固明园中的“九州清 两极的结合。而孔子曾指 晏”则是将中国大地的版图凝聚在一个小小的山 出:“仁者乐山,智者乐 水单元之中来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 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 明代造园家文震亨也在《长物志》中强调了“ 品格结合起来。中国独特 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造园立意。 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
过,水石林竹之美,岩岫餵曲之好”,而唐代诗 人白居易在庐山所建草堂则倾心于“仰观山,俯 听泉,旁睨竹树云石”的意境。在园林中,这种 诗情画意还尤以楹联匾额或刻石的方式表现出来, 起到了点景的作用,书法艺术与园林也结下不解 之缘,成为园林不可或缺的部分 5、形式独特。 中国传统园林在布局上看似并不强调明显 的、对称性的轴线关系,而实际上却表现出精巧 的平衡意识和强烈的整体感。中国传统园林之所 以能区别于外国园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其 整体形式的与众不同。在这种自然式园林中,仿 创自然的山形水势,永恒、奇特的建筑造型与结 构,多彩多姿的树木花草,弯弯曲曲的园路,组 成了一系列交织了人的情感与梦想的、令人意想 诗情画意。 不到的园林空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山水画深刻表达 了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 造园手法高超 共生的思想。因此,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意境就成 中国古代造园师在园林创作活动中,首要的 了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目标之一。东晋文人谢灵 工作是相地,即结合风水理论,分析园址内外的 运在其庄园的建设中就追求“四山周回,溪涧交 有利、不利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立意,即所谓
的构思,确定要表现的主题及内容,因境而成景 的凄凉与生命的顽强等就都有了见证似的。当然, 接下来就是运用借景、障景、对景、框景等手法 个好的园子还会有一个好的名字;要有几副佳 对造园四要素进行合理布局、组织空间序列,最 联传世。儒家学者向来是讲究“微言大意”的 后对细节进行细致推敲。此时造园师要巧妙处理 个好的名字可以意味深长,品尝不尽。如苏州网 山体的形态、走向、坡度、凸凹虚实的变化,主 师园,所谓“网师”乃渔父之别称,而渔父在中 峰、次峰的位置,水池的大小形状及组合方式 国古代文化中既有隐居山林的含义,又有高明政 岛、堤、桥的运用,建筑单体的造型及群体的造 治家的含义。佳联点景抒情使眼前的景与心中的 型和组合方式,园林植物的种类与种植方式,园 情溶为一体,园林更加魅力无穷 路的走向及用材等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实际上中 国古代的造园师除了进行图纸设计工作外,更多 的时间是花在建园的工地具体指导施工,从而保 证设计意图的贯彻执行,并有利于即兴创作。 中国明代造园大师计成(1582年~?)就著 有《园冶》一书,精辟论述了中国传统园林重要 的造园手法。这是中国第一部造园专著,具有跨 时代的、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园林给人的美学感受是多方面、多 层次的。如:全园被分成若干景区,各有特色又 相互贯通,往往通过漏窗、门洞、竹林、假山等 手段保持一种若断若续的关系,相互成为借景, 也为游览中景区的转换做出铺垫。在诸景区中常 蕉,布上几件盆景、花台,那历史的沧桑、人世
山跨谷,复道相属”,在终南山顶建阏,以樊川为宫内 之水池,气势雄伟、壮观。秦始皇曾数次派人去神话 传说中的东海三仙 莱、方丈和瀛洲求取长生 不老之药。他在自己兰池宫的水池中筑起蓬山,表 得天独厚一中国皇家园林 达了对仙境的向往。汉武帝在秦代上林苑的基础上 大兴土木,扩建成规模宏伟、功能更多样的皇家园林 上林苑。汉代上林苑是中国皇家园林建设的第一 个高潮,上林苑苑中既有皇家住所,欣赏自然美景的 去处,也有动物园、植物园、狩猎区,甚至还有跑马 賽狗的场所。在上林苑建章宫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莱、 方丈和瀛洲三仙山。从此,中国皇家园林中“一池三 山”的做法一直延续到了清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皇家园林的发 展处于转折时期,虽然在规模上不如秦汉山水宫苑 从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一一殷商(公元前1 但内容上则有所继承与发展。例如,北齐高纬在所建 世纪)甲骨文中,我们发现了有关皇家园林“囿 的仙都苑中堆土山象征五岳,建“贫儿村”、“买卖街 的论述。据此,有关专家们推测,中国皇家园林始于 体验民间生活等 殷商。据周朝史料《周礼》解释,当时皇家园林是以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皇家园林趋于华丽精 圆的形式出现的,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放养 致。隋代的西苑和唐代的禁苑都是山水构架巧妙、建 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皇家打猎、游乐、通 筑结构精美、动植物种类繁多的皇家园林 神明和生产之用。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为周文王的灵 到了宋代(960年-1279年),皇家园林的发展又 出现了一次高潮。这就是位于北宋都城东京的艮岳。 秦汉两代(公元前221年~220年),皇家园林以 宋徽宗建造的艮岳是在平地上以大型人工假山来仿创 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即皇家的离宫别馆与自然山水 中华大地山川之优美的范例,它也是写意山水园的代 环境结合起来,其范围大到方圆数百里。秦始皇在陕 表作。此时,假山的用材与施工技术均达到了很高的 西渭南建的信宫、阿房宫不仅按天象来布局,而且“弥 水平
元明清时期(1271年-1911年),皇家园林的建设 有对某些江南袖珍小园的仿制和对佛道寺观的包容。 趋于成熟。这时的造园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实 时出于整体宏大气势的考虑,势必要求安排一些体 现了一次飞跃,这个时期出现的名园如颐和园、北海 量巨大的单休建筑和组合丰富的建筑群,这样也往往 避砉山庄、圆明园,无论是在选址、立意、借景、山 将比较明确的軸线关系或主次分明的多条軸线关系带 水构架的塑造、建筑布局与技术、假山工艺、植物布 入到原本强调因山就势,巧若天成的造园理法中来 置、乃至园路的铺设都达到了令人叹服的地步。颐和 了,这也就也使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判然有别。 园这一北山南水格局的北方皇家园林在仿创南方西 湖、寄畅园和苏州水乡风貌的基础上,以大体量的建 筑佛香阁及其主轴线控制全园,突出表现了“普天之 下莫非王土”的意志。北海是继承“一池三山”传统 而发展起来的,北海的琼华岛作为“莲莱”仿建,所 以,晨雾中的琼华岛时常给人以仙境之感受。避暑山 庄是利用天然形胜,并以此为基础改建而成。因此,整 个山庄的风格朴素典雅而没有华丽夺目的色彩,其中 山区部分的十多组园林建筑当属因山构室的典范。圆 明园是在平地上,利用丰富的水源,挖池堆山,形成 的复层山水结构的、集锦式皇家园林。此外在中国造 园史上圆明园还首次引进了西方造园艺术与技术 皇家园林的鼎盛发展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 面,这时的封建帝王全面接受了江南私家园林的审美 趣味和造园理论,而它本来多少带有与主流文化相分 离的出世倾向。清代有若干皇帝不仅常年在园林或行 宫中料理朝政,甚至还美其名曰:“避喧听政” 另一方面,皇家造园追求宏大的气派和皇权的“普 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就导致了“园中园”格局的定型。 所有的皇家园林内部的几十乃至上百个景点中,势必
北 海 由北望北海仿蓬莱仙境而建的琼华岛 北海位于北京紫禁城西侧,占地71公顷,其 北海的园中园漆间 中水面占全园面积的1/2多。北海始建于辽代, 经金,元、明,清代 的续建而成,至今已 有800多年的历史 琼华岛 北海中的琼华岛、团 城以及中南海中的犀 山台意在仿蓬菜、瀛 洲和方丈三仙山,晨 雾中的琼华岛确实给 人以仙境般感受,据
永安寺,永安寺设有乾隆皇帝书写的北海导游碑 》侧图网 位于东侧的引胜亭石碑刻有白塔山总记,位于西 侧的涤霭亭石碑刻有塔山四面记,均为乾隆帝御 笔,详细介绍了北海及琼华岛的历史。琼岛东侧 为高居半月城上的智珠殿。智珠喻智慧圆明,此 殿供主智慧的文殊苦萨。琼华岛西侧有清帝处理 政务之处的悦心殿和欣赏北海中“冰嬉”的庆霄 楼,庆霄在此意指“祥云”,而两层半圆形的阅古 楼以石刻形式收集了中国自魏晋到明末134位书 法家的作品340件,另有题践210余件,共约9万 字 琼华岛北侧最为精彩的是园林建筑巧妙地与北海的玉龙亭 像似水中游龙 海九龙壁上 棉如生的蟠龙 传说,琼华是琼树之花,生长在蓬莱仙山,人吃 了它可长生不老 整个北海的布局是南岛北水,以琼华岛为中 心,其南以永安桥与团城相连,沿北海的东、北 岸分别布置有濠濮间、画舫斋.静心高及五龙亭 天王殿、小西天等景点 整字 琼华岛山高32米,山势北陡南缓,以35.9米 高的喇嘛教白塔为中心,作为全园制高点,塔内 藏两珠舍利。其南部顺山势沿中轴线建喇嘛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