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317)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4MB 文档页数:11
铝脱氧齿轮钢中易生成大量的高熔点Al2O3类夹杂物,容易导致水口结瘤及钢材性能恶化,目前较常采用钙处理将钢中高熔点的Al2O3类夹杂物改性为低熔点的钙铝酸盐类夹杂物。合理的钙处理可以减轻水口结瘤并提高连铸过程钢液的可浇性,工业试验研究了喂钙前钢液中T.Ca含量、喂钙速度、喂钙量、净空高度及渣厚等参数对齿轮钢中钙收得率的影响,并在1.5 m·s?1的喂钙速度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喂钙量对钙处理过程中齿轮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喂钙前钢液中T.Ca的质量分数小于10×10?6,喂钙速度为1.5 m·s?1,适当降低喂钙量和净空高度和渣厚,钢液中钙收得率均高于20%。当钢液中T.Ca的质量分数高于17×10?6时,钢中生成大量高熔点CaS型夹杂物,三元相图中夹杂物的平均质量分数远离液相区。随着齿轮钢中T.Ca含量的增加,夹杂物的平均尺寸和数密度逐渐增加。热力学计算结果与工业试验钙处理对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改性效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47MB 文档页数:8
采用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HTCS-130和DAC55两种热作模具钢在100~700℃范围内的耐磨性差异及磨损机制, 并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学轮廓仪等手段对表面相组成、磨损表面、截面形貌等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两种钢的磨损率均在100~700℃范围内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 其磨损机制表现为在100℃和300℃分别发生黏着磨损和黏着-轻微氧化磨损; 500℃时磨损机制转变为单一氧化磨损, 磨损表面氧化层由FeO、Fe2O3和Fe3O4组成, 亚表面发生轻微软化并出现塑性变形层; 700℃时磨损进入严重氧化磨损阶段, 氧化物数量急剧增多, 同时由于马氏体基体回复导致材料出现严重软化, 磨损表面形成连续的氧化层. HTCS-130钢优异的热稳定性能使得基体具有较高硬度和更窄的摩擦软化区, 能够更好地支撑氧化层, 从而在700℃下比DAC55钢更耐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0.98MB 文档页数:9
基于华蓥山隧道掘进爆破过程中的声发射监测结果,对比了上升时间/振幅比值(RA)与平均频率(AF)在不同传播距离下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传感器与震源间距离增加,RA最大值增加,AF的分布范围基本不变。为验证基于RA与AF值描述岩体破裂情况的有效性,研究了RA/AF比值r在破裂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r的变异系数的发展规律,并与常用的参数指标绝对能量、b值等参数进行对比验证。本文提出了3种变异系数(CV)计算方法,对比计算结果并探讨了各方法的适用条件。由计算结果可知,r值变异系数能够较好地描述岩体中的破裂发展过程,其中CV1计算方法适用于声发射信号较离散的情况,而CV3的计算方法更适用于存在连续声发射信号的围岩监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23MB 文档页数:12
提出一种以燃料消耗量最小为优化目标的加热炉生产调度新方法。首先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了流入及流出加热炉的各项能量,并对燃料消耗量的计算式进行了理论推导。进而根据加热炉区实际生产调度特点归纳各约束条件,以多台加热炉总燃料消耗量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调度优化数学模型。采用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搭配禁忌搜索算法进行综合求解,并通过9组实际钢坯生产案例模拟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为了探究加热炉燃料消耗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分别衡量加热炉区缓冲等待、炉内加热两部分时间同理想生产时间匹配程度的评价参数μ1和μ2,并分析了燃料消耗量对二者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当连铸坯到达加热炉节奏与热轧工序出坯节奏之比由0.5增至2时,燃料消耗量对两评价参数的敏感性逐渐减弱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9MB 文档页数:12
中锰钢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钢铁材料,因为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被认为是第三代汽车用钢,但是该钢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拉伸变形时会发生塑性失稳,导致材料结构稳定性减弱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过早失效,这已然成为限制中锰钢商业化使用的关键问题。塑性失稳包括出现不连续屈服和屈服平台(吕德斯应变)以及流变应力锯齿(PLC效应)。两者都受到成分、晶粒形貌、退火工艺、组织构成等因素的影响,也均与拉伸变形过程中 奥氏体相变转变存在或强或弱的相关性,使得这一塑性失稳现象的机理更为复杂化,因而在近期各种观点迥异的理论解释也相继被提出。本文综述了相关研究中各种因素对吕德斯应变和PLC效应的影响结果及相关理论解释,并着重指出了各理论解释的局限性及未来的研究思路。最后,基于现有研究和预研实验对在保证中锰钢超高强度和优良塑性的前提下消除中锰钢塑性失稳现象的可行途径进行了展望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4MB 文档页数:9
西昌钢钒厂由于转炉热量不足而以转炉—LF精炼—RH精炼—连铸工艺生产IF钢,为探究RH强制脱碳与自然脱碳工艺生产IF钢精炼效果,采用生产数据统计、氧氮分析、夹杂物自动扫描、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手段,对不同脱碳工艺对顶渣氧化性以及钢的洁净度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1)与自然脱碳工艺炉次相比,采用强制脱碳工艺的炉次在转炉结束与RH进站钢中的平均[O]含量更低;(2)两种工艺脱碳结束钢中的[O]含量基本在同一水平;(3)强制脱碳工艺的炉次在RH结束时渣中平均T.Fe的质量分数降低了1.3%。在能满足RH脱碳效果的前提下,尽量提高转炉终点钢液碳含量、降低钢液氧含量,后续在RH精炼时采用强制吹氧脱碳工艺,适当增大吹氧量来弥补钢中氧,可显著降低IF钢顶渣氧化性。自然脱碳工艺与强制脱碳工艺控制热轧板T.O含量均比较理想;与自然脱碳工艺相比,强制脱碳工艺可有效降低IF钢[N]含量,这与强制脱碳工艺真空室内碳氧反应更剧烈所导致的CO气泡更多和气液反应面积更大有关。脱碳工艺对IF钢热轧板中夹杂物类型、尺寸及数量没有明显影响,夹杂物主要由Al2O3夹杂、Al2O3–TiOx夹杂与其他类夹杂物组成,以夹杂物的等效圆直径表示夹杂物尺寸,以上三类夹杂物平均尺寸分别为4.5、4.4和6.5 μm,且钢中尺寸在8 μm以下的夹杂物数量占比高于75%。在RH精炼过程中,尽量降低RH脱碳结束钢中[O]含量,有利于提高钢液洁净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0.98MB 文档页数:9
《工程科学学报》:含氟连铸保护渣黏度检测与预测模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52MB 文档页数:13
《工程科学学报》:银包铝棒材立式连铸复合成形制备工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MB 文档页数:8
《工程科学学报》:连铸坯脱氢退火数值模拟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3MB 文档页数:8
《工程科学学报》:基于无网格伽辽金法的连铸坯凝固计算方法
首页上页22222322422522622722822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31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