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0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94.04KB 文档页数:5
采用高温热解方法成功地合成了高容量硅/碳复合负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等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硅/碳复合材料由Si、C以及少量SiO2组成;硅/碳复合材料中碳的质量分数约在39%左右;经电化学性能测试,在电流0.2 m A下,该硅/碳复合材料首次充电容量768 m Ah·g-1,首次库仑效率75.6%,70次循环后可逆比容量仍为529 m Ah·g-1,平均容量衰减率为0.44%.这些性能改善归因于硅/碳复合材料中碳的引进,硅表面存在的碳涂层提供了一个快速锂运输通道,降低了电池的阻抗并且充放电过程中稳定了电极的组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03.92KB 文档页数:4
讨论了在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CVD工艺沉积大面积无衬底自支撑金刚石厚膜时遇到的若干技术问题.在制备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膜炸裂现象,主要是由于膜和衬底材料线膨胀系数差异引起的巨大热应力,而衬底表面状态的控制、沉积过程中工艺参数的优化和控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必须对整个金刚石厚膜沉积过程进行严格而系统的控制,才能有效地保证获得无裂纹大面积金刚石自支撑厚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52.04KB 文档页数:4
本文分析了影响大型辐射管表面温度分布的因素,通过实验说明,对于单端吸入空气的扩散型燃烧辐射管,使用芯块可以明显地提高燃料的利用率,较好地控制空气消耗系数,强化气体与辐射管管壁之间的对流传热,从而改善辐射管的表面温度分布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13.87KB 文档页数:9
本文介绍了METHEDAS怎样检查用户命令。根据用户命令的语法结构,对其进行三方面检查:(1)命令关键字及格式。(2)参数关键字及格式,参数的数据类型。(3)命令与参数的搭配关系。上述任务由用户命令解释程序的换码模块和语法检查模块完成。METHEDAS的用户命令解释程序用FORTRAN-Ⅳ实现。它简单、实用、便于移植。在编制程序过程中较好地模拟了FORTRAN77的字符处理功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10.72KB 文档页数:9
丘依考教授在发展共存理论方面的贡献;以前论证共存理论上不完善的地方,进一步论证这种理论的基本事实(结晶化学的事实,炉渣导电的差异性,MeO-SiO2二元渣系的分层现象,相图中的奇异点,CaSiO3—CaF2渣系的粘度,不同渣系的热力学数据与作用浓度的关系),共存理论对炉渣结构的看法;应用举例(FeO—Fe2O3—SiO2渣系与H2O+H2的平衡,CaO—SiO2渣系,CaO-MgO-FeO-Fe2O3-SiO2-S渣系和铁水间硫的分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54.7KB 文档页数:4
利用热分析(DSC)、显微硬度测定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喷射沉积Al-20Si-5Fe-3Mn-3Cu-1Mg合金的时效过程.结果表明,两种沉淀强化相S-Al2CuMg和σ-Al5Cu6Mg2从合金基体中析出,它们有效地提高了合金的室温强度和高温(300℃)强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7.67KB 文档页数:7
从含少量铌、较高的锰和磷的铁水中回收铌,是复杂的选择氧化过程。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的理论分析及实验,表明利用氧气底吹转炉对这种铁水进行处理,将终点温度控制在估算的铌-碳选择氧化临界温度1350℃—1400℃内,和掌握合适的氧流冲击力及氧流在熔池内的贯穿长度,可以成功地将铁水中的铌和锰最大限度地氧化到渣中,而将碳和磷基本上保留在金属中,以达综合利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79.07KB 文档页数:11
本文阐述了冶金热力学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构成,详细地介绍系统中的计算程序。(REACTION、DELTA、HATBL)及程序原理。并对该系统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5.32KB 文档页数:5
本文利用Ti-O二元相图及相关的热化学数据计算了微量的固溶氧在α-Ti和β-Ti中对Ti活度系数的影响,并用获得的活度系数分析了微量的固溶氧对α-Ti和β-Ti相对稳定性地影响,进而定性的解释了不同实测Ti-Al相图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1.23KB 文档页数:6
选择幂级数模型描述了过剩自由能项,并从二、三元实测相图上用数据优化程序获得了所需热力学参数和交互作用系数,进而用多元相平衡计算法成功地预测了镍、钴,铬基合金中σ相的析出
首页上页2021222324252627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0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