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71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6.02KB 文档页数:6
通过热膨胀仪和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检测X70钢的膨胀系数、高温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采用Marc有限元软件计算了热轧带钢在层流冷却中卷取温度分别为500、550和600℃时的温度场、相变体积分数、残余应力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层流冷却过程中,在水冷前期带钢边部的应力超过了该温度下钢板的屈服强度,带钢板形会向着边浪发展;水冷结束时,边部应力值再次超过屈服强度并发生了塑性变形,带钢板形会向着中浪发展.在保证X70管线钢性能的条件下,降低卷取温度有利于钢板贝氏体相变的完成和层流冷却阶段残余应力的降低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31MB 文档页数:30
一、概述 自从人类创造了音乐,谐振技术就问世了。 远古石器时代的人已会应用长度和直径不同的乐 管吹奏不同的音调,即其谐振频率不同。后来发 展了弦乐器和乐鼓,改变弦的粗细和长度,或者 改变鼓皮的张紧度和厚度,就可改变它们的发声 频率。然而,在传感器上利用谐振技术却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才开始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2.91KB 文档页数:5
采用热分析法对多组元铝热剂Fe2O3-CrO3-NiO-Al的反应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CrO3的分解、气化、挥发等热特性强烈影响铝热剂反应行为和反应产物的成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28.14KB 文档页数:3
研究了固溶淬火条件下Ni/Fe比(质量分数)对W-Ni-Fe高密度钨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拉伸测试表明.同溶淬火条件下W-Ni-Fe合金的最佳Ni-Fe比发生偏移,随Ni/Fe比增加,钨合金的强度和韧性同步提高,当镍铁比达到9/1时强度和韧性都达到最大值,其后合金的强韧性随Ni-Fe比增加而同步降低.通过X射线和TEM分析发现,缓冷条件下W-Ni-Fe合金中有脆性β相析出,固溶淬火工艺能有效抑制β相析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9MB 文档页数:5
通过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ZnAl10Cu2合金的铸态显微结构和相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对其组织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铸态ZnAl10Cu2合金的凝固组织由初生枝晶α1及其外围的棒状共晶(α2+β)组成,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初生α1相和共晶组织中α2相均发生共析反应,得到层片状共析组织(α+η),而在室温时效中未完全转变的α1相和α2相均发生不连续沉淀形成粒状沉淀组织,其中初生α1相,为富Al相,是Zn在Al中形成的固溶体,属于强化相,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β为富Zn相,晶体结构为密排六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7.2KB 文档页数:6
利用8-羟基喹啉(8HQ)与铝离子鳌合后形成的鳌合物——8-羟基喹啉铝(AlQ3)能发出强荧光的特性,开发了一种有效地铝合金涂层下腐蚀的监测技术.研究了铝离子浓度及pH对8-羟基喹啉铝(AlQ3)的吸光度及荧光特性的影响.发现了8HQ与Al3+鳌合生成的AlQ3荧光强度随Al3+浓度的变化规律.成功地将8-羟基喹啉加载在LY12铝合金表面,并以透明环氧树脂涂层覆盖.所制备的试样经盐雾腐蚀后表面出现明显的荧光斑点,荧光斑点处用光学显微镜观测可见腐蚀现象,而在可见光下观测并未有明显变化.研究表明:随着腐蚀时间延长,腐蚀程度加深,试样表面荧光现象增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09.81KB 文档页数:5
为更好地发挥CVC工作辊凸度调控能力,保证带钢板形质量,现场跟踪测试某CSP热轧生产线CVC工作辊实际窜辊情况,发现不同机架CVC工作辊辊形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窜辊形式的多样性,并反映出凸度控制能力不合适等问题.在对热轧不同机架的板形控制特点、热轧工作辊磨损对凸度调控能力的影响、CSP各机架不同的弯辊调控功效以及CSP大压下率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CSP热轧F1~F7机架从强到弱的CVC凸度控制能力选择原则,并相应给出了正态分布、抛物线分布、均匀往复窜辊三种不同的窜辊策略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5.32KB 文档页数:3
为控制地表沉陷量,实现农田保护和建筑物下采煤,兖州矿区多次进行了综采放顶煤开采条件下覆岩离层注浆减沉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对离层动态发育规律进行了重点研究,其结论适合于在类似条件下的离层注浆减沉技术的应用场合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4MB 文档页数:7
利用可视流化床分别研究了Fe2O3和Fe粉在流化过程中黏结失流发生的过程.结果表明,Fe2O3在惰性气氛中流化不发生黏结失流,而在还原气氛中发生黏结失流,且黏结发生时间恰好是铁晶核析出的初始阶段.Fe颗粒在还原和惰性气氛中流化均出现黏结失流现象.铁的生成是产生黏结的前提条件.当Fe颗粒流化温度从700℃升高到750℃时,黏结临界时间提前了11min,表明金属铁的表面特性是导致黏结的主要内因.扫描电镜分析表明,Fe和Fe2O3表面形成的纳微结构是导致Fe2O3流化还原黏结失流的重要因素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71.5KB 文档页数:42
1.公开发行 基本过程 管理层获取董事会许可
首页上页23223323423523623723823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71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