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674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62.95KB 文档页数:4
研究了电渣重熔过程中CrNiMoV钢中镁含量的控制技术.结果表明:最佳的渣系(质量分数)为62%CaF2-10%Al2O3-12%CaO-16%MgO;脱氧剂加入量为1kg钢加入1.5gCasi;采用较高镁含量的电极和较高的重熔电流有助于获得设计镁含量的重熔锭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6MB 文档页数:7
中碳钢温变形过程的组织演变包含铁素体动态回复、再结晶和渗碳体的析出球化等过程.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初始组织形态对含碳0.48%(质量分数)的中碳钢在温变形中上述复杂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组织为珠光体+先共析铁素体的试样在温加工变形中渗碳体层片发生了扭折、溶断到逐渐球化的过程,在铁素体回复再结晶的同时伴随着细小弥散的渗碳体颗粒从过饱和铁素体中析出,得到微米级铁素体晶粒和颗粒状渗碳体弥散分布的复相组织,但等轴状铁素体晶粒与弥散的渗碳体颗粒沿变形方向呈带状不均匀分布.温加工变形促进初始组织为马氏体的中碳钢中渗碳体析出和铁素体回复与再结晶.由于初始条件下碳的分布在微观尺度下相对均匀,变形后获得细小等轴铁素体与均匀分布颗粒状渗碳体的组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39.2KB 文档页数:5
采用耦合数值求解的方法,计算并分析了LF精炼炉盖内气体流动的速度分布状态以及液面附近惰性气体氩(Ar)的流动行为和分布.结果表明:露弧加热期和埋弧加热期炉盖的合理抽气压力分别为-200~-250 Pa和-120 Pa;底吹氩气量过小不能在液面上部弥散,而增大到20~50 m3·h-1,在液面附近弥散且流动分布状态相似,有利于液面附近惰性气氛的保持;液面距钢包上边缘的距离增大,氩气在液面上部回旋的区域扩大,可防止钢液增[N]或[O]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0.87KB 文档页数:5
为了给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CFD数值软件对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系统中的流动和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随支管间距的增大而增加,随回填土材料热导率的增加而增大,而且支管间距和回填土材料热导率对换热器效率的影响是很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当钻孔深度超过80m时,两支管的温升比急剧增加,支管间的热损失加剧,建议在实际操作中钻孔深度不要太深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8.39KB 文档页数:3
研究了活性炭纤维(ACF)作电极电化学处理染料废水的问题.考查了电极材料、电压、电解时间以及电解质等因素对电化学处理染料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ACF作阴极,ACF+不锈钢作阳极,在电压为15V,电解时间为30min,电解质NaCl加入量为5kg/t的条件下,染料废水的色度去除率可达96.10%,COD去除率达56.78%.在电解后的废水中加入少量CaO可以解决返色问题.研究表明,ACF是一种新型的催化电极材料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6.74KB 文档页数:5
利用微生物电池对微生物在矿物表面电子传递的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Geobacter metallireducens还原Fe(OH)3过程中直接接触方式起着重要作用,而微生物在矿物表面吸附形成的生物膜是一个关键因素,生物膜的形成又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细胞在固体表面的吸附并成膜是一种重要的代谢途径,而电子传递中间体AQDS虽然能在初期有效加快还原速率,但是当细胞吸附完成后,其作用就不再显著了,说明微生物催化矿物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受生物膜控制.加速微生物在矿物表面成膜及保持其稳定性是影响微生物浸矿速率的重要因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6.6KB 文档页数:4
本工作基于对自蔓燃过程的分析,提出了自蔓燃-加压致密化过程中的可压制温度下限Tp和与之相应的可压制时间上限tp的概念,并建立了温度-时间-状态图。tp与燃烧持续时间tc之差为该工艺的控制参量-压制延迟时间t的上限值。据此时Ti-C-Ni-Mo系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获得了近于完全致密的TiC-Ni-Mo合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2MB 文档页数:5
在球墨铸铁的高温石墨化过程中采用脉冲电流为辅助手段,研究了脉冲电流对退火处理球墨铸铁力学性能以及渗碳体的石墨化、铁素体转变的影响.经脉冲电流处理后,球墨铸铁的硬度、抗拉强度降低,延伸率增加.SEM分析表明,脉冲电流加速了球墨铸铁的高温石墨化过程,促进了铁素体的转变.脉冲电流处理后石墨形核率的增加是加速渗碳体分解和铁素体转变的主要原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97.48KB 文档页数:6
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结合能谱仪研究了Sn对镁阳极材料显微组织、相结构、表面形貌及成分分布的影响;并通过恒电流法、动电位极化法和排水集气法等研究了该镁合金的腐蚀行为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合金元素Sn的加入可以抑制棒状β-Mg17Al12相沿晶界析出,随着Sn含量的增大,颗粒相Mg2Sn增多;均匀化处理使大部分β-Mg17Al12相溶解,而残留Mg2Sn未溶相.Sn的加入可以提高镁合金自腐蚀电位和析氢率,当Sn质量分数为1%时镁合金阳极的放电电压和电流效率最大.析氢率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电流密度为20mA·cm-2时电流效率最高,可达82.28%.腐蚀产物主要成分为MgO和Al2O3,且疏松,易脱落,使镁合金阳极的工作电位负而且稳定,可促进电池反应深入进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3.96KB 文档页数:5
将氧气高炉分为高温区、固体炉料区和煤气加热区三个区域,并分析了各区域的物理约束和化学约束条件.在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的基础上,建立了氧气高炉多区域约束性数学模型.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多区域约束性数学模型可以弥补全炉热平衡的不足,反映热量在不同区域的利用价值;固体炉料区受间接还原反应和热平衡的约束,随着金属化率的升高,需要循环煤气量逐渐增大;当金属化率很高时,在高温区和固体炉料区满足热平衡条件下,虽然计算得到的燃料比很低,但煤气加热区煤气量不能实现平衡
首页上页23924024124224324424524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674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