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710)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51.5KB 文档页数:8
1.教学目标 了解常用典型步进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及其应用等情况。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步进机构的工作原理 3.讲授方法:多媒体课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08.05KB 文档页数:6
在西沙群岛高温、高湿的海洋大气环境下对Q235碳钢进行了3个月的暴晒实验,利用电子探针、激光拉曼等观察分析了暴晒后样品的锈层特征.结果表明:Q235碳钢暴晒1个月后迅速形成较厚的锈层,锈层疏松多孔,多裂纹;当暴晒3个月时,锈层却明显减薄.Q235碳钢在西沙暴晒1个月后形成的外层腐蚀产物主要是γ-FeOOH、β-FeOOH、α-FeOOH及少量Fe3O4等,而锈层内部主要为Fe3O4、γ-Fe2O3等铁的氧化物.暴晒3个月后,疏松锈层的内部电解液蒸发加剧,内层还原后的锈层重新被氧化,生成较多的FeOOH,同时部分γ-FeOOH转化成为α-FeOOH.Q235碳钢在西沙大气环境下的暴晒过程(也就是锈层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交替过程)中,钢基体不断地被腐蚀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5MB 文档页数:40
主要内容: 掌握块状、散体、流体物料的供 送机构的工作原理。 板、片材、卷筒等包装材料 的典型供送机构的工作原理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98KB 文档页数:10
海水入侵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海水入侵(海水倒灌)是指海滨地区因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海水(或地下咸水)和 地下淡水的天然平衡条件被破坏,从而引起海水向大陆含水层推移的一种有害水文地质作 用,也就是由于陆地地下淡水水位下降而引起的海水直接侵染淡水层的自然现象。有时风 暴潮或大涌潮覆盖陆域,也称之为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海滨地区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使海滨地区 含水层中的淡水与海水之间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导致海水或与海水有水力联系的高矿化 地下咸水沿含水层向陆地方向扩侵,影响入侵带内人、畜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就地用水, 使淡水资源遇到破坏的现象或过程 滨海含水层在海岸线处与海水接触,在自然状态下,地下水补给海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60.27KB 文档页数:6
介绍了利用光谱仪分析钢中夹杂物技术的原理.通过对光谱仪原始脉冲强度的研究,建立了Al2O3光谱强度与化学分析含量的工作曲线,确定了光谱强度与夹杂物粒径的关系,实现了Al2O3含量和粒径分布的快速分析.与化学分析相比,分析误差平均为3×10-6,夹杂物含量和粒径的分析时间由2~5d缩短到5min,为炼钢及精炼过程夹杂物控制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8MB 文档页数:6
在扫描电镜下对CL60车轮钢单边缺口薄试样(厚度 ≤ 0.5mm)进行了原位拉伸实验,并研究了氢的影响.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了带预裂纹的厚度为30mm的楔形张开加载试样开裂过程.结果表明,对薄试样拉伸变形时,不论是否有氢,先共析铁素体优先发生塑性变形,微裂纹沿先共析铁素体与珠光体团的边界形核、扩展;在有氢的情况下,微裂纹更容易通过夹杂物的剥落或夹杂物与基体界面的分离而萌生;薄试样拉伸主要是韧窝断口;对厚试样,裂纹主要通过珠光体中渗碳体片层开裂而扩展,断口也因此主要呈解理特征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89KB 文档页数:29
第一节微生物生长的基本特征 微生物的种类(可分为三大类): I、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II、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细胞核,如细菌、放线菌等; Ⅲ、真核细胞型微生物,霉菌、酵母菌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4MB 文档页数:75
1概述 2流体静力学 3流体流动中的守恒原理 4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 5阻力损失 6管路计算 7流速和流量的测量 8非牛顿流体的流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66.5KB 文档页数:37
有效应力原理描述总应力、有效应力、 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的关系 由太沙基(Terzaghi)1925年提出,即: 对于饱和土而言,土体内部任一点的总 应力等于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压力之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2MB 文档页数:5
以Ti-47.5Al-2.5V-1.0Cr(原子分数,%)气雾化预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粉末注射成形工艺制备了Ti舢合金材料,研究了该TiAl合金脱脂工艺对脱脂坯碳氧残留量和组织的影响规律及烧结工艺对烧结体显微组织、密度和压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脱脂温度600℃、保温时间为1h和真空脱脂气氛条件下脱除坯体中剩余粘结剂,坯体中残余碳氧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59%和0.12%;脱脂温度从600℃升到1000℃,粉末由枝状组织转变为近γ组织;烧结温度在1410~1450℃,保温时间在1h以内,烧结体可以快速致密化;在1450℃保温30min,烧结体相对密度可以达到95%,烧结体的抗压强度为2105MPa,压缩率达到30.9%,接近铸态合金力学性能;随烧结温度升高,烧结体中的γ相逐渐减少,组织由近片层组织逐渐转变为全片层组织
首页上页24624724824925025125225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71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