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58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0.99MB 文档页数:7
本文对采用恒电位法测定奥氏体不锈钢316L在NaCl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时产生\二次钝化\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在对实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把Prazak的\二次钝化\理论的适用范围扩大到点蚀过程;并引用Prazak的理论对NaCl溶液中316L不锈钢的\二次钝化\现象进行了分析讨论。结论认为:\二次钝化\现象只有在特定的材料,介质和环境条件下才能产生。尽管在\二次钝化\发生时,在H2SO4溶液中发生的是不锈钢表面膜的过钝化溶解过程,而在NaCl溶液中发生的是点蚀过程,但产生\二次钝化\的机理是相同的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3KB 文档页数:21
上一节中,我们从时间维度纵向分析了国际投资 的发展阶段和各阶段的基本特征,在本节中,我 们将从地理分布和行业分布的维度横向剖析国际 投资的发展格局。我们由此了解国际投资非均衡 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揭示国际投资在世界经济格 局演变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节对国际投资地理分布和行业分布的分析主要 针对生产性的国际直接投资,特别是对当代趋势 的分析,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数据资料的可得性 ,而更多的是要保证分析口径的统一和避免与后 面有关章节的内容重复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MB 文档页数:39
1、项目背景 媒体类型 有基础 发能力社会的需要 伍结构 技术方案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快,建立在知识经济和 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现代物流将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我国 经济新世纪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国家“十五”规划和我省的实际情况,广东把流通业作为 先导性支柱产业,重点推动物流业的发展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21.5KB 文档页数:9
课程简介:土壤学是以物理、化学、地质学、生物学为基础,以土壤肥力的发生、 发展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肥力演变规律,促进土壤肥力的发展,提高 农业生产水平。主要内容有:土壤的基本组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的成土条件、成土过 程、和土壤分类:黑龙江土壤。地位和任务:土壤学是农学、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 的学习,能够了解、掌握土壤的基本组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 土壤分类及黑龙江主要土壤类型,为以后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4MB 文档页数:14
为实现汽车轻量化,同时保证其具有较好的碰撞安全性,高强度-质量比金属板材在汽车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传统冲压成形过程中,上述板材(如先进高强钢、铝合金和镁合金等)会出现无明显缩颈的韧性断裂行为.特别是发生在纯剪切加载路径附近的剪切型韧性断裂行为超出了传统缩颈型成形极限图的预测范围.此外,在近些年来快速发展的单点渐进成形中,缩颈失稳被抑制,取而代之的则是无明显缩颈的韧性断裂.以上问题对基于缩颈失稳的传统成形极限分析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限制了高强度-质量比金属板材的应用及其新型成形工艺的研发.为此,世界各国学者开始普遍关注金属材料韧性断裂预测模型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本文首先从孔洞的演化行为方面出发,对金属韧性断裂的微观机理研究进行了介绍.随后重点评述了韧性断裂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最后,对韧性断裂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可以为金属韧性断裂模型的选择、应用及其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18.5KB 文档页数:27
前言 国际贸易是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地图的变化逐渐形成的,主要分成两个阶段: 1、伟大的地理大发现; 2、帝国主义时期列强瓜分世界。国际贸易也就随之形成。 人类第一次进行国际贸易的历史可追溯到部落崩溃奴隶社会兴起之初的年代。由于生产的进步出现了阶级和私有制,国家形成,使人们由最初 的物物交换发展成为集团之间的贸易,最终越出国界,发展成国家之间的贸易。当初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主要是奴隶和奢侈品。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贸易中心一直在地中海沿岸(从地中海的东岸腓尼基和迦太基一古希 腊—古罗马)、大西洋、太平洋。总之,国际贸易的发展是和地理环境密不 可分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8MB 文档页数:9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实验和浸泡实验研究了打印角度30°、45°和60°的SLM-Ti6Al4V试样的组织结构及其在NaF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三种试样的组织结构都是原β晶粒内部交叉分布针状α'相;打印角度45°试样中针状α'相尺寸与微观结构晶格畸变程度最小。电化学测试结构表明,三种试样在NaF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特征都是随溶液浓度增加,由自发钝化逐渐转变为活性溶解,其临界氟离子浓度分别处于0.0005~0.00075、0.00075~0.001和0.0005~0.00075 mol·L?1。浸泡试验结果表明,当NaF浓度低于临界氟离子浓度的时候,试样表面基本保持完整,而高于临界值的时候试样表面发生活性溶解。此外,对比三种试样的耐腐蚀性能可以发现,打印角度为45°试样的耐腐蚀性能优于其他试样的性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49.97KB 文档页数:9
管道内气液两相流广泛存在于核工业、化工业以及石油运输等多个领域中,其诱发的流激力会引起管道振动,导致管系的疲劳破坏。本文分别从流激力发生机理、影响因素及计算模型出发,对流激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表明:动量通量的改变被认为是引起流激力的最主要原因,管道内压力波动、液塞的脉动冲击、起伏不定的液波等因素同样会对流激力的产生做出贡献,针对不同流型建立完整的流激力发生机理的理论体系,是流激力机理研究方面的重点发展方向。在不同流型下,流激力展现出不同的波动特征,目前研究所针对的管道大多是单独的水平管或立管管道,开展多种集输–立管管道系统中流激力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关于流激力经验模型和理论模型的建立逐渐完善,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软件能够同时对流场和流激力大小进行模拟计算,优势明显,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手段,对CFD软件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行研究,对比优选有效的CFD计算模拟方法,将具有重要科研价值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4MB 文档页数:125
SDH的产生 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对数字传输网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数字传输网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 如需进一步扩大信息传输容量,要求传输的距离更长,有世界 范围的统一标准等。准同步数字体系已经很难满足电信业务宽 带化、综合化和智能化发展的要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7MB 文档页数:12
岩石多场耦合作用的研究已经开展了数十年,包括岩石在单一物理场、两场耦合或三场耦合作用效应的研究。然而深部矿产资源开采和地下空间开发中岩体的赋存环境非常复杂,岩体在高温、高渗透压、高应力及复杂水化学环境中将发生温度–水流–应力–化学(THMC)多场耦合作用。综合分析岩石多场耦合作用下的裂隙演化、变形力学机制、力学本构和耦合模型构建等方面的研究,在分析岩石强度理论的基础上得出岩石多场耦合本构模型以及岩石蠕变本构模型。不同行业对岩石多场耦合作用的研究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岩石多场耦合作用不仅涉及到矿产资源开发、油气田开采、地热资源开发等资源能源领域,其在水利水电工程、高寒工程、地下工程、地下核废料处置及深埋能源储库等领域也是研究的重点。岩石在高应力、水流、高温和化学作用下,不仅会发生耦合作用,而且会对岩石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能产生影响。分析研究多场耦合作用下岩石的力学性能对于预防事故发生和保障工程安全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探讨分析了岩石多场耦合研究的重点、难点和今后研究的方向,为工程实践和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首页上页25825926026126226326426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58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