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85)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38.57MB 文档页数:95
所谓地震测线,是指沿着地面进行地震勘探野外工作的路线。测线的布置对于了解质结构关系很大。地震测线要结合以往的地震地质资料,并且根据所需完成的地质任务进行布置。 地震勘探中的观测系统是指地震波的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为了了解地下构造形态,必须连续地追踪各界面的地震波。因此,就要沿测线在许多个激发点上分别激发,并进行连续的多次观测。每次观测时,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保持一定的关系,以保证能够连续追踪地震界面。 一、对激发的要求 二、陆上用炸药震源 三、陆上用非炸药震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3MB 文档页数:10
ZSM-5是一种常用来吸附甲苯的微孔吸附剂,选择三种碱金属Li、Na和K对ZSM-5进行改性,结合表征手段和数学模型的方式研究引入ZSM-5中的碱金属对微孔结构和吸附甲苯的影响。在此实验中,分别从吸附容量、放热能量、扩散阻力和脱附活化能四方面深入探讨碱金属对吸附甲苯的影响规律。基于实验结果得知:碱金属的引入改变了ZSM-5分子筛的微孔结构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随着离子半径(Li+<Na+<K+)的升高,ZSM-5的孔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之降低,影响规律为Li?ZSM-5 > Na?ZSM-5 > K?ZSM-5。静态饱和吸附量呈Li?ZSM-5(0.363 mmol·g?1)>Na?ZSM-5(0.360 mmol·g?1)>K?ZSM-5(0.325 mmol·g?1)排序。恒定浓度波模型很好的描述甲苯在ZSM-5上的吸附扩散行为,空间位阻和静电束缚力分别在高低进气浓度条件下对甲苯在ZSM-5孔道中的扩散占据主导作用,较高进气质量浓度(155 mg·m?3)条件下,碱金属改性对扩散阻力影响规律为Li?ZSM-5<Na?ZSM-5<K?ZSM-5;较低进气质量浓度(25 mg·m?3)条件下,影响规律为Li?ZSM-5>Na?ZSM-5>K?ZSM-5。结合脱附动力学分析,Na?ZSM-5因具有较大的孔径和适中的吸附强度,表现出更好的再生潜能。本研究从空间位阻和吸附强度两方面系统阐述了碱金属改性对甲苯吸附行为的影响机理,为在复杂的实际环境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吸附剂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2.66MB 文档页数:1253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8.1 电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电解定律 §8.2 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 §8.3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8.4 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因子 §8.5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 第九章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9.1 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 §9.2 电动势的测定 §9.3 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及电动势的取号 §9.4 可逆电池的热力学 §9.5 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9.6 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 §9.7 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9.8 内电位、外电位和电化学势 第十章 电解与极化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第十二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第十三章 表面物理化学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74MB 文档页数:46
3.1 要点扫描 3.1.1 扩散定律 3.1.2 扩散方程的解及应用 3.1.3 扩散的微观机制 3.1.4 扩散热力学及影响扩散的因素 3.1.5 反应扩散 3.2 难点释疑 3.2.1 就菲克第一定律,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3.2.2 用球对称稳态扩散分析固态相变过程中球形晶核的生长速率 3.2.3 关于一维无穷长系统扩散问题的讨论。 3.2.4 直接换位机制不是扩散的主要机制。 3.2.5 用扩散的微观机制说明空位浓度和晶体稳定性的联系。 3.2.6 部分离子化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扩散机制有所不同。 3.2.7 反应扩散(多相扩散)的相关重点问题讨论。 3.3 解题示范 3.4 习题训练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28MB 文档页数:41
教学重点、难点: 1 过程控制基础: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过渡过程与品质指标 2 被控对象特性:工业常用对象的特点及描述方法,对象特性参数及其测定方法,常见单容和双容工业对象应用 3 常用检测仪表:常用压力温度流量物位仪表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选型 4 控制仪表及及控制规律:基本控制规律及其对系统过渡过程的影响,PID 运算原理,模拟控制器基本原理,数字控制算法, 5 执行器 :执行器的基本组成,气动薄膜阀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电动控制阀的结构、特点及应用,执行器气开气关形式及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控制阀口径的选择,仪表防爆技术 6 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特点,DDC 系统的基本原理,DCS、FCS 和SCADA 等常见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7 简单控制与复杂控制系统:简单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组成,调节方案,调节规律及整定。串级调节系统,比值调节系统,均匀调节系统和前馈调节系统 8 工业自动化系统应用举例:石油加工,工业锅炉控制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8.73KB 文档页数: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d2.b3.a4.b5.a6.b7.a8.d9.d10C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15分) 1.AD 2. ACD 3.ACD 4.ABD 5.BC.CD 7.BDAC 8.ABC 9.AD 10.ABCD 三、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24分) 1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2互利共生: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6.08KB 文档页数: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d2.c3.a4.b.a6.b7.a8.d9.d10.c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15分) 1.AD 2AC 3ACD 4ABC 5BC 6ABCD 7BDAC 8ABD 9AD 10AC 三、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24分) 1.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7MB 文档页数:21
第一节 概述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官适宜刺激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二)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性 (三)眼的调节 (四)简化眼和视敏度 二、瞳孔和瞳孔对光反应 三、视网膜的结构和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四、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一)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其代谢 (二)视杆细胞外段的超威结构和感受器电位的产生 五、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 六、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七、与视觉有关的其它现象 (一)暗适应和明适应 (二)视野 (三)视网膜电图 (四)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第三节 听觉器官 一、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二、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 (一)耳廓和外耳道的集音作用和共鸣腔作用 (二)鼓膜和中耳听骨链增压效应 (三)咽鼓管的功能 三、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一)耳蜗的结构要点 (二)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三)耳蜗的生物现象 四、听神经动作电位 第四节 前庭器官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 二、前庭反应和眼震颤 第五节 嗅觉和味觉 一、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特点 二、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的特点 第六节 皮肤感受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MB 文档页数:260
1. 简介 2. IEEE 算法 3. 数学库 4. 异常和异常处理 A. 示例 IEEE 算法 数学库 随机数生成器 IEEE 建议的函数 IEEE 特殊值 ieee_flags -舍入方向 C99 浮点环境函数 异常和异常处理 ieee_flags - 产生的异常 ieee_handler -捕获异常 ieee_handler -出现异常时终止 libm 异常处理功能 在 Fortran 程序中使用 libm 异常处理 杂项 sigfpe -捕获整数异常 从 C 中调用 Fortran 有用的调试命令 B. SPARC 行为和实现 浮点硬件 浮点状态寄存器和队列 需要软件支持的特殊类 fpversion(1) 函数 - 查找有关 FPU 的信息 C. x86 行为和实现 D. What Every Computer Scientist Should Know About Floating-Point Arithmetic 摘要 简介 舍入误差 浮点格式 相对误差和 Ulp 保护数位 抵消 精确舍入的运算 IEEE 标准 格式与运算 特殊数量 NaN 异常、标志和陷阱处理程序 系统方面 指令集 语言和编译器 异常处理 详细资料 二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 求和中的误差 参考书目 定理 14 和定理 8 定理 14 证明 各种 IEEE 754 实现的差别 当前的 IEEE 754 实现 在基于扩展的系统上计算的缺陷 扩展精度的程序设计语言支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7.27KB 文档页数:8
针对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参数难于整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响应过程时序数据挖掘的参数自整定算法.算法以线性自抗扰控制器中线性误差反馈律的两个增益信号回路的动态响应为参数调整对象,通过改进变收缩系数的随机搜索算法进行参数整定,记录动态响应过程数据,基于关联关系挖掘得到控制参数调整策略应用于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参数自整定.为验证本文提出的参数自整定方法的实际效果,以液压自动位置控制系统为控制对象,分别采用阶跃响应仿真和Monte Carlo实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数据挖掘参数自整定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动态响应较好,鲁棒性较强,改进了变收缩系数随机搜索算法调整时间较长以及传统线性自抗扰控制器超调较大的缺点,是一种具有实用性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参数自整定方法
首页上页222324252627282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8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