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87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86.75KB 文档页数:8
为满足锆合金热挤压时的润滑与防护需求,试制了一种锆合金热挤压用防护润滑剂,主要成分包括有机硅树脂、低软化点玻璃粉、氧化铝粉、二硫化钼、石墨粉、滑石粉、云母粉等。实验温度为700~800 ℃时,采用圆环压缩法测得涂覆有润滑剂的Zr-4合金摩擦因子为0.19~0.25,润滑效果良好。将有润滑剂防护的锆合金分别加热至700、800和900 ℃并保温1 h,未发生明显氧化,热防护性能良好。测定了有、无润滑剂条件下Zr-4合金和H13模具钢的界面接触温度随接触时间的变化曲线。当Zr-4合金和H13钢的初始界面温度分别约为700 ℃和350 ℃时,无润滑剂时Zr-4合金表面温度达到稳定的时间为7.7 s,界面换热系数由250 W·m?2·℃?1增大至2700 W·m?2·℃?1;有润滑剂时Zr-4合金表面温度达到稳定的时间延长至12 s,界面换热系数由131 W·m?2·℃?1增大至1900 W·m?2·℃?1。这表明该润滑剂具有较好的高温热障性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9.22KB 文档页数:3
将烧结NdFeB磁体进行机械破碎,得到粒径大小运用于制备粘结磁体的磁粉,其矫顽力很低.在700~105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地选取热处理温度,可以显著地提高磁粉矫顽力,使其成为各向异性的高性能磁粉.用光学显微镜及SEM对热处理前后磁粉的形态进行了观察.未经热处理的机械破碎磁粉,颗粒边缘地区很细碎,并且有很多裂纹,中心区域则相当完整.热处理后,磁粉的边缘区域裂纹明显减少并趋于平整,同时出现明显的稀土及其氧化物的富集区.这表明,热处理过程中磁粉可能发生了氧化,或者是将吸附的氧转化成了稀土氧化物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67KB 文档页数:6
根据对比态理论得到了通用压缩因子,解决了实际气体的P、 V、T的计算。那么实际气体的热量参数H、S、CP、Cv如何计算? 理想气体热量已经过系统实验和计算,可查有关手册,实际气体 热量参数的计算主要是计算它用理想气体的偏差。这种方法认为, 凡是与临办压缩性系数cr相近的气体,都可看作热力学相似物 质,不仅它很对比参数遵守对比态定律,而且它们的热量参数同 理想气体状态下的热量参数之并也可表示为对比参数的同一形式 的函数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1MB 文档页数:59
热学部分绪论 实验一 冷却法测量金属的比热容 实验二 液体比汽化热测量 实验三 受迫振动 电磁学实验基础知识 实验四 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五 磁场的描绘 实验六 电表改装与校准 实验七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实验八 利用牛顿环的等厚干涉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6MB 文档页数:27
绪论 实验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金相分析 第一章 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和金相试样的制备 第二章 Fe-Fe3C 标准金相样品的显微观察 第三章 实验一报告要求 实验二:铸铁、有色金属及合金显微组织分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40.85KB 文档页数:5
通过实验观察及热力学计算,研究了CSP低碳微Ti钢中的Ti(C,N)析出.实验观察到大量15~30nm的Ti(C,N)第二相粒子,它们在铸坯均热保温和前两道次的热轧中析出并长大充分;均热前CSP铸坯中只有很少量尺寸约大于50nm的TiN粒子析出,铸坯中观察不到微米级的大块TiN夹杂.研究结果表明,CSP工艺下粒子析出行为同传统工艺相比发生了变化,所以微量Ti在钢中的作用也有很大不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8.9KB 文档页数:8
基于对9个侧边二元系RECl3-SrCl2、RECl3-LiCl、SrCl2-LiCl(其中RE:La、Ce、Pr、Nd)热力学数据和实验相图信息的优化、评估,以及三元系相关热力学性质的分析,计算并讨论了RECl3-SrCl2-LiCl系列4个三元系相图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5MB 文档页数:9
针对单晶锗微切削热传导问题,采用移动热源法分别建立了在剪切滑移面热源和前刀面摩擦热源作用下单晶锗的微切削温升理论模型,计算了单晶锗三种切削速度下的最高切削温度,同时以同类硬脆性材料单晶硅的切削温度对此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单点金刚石车削实验,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单晶锗微切削过程中的温度进行了在线测量。实验测量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发现,不同切削速度下,单晶锗的最高切削温度变化趋势一致,切削速度越大温度越高,其相对误差在2.56%~6.64%之间;单晶硅的最高切削温度相对误差为3.84%。模型能够对单晶锗及同类硬脆性材料的温度场进行较准确的预测,为研究其热效应提供进一步理论支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4MB 文档页数:7
通过热力学计算及热态实验,研究了Ti脱氧VN微合金钢中,含Ti夹杂物析出行为及其诱导晶内铁素体析出行为.结果发现,夹杂物与铁素体、珠光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存在六种形式,通过赋予这些形式不同的诱导能力系数,定量比较夹杂物类型、尺寸与诱导能力的关系.Ti的复合氧化物诱导能力最强,Al2O3最弱.Ti的复合氧化物诱导最佳尺寸4~6μm,其他夹杂物最佳尺寸为2~4μm.通过控制夹杂物种类、尺寸促进晶内铁素体析出,能够细化晶粒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3MB 文档页数:6
利用热模拟压缩变形、SEM和热磁法实验,研究了共析钢在600~700℃变形过程的组织演变规律,探讨了变形及随后保温过程对珠光体球化、组织超细化和渗碳体溶解、再析出的影响.实验表明:共析钢温变形过程中发生珠光体片层溶断,渗碳体逐渐球化,以及伴随铁素体动态回复再结晶的同时细小弥散渗碳体颗粒在基体析出的过程.提高温度有利于上述复合过程的进行.形变组织经过保温后,亚微米级别的等轴铁素体晶粒和渗碳体颗粒弥散分布的复相组织的均匀性程度有所提高.温变形过程中渗碳体溶解和在铁素体内再析出的事实得到证实
首页上页242526272829303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87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