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2.57KB 文档页数:5
通过探索性实验,确定了三种耐冷菌培养基,分别用于培养耐冷细菌、耐冷放线菌和耐冷霉菌.培养出的耐冷菌株在6℃条件下被分离纯化,然后通过一系列实验分别鉴定它们的生理特性并检验它们的脱氮能力,并测定pH值、温度对脱氮效果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pH值为7~8时,各菌株生长得最好;生物荧光层析光谱实验发现三种菌株都在15℃左右活性最大,0℃以下仍有一定的活性,高于35℃时,基本失去正常的代谢能力.当实验菌液投加量为5.0%,实验温度为6℃,三种耐冷菌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7.7%、59.0%及58.7%,相同条件下,投加混合菌种可使氨氮的去除率提高到67.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3.37KB 文档页数:4
复旦大学:《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学生作业论文_园林绿地景观生态修复与设计——以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56MB 文档页数:22
一、地理位置 二、自然环境条件 二、自然环境条件 1.地质地貌 2.地表组成 3.气候 4.河流与水体 5.土壤 6.动植物群落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0.5KB 文档页数:1
1、常见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工艺有以下几种: 。 2、湿地这种污水土地处理工艺,其可能的限制组份或设计参数为 、或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6KB 文档页数:3
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国人关注,今年实施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在社会上影响很 大。海河流域水资源如何解决?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愿与专家们共同探讨。 海河流域水资源危机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全流域从六 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水资源短缺现象,河道开始断流,湿地逐步消失,生态环境开始恶 化。到七十年代,农业缺水严重,开始打井开采地下水灌溉。八十年代城市缺水继而成为 突出问题。进入九十年代,地下水超采加剧,农业大量使用未经处理的污水缺水、水污 染、地下水漏斗扩大、河湖干涸、河口淤积等交织在一起,不仅对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 展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使海河流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7.58KB 文档页数:3
本项目主要开展了流域水生态系统及河湖湿地生态修复、地下水动态监测及治理保护、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三方面的研究工作的调研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8MB 文档页数:73
吉利黄河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磋商文件
文档格式:RTF 文档大小:81.74KB 文档页数:6
1生态系统格局 2森林生态系统 3草原生态系统 4荒漢和苔原生态系统 5湿地生态系统 6水域生态系统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07MB 文档页数:155
第一章 恢复生态学的概念与原理 第二章 生态恢复的方法与应用 第三章 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 第四章 生态恢复的生态工程技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02MB 文档页数:95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題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題 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森秫及其保护 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 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第三节公众参与
上页1234下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