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26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58.52KB 文档页数:6
设计建立了一套以水为工质的分离式热管系统实验台,系统冷凝端采用水冷套管式换热器.在此实验台基础上研究了不抽真空、有大量不凝性气体存在于分离式热管的凝结放热问题,测定了在不同的入口蒸汽温度、循环蒸汽流量、冷却水进口温度及流量条件下混合气体在圆管内凝结换热的情况,分析了这些参数对换热过程的影响.同时,还对套管内含高分压不凝性气体——空气——的水蒸汽凝结换热物理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模型中除了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界面控制方程外,还增加了流动扩散和凝结控制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蒸汽放热量与实验测定值基本吻合,偏差在8%~15%之间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1.98MB 文档页数:48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概述 二、 采用滤光片分光的紫外分光光度计 三、采用光栅连续分光的紫外分光光谱仪 四、采用紫外分光光谱仪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78.5KB 文档页数:30
第六章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一、理解GIS中模型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二、掌握GS空间分析的一般步骤 三、了解空间查询与量算的各种方法及其应用 四、了解视觉信息复合分析的类型和用途理解叠置分析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多边形叠置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4.11KB 文档页数:5
护巷煤柱宽度及巷道相对工作面位置的不同,将引起巷道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和岩层移动的差异,对回采巷道稳定性及其维护有重要影响.以谢桥煤矿1151(3)综放面地质技术条件为背景,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实测研究,揭示了煤柱宽度变化对综放面围岩应力分布及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综放回采巷道护巷煤柱宽度的变化,不仅使煤柱内应力分布规律不同,而且使得相邻工作面煤体内应力分布规律也不同,二者应力分布随煤柱宽度变化而转移;巷道维护状态是工作面煤层和煤柱内应力场共同作用的结果,护巷煤柱的合理宽度应小于巷帮实体煤内应力向煤柱内转移的临界宽度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7.5KB 文档页数:17
第一节物相分析 物相分析是指确定物质(材料)由哪些相组成(即物相定性分析或称 物相鉴定)和确定各组成相的含量(常以体积分数或质量分数表示, 即物相定量分析)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52MB 文档页数:27
讨论二维相平面轨线图分析是一种研究二阶非线性系统的轨线分布的图形方法 介绍、学习Lyapunov理论 介绍无源性在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程的系统无源性设计、基于哈密顿方程的系统无源性设计等方面的应用。2.1 相平面分析的概念 2.2 二维系统轨线相图构造方法 2.3 线性系统的轨线相平面分析 2.4 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 2.5 极限环的存在 2.6 轨线图在加热用电炉控制应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52KB 文档页数:41
1.色谱法:起源与发展: 特点:分离分析技术;分析有色 物质、无色物质。 本质:色谱柱高选择性的高效分 离作用与高灵敏度检测技术的结合。 分类(流动相状态):气相色谱、 液相色谱、超临界色谱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98MB 文档页数:66
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 1.细胞少,间质多,细胞分散,种类多 2.细胞无极性 3.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 4.来源于胚胎间充质(中胚层的细胞先形成间充质,然后分化为各种结缔组织、肌组织、血管等) 5.功能:连接、支持、营养、运输、保护 固有结缔组织 (胶体状基质) 结缔组织的分类:依据基质的物理性状 疏松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网状组织 血液、淋巴(液体状基质) 软骨与骨(固体状基质) 本章重点: 1.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 2.成纤维C、巨噬C、浆C、肥大C的结构特点、功能 3.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形态特点、分子构成、特性 4.基质的分子构成和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6.58KB 文档页数:7
结合华兴煤矿1318炮放面实例,运用数值模拟手段,描绘了工作面反风时采空区流场内漏风流,氧、CO和瓦斯各组分气体,以及温度等的分布变动过程,给出了反风时沿工作面边界各组分气体涌出量的变化规律.模拟在反风后,场内各组分气体含量分布重心发生倒置,原上游高温区被冷却,下游低温区逐渐转变为新的高温区,使采空区的温度上升过程重新回到一个相对较低的温度起点,使自燃升温得到一定的延缓.反风后,场内CO气体涌出量经历突降—回跳上升—缓慢衰减—再逐渐增加的跳动过程,瓦斯涌出量在经历大幅度突降和回跳后,其增幅度不大.用埋管抽放的办法能够防止因反风导致工作面内有害气体超限,同时给出了反风的实施条件,即必须确保采空区无明火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98MB 文档页数:11
以从河南铝土矿样筛选出的一株胶质芽孢杆菌HJ07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UV)与亚硝基胍(NTG)诱变育种及铝土矿浸矿脱硅研究.分别通过紫外线照射120 s与采用质量浓度为600 mg·L-1的亚硝基胍处理,出发菌株HJ07的致死率分别达到89%与90%,正突变率分别达到16.5%与18.7%.从突变菌株中筛选所得的两株菌种UV-2与NTG-5的生长代谢活性与脱硅能力明显比出发菌株高.在铝土矿浸出体系中,UV-2与NTG-5达到生长稳定期的时间比HJ07分别缩短了48 h与24 h,且生长稳定期具有更大的细菌浓度.浸矿12 d后,UV-2与NTG-5菌株浸出液中SiO2的质量浓度分别比HJ07提高了约25.6%与12.5%,且达到浸出终点的时间分别缩短了3 d和2 d.UV-2与NTG-5菌株较出发菌株HJ07具有更强的产酸与产胞外聚合物的能力.被UV-2菌株作用后的铝土矿表面的溶蚀程度更加显著,矿物表面形成了明显的菌胶团
首页上页30230330430530630730830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26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