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1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6MB 文档页数:8
研究了微波加热条件下(500~800 ℃),AlCl3氯化钒渣中有价金属Fe、Mn、V和Cr变温动力学。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能谱表征了氯化产物随时间的物相演变和形貌变化,考察了AlCl3/钒渣的质量比和熔盐配比对氯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lCl3/钒渣的质量比为1.5、(NaCl-KCl)/AlCl3熔盐质量比为1.66∶1时Fe、Mn、V和Cr的提取率最佳,分别为91.66%、92.96%、82.67%、75.82%和63.14%,微波加热30 min,5种元素的提取率达到或者超过常规加热方式6 h的氯化提取效果。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橄榄石相优先于尖晶石相发生氯化反应。而且V和Cr的氯化反应速度小于Fe和Mn。Fe和Mn氯化过程为扩散控制,其非等温扩散活化能为17.02和17.10 kJ·mol?1, V和Cr在氯化过程中的限制性环节为界面化学反应,其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0.00和50.92 kJ·mol?1;微波与熔盐耦合强化氯化反应的机理可以描述为扩散作用增强和局部化学反应增强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3MB 文档页数:25
电动机拖动生产机械运动称为电力拖动 电能的生产、变换、传输、分配、使用和控制等,都必 须利用电机这种进行能量转换或信号变换的机电装置 电动杋效率高,运行经济;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4MB 文档页数:60
第一部分:汽车NVH概述 1. NVH的定义 2. 必要性和意义 3. 汽车噪声法规和标准 4. 汽车NVH的分类和控制方法 5. 我国汽车NVH研发设计水平 6. 国内外汽车噪声预测理论方法 第二部分:汽车NVH测试内容 1. 汽车NVH试验 2. 测试中的信号处理 3. 结构声灵敏度测试分析 4. 声隔离测试分析 5. 声源识别 6. 发动机悬置性能测试分析 第三部分:NVH测试实例 1. 动应变测试 2. 发动机扭振测试分析 3. 白车身模态分析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1.5KB 文档页数:6
1、把旋转工作机构的负载转矩 或直线工作 机构的负载力 折算到电动机轴上而成为等 效的负载转矩 ---保持系统传送的功率不变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9MB 文档页数:70
1、酶生物合成过程 2、常见产酶微生物 3、酶的发酵工艺条件及控制 4、酶生产过程的动力学 5、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自学)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99.5KB 文档页数:27
§2-1 描述液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2-2 液体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 §2-3 液流的连续性方程 §2-4 理想液体的运动方程 §2-5 实际液体总流的能量方程 §2-6 恒定均匀流水力坡度与切应力的关系 §2-7 恒定总流的动量方程 §2-8 液体微团运动的基本形式,有旋流与无旋流 §2-9 恒定平面势流 §2-10 实际液体运动的微分方程 §2-11 空化现象和空蚀问题简述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9KB 文档页数:39
一、什么是制剂生物等效性? 二、什么是生物利用度? 三、生物利用度评价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是哪些? 四、生物利用度用于制剂生物等效性评价的条件是什么? 五、生物利用度的试验设计方法是什么? 六、生物利用度试验有哪些基本要求? 七、生物等效性评价的统计方法是什么? 八、生物利用度研究原始记录与保存文件有哪些要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36MB 文档页数:307
研究对象: 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构成的电极界面 电化学的任务: 研究电极界面的结构和性质,掌握电化学反应过程的特征规律,依据试验和生产需要进行反应过程的动力学调控 电化学研究方法: 在电化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黑箱理论进行研究。从激发函数和响应函数的观察中获取化学信息(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从而实现化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0. 一些基本概念 1. 电化学研究体系 2. 电化学工作站原理与结构 3. 电化学工作站(CHI)使用 4. 电化学工作站(万通)使用 2. 稳态和暂态研究方法 3. 电位扫描技术 4. 交流阻抗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5.73KB 文档页数:6
本文以某钢厂连铸机结晶器振动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集中参数混合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采用QR方法对系统模态参数-固有频率及振型作了数值求解计算,并采用系统仿真方法计算了机构的振动响应。为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利用有限元结构分析程序SAP6,通过建立机构动力有限元模型,对系统的模态参数作了进一步的分析计算。本文分析计算结果将为某钢厂现有连铸机结晶器振动频率的提高及设计新的高频振动机构提供重要依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71.71KB 文档页数:6
以马钢四机架UCM酸洗冷连轧联合机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显示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六辊轧机辊系与轧件一体化有限元仿真模型.在分析其边降控制性能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调整UCM轧机中间辊窜辊位置控制带钢边降的方法.采用自主研发的适用于UCM轧机的U-EDC工作辊辊形,取得了硅钢边降≤5μm合格率由46.0%跃升到99.3%以上的显著生产实绩,在工作辊不能窜动的六辊轧机上成功实现边降控制
首页上页282930313233343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1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