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49)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8KB 文档页数:3
环境卫生学本身并不包含预防医学绪论的内容,为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对所学专业 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我们在实践中增加了“预防医学绪论”的内容,由环境卫生学 教硏室承担讲授任务。因为环境卫生学的学科范围可涵盖小环境和大环境。小环境即狭义 的环境卫生学,大环境则涉及生产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及生活环境中的食物因素 等,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社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等学科密切相关;而环境流行病 学、环境毒理学等环境卫生学的分支学科与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毒理学等学科密 切相关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86MB 文档页数:112
1.1 计算机概述 1.1.1 计算机的概念 1.1.2 计算机的发展 1.1.3 计算机的分类 1.1.4 计算机的应用 1.1.5 微型计算机 1.2 计算机中的数据 1.2.1 数制与进位计数制 1.2.2 二进制数的运算 1.2.3 数制转换 1.2.4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1.3 信息编码技术 1.3.1 信息与数据 *1.3.2 数值数据编码 1.3.3 西文字符编码 1.3.4 中文及图形信息编码 1.4 微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4.1 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1.4.2 硬件系统的组成 1.4.3 软件系统的组成 1.4.4 微机的总线结构与总线接口 1.4.5 微型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1.4.6 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5 计算机安全与病毒 1.5.1 计算机安全操作 1.5.2 计算机病毒 1.5.3 常用防病毒软件 1.6 多媒体计算机 1.6.1 媒体与多媒体 1.6.2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1.6.3 多媒体关键技术 1.6.4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4MB 文档页数:94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为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培养新世纪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提高学生的动手、合作能力,在院校有关部门的组织支持下,经过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编写了这本实用性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指导,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希望能借此提高学生的实验课质量,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实验一 细菌基本形态的观察 实验二 细菌特殊结构的染色和观察 实验三 细菌培养 实验四 细菌的分布与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五 消毒灭菌 实验六 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 实验七 厌氧性细菌 实验八 分枝杆菌属 实验九 螺旋体 实验十 其他细菌 实验十一 病原性真菌的检测 实验十二 病毒的分离培养 实验十三 病毒血凝试验 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验十四 细菌的生化反应 实验十五 病原性球菌感染检查与鉴定 实验十六 肠道杆菌的检测 免疫学部分 实验室规则 实验一 凝集反应 实验二 沉淀反应 实验三 细胞分离技术及 E 花环形成试验 实验四 变态反应试验 实验五 免疫标记技术 实验六 吞噬功能的检测 实验七 白细胞介素-2(IL-2)生物学活性测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44.59KB 文档页数:6
针对航空用钛合金开发了一种不采用氢氟酸、甲醇、铬酐类等有毒物质的低毒、无刺激、环保型电化学抛光工艺,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方法对电化学抛光后的钛合金表面形貌进行研究.该工艺所用溶液由无水乙醇、乳酸、高氯酸和高氯酸钠组成,将Ti-10V-2Fe-3Al钛合金在直流电源恒电流模式下电化学抛光,可以通过改变抛光时间、电流密度和高氯酸浓度等参数控制腐蚀深度.分别在体积分数为5%,10%和15%的三种高氯酸溶液中和在20,25和30 A·dm-2三个电流密度下进行电化学抛光.抛光后的钛合金表面形貌观察结果表明:在高氯酸含量较低(5%)的溶液中以20 A·dm-2电流密度抛光可以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47MB 文档页数:300
第一节 杀虫剂的穿透与在昆虫体内的分布 杀虫剂在昆虫体内的转移与分布 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 第二节 杀虫剂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有机磷杀虫剂 特点 理化性质 化学结构式及化学结构特点 重要品种 第四节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Carbamate insecticides,简称Carb)的发展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化学结构类型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特点 常用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第五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第六节 氯化烟酰类杀虫剂 第七节 杀螨剂 第八节 熏蒸杀虫剂 熏蒸及熏蒸剂 影响熏蒸效果的因子 常用的重要熏蒸剂 第九节 昆虫生长调节剂 发展概况 具保幼激素活性的昆虫生长调节剂 具蜕皮激素活性的昆虫生长调节剂 几丁质合成抑制剂 第十节 杀虫剂的科学使用 田间毒理学是科学使用杀虫剂的理论基础 杀虫剂的科学使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4MB 文档页数:255
实验一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实验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实验三 霉菌的制片与观察 实验四 放线菌和酵母菌形态观察 实验五 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 实验六 微生物细胞大小测定 实验七 培养基的制备 实验八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接种 实验九 细菌的培养特性观察及显微镜检查 实验十 稀释平板测数法 实验十一 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实验十二 药敏试验 实验十三 细菌的生化试验 实验十四 酸乳的制作 实验十五 水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 实验十六 病毒的鸡胚培养 实验十七 病毒的血凝试验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95MB 文档页数:163
◼ 喹诺酮类抗菌药 ◼ 抗结核病药 ◼ 磺胺类抗菌药 ◼ 抗真菌药物 ◼ 抗病毒药 ◼ 抗寄生虫病药物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Quinolone Antimicrobial Agents ◼ 喹诺酮类药物按化学结构分类 ◼ ①萘啶酸类(Naphthyridinic acids) ◼ ②噌啉羧酸类(Cinnolinic acids) ◼ ③吡啶并嘧啶羧酸(Pyridopyrimidinic acid) ◼ ④喹啉羧酸类(Quinolinic acids) 第二节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第三节 抗结核药物 (Tuberculostatics) ◼ 抗结核药物分类 ◼ 合成抗结核药 ◼ 抗结核抗生素 第四节 抗真菌药物 (Antifugal Drugs) ◼ 抗真菌药物按结构分类为 ◼ ①作用于真菌膜上麦角甾醇的药物 ◼ ②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唑类抗真菌药物 ◼ ③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烯丙基胺和鲨烯环氧化酶抑制剂 ◼ ④不影响膜上麦角甾醇的药物。 第五节 抗病毒药物 Antiviral Agents ◼ 抗病毒药物分类: ◼ 三环胺类(金刚烷胺) ◼ 核苷类(利巴韦林、阿昔洛韦) ◼ 其它类(膦甲酸钠) 第六节 抗寄生虫药 Antiparasitic Drugs ◼ 抗肠虫药 ◼ 抗血吸药 ◼ 抗疟原虫药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96MB 文档页数:30
核酸是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生物体的 遗传信息是以密码的形式编码在DNA分子上,表现为特 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通过DNA的复 制把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在子代的个体发育过程 中遗传信息由DNA传递到RNA,最后翻译成特异的蛋白 质,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遗传性状(遗传信息由DNA →RNA→Pr)。在某些情况下RNA也是重要的遗传物质, 如在RNA病毒中RNA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并同时作为 mRNA,指导病毒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7MB 文档页数:8
含氟矿石中生物浸出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瓶颈,究其原因在于伴随含氟脉石矿物溶解,氟对浸矿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利用氟的水化学特性,通过添加可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物质来转换F离子存在形态,进而使浸矿微生物可以耐受高氟环境.本文系统研究了氟对细菌的抑制机理,明确了氟的真实毒性形态HF,发现了氟对细菌存在跨膜抑制作用,氟胁迫条件下,干细胞内氟离子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无氟对照组达到18%以上.选择在生物冶金体系中常见Fe3+做为研究对象,研究了Fe3+对F-的络合解毒作用,热力学分析结果可知,Fe3+可以与HF发生一级竞争络合反应,破坏HF络合结构.在铁离子存在条件下,细菌最高可以耐受F-质量浓度1.0 g·L-1的环境下生长.铁氟络合形态分析可知,只有当培养基中Fe3+质量浓度5倍过量于F-质量浓度,细菌才能正常生长,对应的FeF2+在氟化物中质量分数达45%时,而游离氟离子浓度为2.87×10-5 mol·L-1.络合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根据配位化学原理,随着F-/Fe3+浓度比的减小,配体浓度相对较低,氟与铁的络合物向低配位方向移动,可以通过调整培养基中的氟铁浓度比来调整氟铁络合产物,使细菌在高氟环境中生长成为可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71.4KB 文档页数:13
我国铂族金属(Platinum group metals, PGMs)储量少,消费量大,对外依存度高,PGMs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是缓解我国PGMs短缺最重要的途径。废催化剂是PGMs最主要的来源,其回收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详细介绍了PGMs消费结构与回收现状,全球PGMs回收量约占原矿产量的20%~30%,且将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样品的精准分析对PGMs回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原、焙烧、机械球磨等预处理能提高PGMs回收率。相对于传统氰化法和王水溶解,近年来开发出氯化浸出法、超临界萃取法、载体溶解法等较环保的浸出工艺。尽管部分湿法浸出工艺已经产业化应用,但存在废水量大、产生有毒气体及回收率低(特别是Rh)的问题。火法富集是以铅、铜、铁、镍锍为捕集剂,与PGMs形成合金富集,载体熔化造渣。本文对上述富集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优缺点,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污染严重、PGMs回收率不高等问题,展望了PGMs绿色高效回收技术,如活化预处理、协同提取有价金属和载体利用、贱金属协同冶炼和铁捕集–电解等,为从事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首页上页282930313233343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4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