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17)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9.96KB 文档页数:7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截距法,对不同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下机车车轮用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应用简单动力学模型对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过程进行分析,同时研究钢中第二相粒子变化对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奥氏体晶粒尺寸明显增加,加热温度对晶粒的长大影响更明显.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动力学时间指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且其值均接近理论值0.5;奥氏体晶粒长大和钢中第二相粒子AlN体积分数和尺寸的变化呈明显的相关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43.18KB 文档页数:5
研究了Q1030钢在不同加热温度下的奥氏体晶粒长大现象.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加热时,Q1030钢的部分奥氏体晶粒异常长大而出现混晶现象.分析了位于不同位置的析出相粒子对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用热力学方法计算不同加热温度下析出相粒子的大小和体积分数,并得出了析出相粒子钉扎阻力随加热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钉扎阻力迅速减小,导致部分晶粒异常长大,产生混晶现象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46.1KB 文档页数:5
采用金相、扫描电镜和能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稀土元素铈对2Cr13不锈钢中夹杂物的变质作用以及对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改善了2Cr13不锈钢夹杂物的形貌和大小,未加稀土的钢的断口是典型的解理断裂,加稀土后钢的断口是准解理+韧窝型,韧窝中出现的细小球状稀土硫氧化物夹杂是其转变的主要原因;加微量稀土元素铈的试样低温横向冲击性能比未加稀土的试样大幅度提高,-40℃时提高了54.55%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68.63KB 文档页数:3
以上海五钢集团第三炼钢厂试验为基础,通过对97炉现场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了加入HBI后的脱硫、脱磷工艺和其他杂质元素(包括N,Ni,Cu,Sn,Sb,As等)含量的变化情况,并讨论了加入HBI后对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研究了HBI的最佳加入比例和加入HBI后的优化炉料结构;提出了HBI的运输、储存和使用方面降低成本的途径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4KB 文档页数:5
本文分析了数控加工后置处理技术的特征、面临的问题和当前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应用通用后置处理 器开发定制专用后置处理器的实践。 关键词: 自动编程工具刀具路径文件数控代码后置处理器数控加工程序 数控编程是CAM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加工刀具路径文件的生成和机床数控代码指令集的生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31.2KB 文档页数:10
用NH4Cl水溶液和塑料粒子模拟了钢中大型夹杂物在钢锭底部锥聚积过程,提出了聚积机理,并导出了夹杂聚积量的数学方程:$Q = \\frac{{A{\\rm{\\cdot}}b}}{{1 - \\alpha }}(\\int_{{t_1}}^{{t_0}} {(\\overline V - {U_S})} {C_0}dt + \\int_{{t_0}}^{t + {t_s}} {(\\overline V - {U_S})} k{C_0}dt)$实验结果在生产中得到了验证。减少钢锭底部夹杂物的有效措施是向钢锭帽部加发热剂和适当的注温。加发热剂时,要注意加入时间和加入方法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68MB 文档页数:15
通过本章节的理论教学:掌握数控加工编程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 插补的基本知识、机床坐标系及工件坐标系、刀具补偿的概念、数 控加工工艺分析、数控加工程序的格式及编程方法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7MB 文档页数:14
本項研究工作的目的在於探索在高速工具鋼中降低含鉻量的可能性。新鋼種的化學成份以P9鋼的為基礎。對P9加錳(至約1.5%)鋼、P9減鉻(至1~3%)加鉬(約1%)鋼及P9減鉻(至1~2%)加錳(至約1.5%)鋼等3種類型7種成份的鋼種進行了熱處理後的硬度、紅熱硬性、切削性能及金相觀察等研究。研究結果指出,這些高速工具鋼在經合適的熱處理後其硬度值與P9鋼經熱處理後的硬度值相差無幾。P9鋼中加錳或澸鉻加錳後對鋼的紅熱硬性影響不大,而減鉻加鉬後使鋼在600℃的紅熱硬性增高。從金相觀察中發現,加鉬或加錳的P9型高速鋼中含鉻量降低時,加熱時鋼中出現萊氏體的溫度升高了,這樣就在熱處理時有可能用較高的淬火溫度。根據瑞車切削試驗的初步結果發現,P9澸鉻加鉬的鋼及P9加錳的鋼,在采用了合適的熱處理規程後,其切削性能超過標準的P9鋼,等於或超過標準的P18鋼。P9澸鉻加錳的鋼,其切削能力與標準P9鋼相當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68MB 文档页数:15
通过本章节的理论教学:掌握数控加工编程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 插补的基本知识、机床坐标系及工件坐标系、刀具补偿的概念、数 控加工工艺分析、数控加工程序的格式及编程方法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91MB 文档页数:6
通过对泥浆毛细吸水时间(CST)的测定,分析了硫酸铝/聚丙烯酰胺(PAM)联合调质对泥浆脱水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加药时间间隔、搅拌时间、搅拌强度、总药剂投加量以及药剂配比对泥浆脱水效果的影响.当PAM进行单独投加时,PAM投加量为3 mg·g-1时,泥浆的CST值最小,为17.4 s.当混凝剂硫酸铝和PAM进行联合投加时,硫酸铝投加量为1.5 mg·g-1,PAM投加量为3 mg·g-1时,泥浆的CST值降低到16.9 s.实验确定适宜的加药时间间隔为45 s,搅拌时间为120 s,搅拌强度为40 r·min-1.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总药剂投加量和药剂配比对泥浆脱水效果影响的顺序为总药剂投加量>药剂配比,且总药剂的最佳投加量为4 mg·g-1,药剂质量比PAM:Al2(SO4)3为1︰3
首页上页293031323334353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1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