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9)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6MB 文档页数:90
3.1系统的宏观和微观储存能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energy of system 3.2热量、功量及质量引起的能量传递------传递中的能量 Energy transfer by Heat, Work and Mass 3.3热力学第一定律与闭口系统的能量平衡方程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and Energy balance equation of closed system 3.4开口系统的能量平衡方程 Energy balance equation of open system 3.5稳态稳定流动的能量平衡 Energy balance for steady-flow systems 3.6工程中的几种稳态稳定流动装置 Some steady-flow engineering devices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72MB 文档页数:56
熟悉朗肯循环流程图及其能量分析、热效率计算 蒸汽参数对朗肯循环热效率的影响,提高热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回热、再热循环原理及热效率计算 热电循环原理 内燃机、燃气轮机循环原理及其能量分析、热效率计算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4MB 文档页数:99
§2-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本质 §2-2 热一律的推论——内能 §2-3 闭口系能量方程 § 2-4 开口系能量方程 §2-5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2-6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应用举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4.43KB 文档页数:4
根据铜冷却壁传热过程分析,得到铜冷却壁热面复合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在1:1的热态实验炉上进行了热态实验,得到不同炉气温度下相应的热面复合传热系数值.建立了铜冷却壁三维数学模型,模拟铜冷却壁在几种不同的热面边界条件下的温度场分布.通过与热态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可知,热面复合传热系数不能取恒定值,需要考虑炉气温度变化的影响.通过模拟结果,计算壁体热流密度的分布,还可得到热面渣皮的厚度的变化范围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8MB 文档页数:165
一 学科平台课程 1《工程制图 C1》 2《工程制图 C2》 3《电工与电子技术》 4《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 5《工程力学 B》 二 专业课程 1《机械设计基础》 2《自动控制原理》 3《流体力学》 4《工程热力学》 5《传热学》 6《建筑环境学》 7《建筑概论》 8《建筑环境测试技术》 9《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10《供热工程》 11《流体输配管网》 12《建筑设备自动化》 13《暖通空调》 14《建筑热源》 15《空调用制冷技术》 16《建筑给排水》 17《建筑设备施工经济与组织》 三 个性化发展课程 1《专业文献阅读》 2《建筑设备施工技术》 3《建筑电气》 4《高层建筑防排烟》 5《工程测量》 6《专业概论与学科前沿》 7《建筑节能新技术》 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9《BIM 技术应用》 四 实践环节 1《建筑热源课程设计》 2《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3《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4《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5《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6《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7《建筑设备施工经济与组织课程设计》 8《建筑电气课程设计》 9《工程训练 B》 10《认识实习》 11《生产实习》 12《毕业设计》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23MB 文档页数:9
将螺旋埋管等效为三维螺旋线热源,考虑螺旋埋管能源桩的传热过程,运用格林函数和第一型曲线进行积分,推导给出了考虑时间、空间位置、埋管参数和岩土体热物理性质4参数的螺旋埋管能源桩的温度场解析解,建立高精度三维螺旋埋管能源桩的传热模型。并通过在数值模拟软件中建立螺旋埋管能源桩三维模型,依据边界条件,求解得出三维螺旋埋管能源桩温度场数值解。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能源桩三维螺旋线热源模型具有很高的解析精度。最后,基于解析模型讨论了螺旋埋管能源桩换热温度场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效应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8.67KB 文档页数:4
根据天津钢管电弧炉炼钢热装铁水的工艺实践指出:热装铁水技术不但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能扩大电弧炉熔炼钢种范围;对传统电弧炉和利用化学能炼钢的氧气转炉的熔池形状进行比较可知,利用电能和化学能相结合的现代电弧炉熔池形状设计深度应介于传统电弧炉和氧气转炉之间;对热装铁水的成本变化和热装铁水效益全面比较,结合热装铁水带来的负面影响,综合确定了现代电弧炉采用热装铁水的比例;铁水热装最佳方式是从炉后侧开口兑入铁水;铁水温度 ≥ 1200℃;铁水中硅质量分数 ≤ 1.0%,最好 ≤ 0.5%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1.33KB 文档页数:5
研究了钢在低应变速率下的热塑性,得出了描述应变速率与热塑性关系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低应变速率下的热塑性与蠕变密切相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8.31KB 文档页数:7
本文建立了内置高导C/C材料的疏导式热防护结构原理模型,通过实验的方法给出了高导C/C材料与耐热三维编织C/C材料间的接触热阻,并利用数值仿真针对影响结构热防护效果的若干关键参数进行了参数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减小耐热层厚度是一种降低驻点温度的有效方法,但是必须同时考虑由此引起的强度问题;界面接触热阻对热防护效果影响很大,必须通过工艺处理降低界面热阻才能实现有效的热防护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47.5KB 文档页数:18
动力循环与制冷(热泵)循环 动力 Power循环正循环 输入热通过循环输出功 ·制冷 Refrigeration循环逆循环 输入功量(或其他代价),从低温 热源取热。 热泵 Heat Pump循环—逆循环 输入功量(或其他代价),向高温 热用户供热
上页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