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711)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38KB 文档页数:57
1.酒精生产原料 (1)薯类原料甘薯、木薯和马铃薯等 (2)谷物原料玉米、高梁、大米和小麦等 (3)糖类原料废糖蜜、甘蔗、甜菜等 (4)野生植物原料椽子仁、土茯苓、楝树果等 (5)纤维原料森林工业和木材加工工业的下脚料农作物秸秆、甘蔗渣、废纤维垃圾和废纸浆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10.55KB 文档页数:4
在1273~1573 K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煤种、木炭和石墨与不同种类矿石制成含碳球团的还原速度;进而讨论了温度、配碳比(C/O)、挥发分含量等因素对含碳球团还原所需时间和金属化率的影响.通过测定含碳球团还原冷却后的强度,对影响强度因素进行了分析.还原冷却后的强度在温度1273 K时较低,配入含挥发分较高的气煤,可以使还原冷却后的强度提高,加快反应速度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5KB 文档页数:2
第四章民法 第一节民法的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平等原则 (二)自愿原则 (三)公平原则 (四)诚实信用原则 (五)守法原则 (六)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64.76KB 文档页数:4
食品原料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以生物学、 食品化学等为基础,研究食品原料的种类、性质、性能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系统介 绍食品原料的种类、形态结构、理化特性、地域分布、品质检验、贮藏保鲜和加工特性、营 养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食品原料学的基本理论,常见食品原料的种类、特性及应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08.5KB 文档页数:9
1、课程简介: 植物病理学分两大部分一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第一章至第五章)和农作物的主要病 害。这两部分互相关联,前一部分是阐述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后一部分主要 讲述农作物主要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 2、地位和任务: 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原因,发病规律及病害防治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它既是 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该课程教学应以学习植物病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为主,贯彻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总体要求: 讲授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田间标本采集、鉴定 相结合,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效果。通过讲授、实验和 教学实习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和病害发生发展的基本 规律,掌握植物病害诊断要点,熟练掌握农作物重要病害的症状识别及综合治理等理论 知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3.71MB 文档页数:73
7.1 系统原则 7.2 整序原则 7.3 激活原则 7.4 共享原则 7.5 搜索原则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08KB 文档页数:66
5.1野外数据采集原理 5.4.6数据编码的输入 5.2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系统设计 5.5图式符号库的设计 5.2.1系统设计目标 5.5.1建立图式符号库的一般原则 5.2.2设计原则 5.5.2图式符号库的设计原理 5.2.3系统模块结构 5.6连接信息的设计 5.2.4系统主要功能 5.7分幅与接边 5.2.5系统数据组织 5.7.1分幅的意义 5.3数据编码 5.7.2地形图的分幅 5.4 MAPSUV数据编码的设计 5.7.3分幅的步骤 5.4.1采用的标准 5.7.4图幅间的接边处理 5.4.2GB14804-93主题内容与适用5.7.5图廓 范围 5.8层 5.4.3GB14804-93分类、编码原则5.9建立DTM的原理和方法 5.4.4编码方法 5.10地形图的绘制 5.4.5编码设计 5.11图形应用接口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33MB 文档页数:93
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微生物  原核细胞:  无细胞核  染色体游离在细胞浆中  充满颗粒状的核糖体:用于蛋白 质合成 荚膜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核糖体 染色体 荚膜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核糖体 染色体  所有的原核生物都是微生物: 细胞结构简单,限制了其进一步向多细胞生物的进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进化水平低下)  原核微生物的两大类别 古菌(古生菌):  最古老的生物类型  多生活在极端环境中:极端嗜盐菌,嗜高热菌  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如:产甲烷菌 细菌(真细菌):  环境中大多数原核生物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86.48KB 文档页数:6
为研究菱铁矿在强还原气氛下加热过程中铁矿物的转化过程和规律,采用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嘉峪关某菱铁矿石在煤基直接还原过程中菱铁矿的热行为和不同条件下焙烧产物中铁矿物的存在形式等.结果表明,菱铁矿在煤基直接还原条件下转化为金属铁的历程为FeCO3→Fe3O4→FeO→Fe.转化过程分为菱铁矿分解和铁氧化物还原两个阶段;热分解阶段在556.6℃时基本结束,最终产物为Fe3O4;铁氧化物的还原阶段在556.6℃以后、1200℃时完全结束,最终产物为金属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25MB 文档页数:8
对印尼红土镍矿的基础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矿石主要由蛇纹石和辉石组成,其中Ni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取代Mg元素存在于蛇纹石中.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了红土镍矿焙烧、氢气还原、磁选分离镍和铁的一系列实验研究.红土镍矿与碳酸盐添加剂进行混合焙烧实现了Ni和Fe氧化物的释放;对焙烧产物进行氢气还原,还原产物中Ni和Fe元素以金属形态存在,Fe金属化率最高超过80%,远大于原矿还原产物中Fe的金属化率(4%-8%),且随着温度升高,Ni元素易与Fe结合生成Fe-Ni;磁选所得产物中Ni和TFe品位分别达到3%和20%,Fe和Ni的回收率分别达到80%和90%,初步实现Ni和Fe的富集
首页上页3738394041424344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71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