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984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0.33KB 文档页数:9
一、填空题(共17题45分) 1.5分(1689) 1689 已知298K时NO分子的转动配分函数q=121.2,则mol该气体转动热力学能(即内能) 为 ,转动熵值为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91KB 文档页数:11
本章主要介绍脂类(主要是脂肪)物质在生物体的分解及合成代谢。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脂肪酸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途径一B氧化和从头合成途径,了解脂类物质的功能和其他的氧化分解途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52MB 文档页数:8
为了研究运转工况下风电塔的地震响应及倒塔模式,使用风电塔设计软件FAST建立风电塔模型,比较停机和运转不同工况下的结构响应,并在运转工况下通过改变地震动输入方向研究不同风震组合角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得到最不利工况;使用ABAQUS建立风电塔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将FAST计算的塔顶风荷载导入ABAQUS开展分析计算.将基于叶素理论计算的塔顶荷载与FAST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并进一步将弹性阶段ABAQUS与FAST模拟的塔顶位移进行对比,校验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利用ABAQUS模型将地震动调幅,开展倒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运转工况下最不利风震组合角是90°,强震下塑性铰在塔身下部出现并向中上部发展,最终该风电塔在中上部发生破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72.27KB 文档页数:10
炉顶煤气循环-氧气鼓风高炉炼铁新技术的工艺特点决定了煤粉在其回旋区内的燃烧条件与传统高炉相比将发生很大变化.本文建立了氧气高炉直吹管—风口—回旋区下部煤粉流动和燃烧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入口布置方式、氧含量、循环煤气温度以及H2O和CO2含量对煤粉燃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三种引入方式中,假想的循环煤气和氧气混合进入方式明显优于循环煤气和氧气单独进入方式.当氧的体积分数由80%增加到90%,相应的煤粉燃尽率由87.525%提高到93.402%.循环煤气温度对煤粉燃尽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循环煤气中H2O和CO2的体积分数提高5%,风口轴线上气体的最高温度分别降低124 K和113 K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43.5KB 文档页数:25
8.1时分复用基本概念 1.时分复用(T,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a.为每一路信号(连接)分配一个周期性重复的时隙(s:Time Slot),不同的时隙传输不同连接的信号。b.TDM是一种电路交换的传输方式。 2.TDM,FDM与CDMA TDM:各路的信号在时域上分离,在频域上重叠;FDM:各路的信号在频域上分离,在时域上重叠;CDMA:各路的信号在频域上、时域上均重叠;3TDM的特点:电路形式单一,易于集成。系统对信号同步的要求较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4MB 文档页数:9
研究了锰67.61~73.58%,碳0.51~0.96%范围内的锰-铝-碳永磁合金的磁性、显微组织和亚稳态铁磁性τ相的稳定性。从高温平衡态ε相控速冷却或淬火随后回火均能获得τ相,但控速冷却样品的磁性能低。由于碳的作用,使ε相转变减缓,ε相区下移,临界温度降低80℃~100℃。τ相的稳定性随锰、碳含量而变化,在合适的含C量范围内,随Mn含量增加,τ相稳定性降低;淬火样品在不同温度加热60分钟,组成为71.76%Mn0.96%C的样品700℃τ相开始分解;组成为72.48%Mn0.7%C的样品600℃τ相开始分解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2KB 文档页数:15
第8章综合布线的质量控制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讲述了信息工程监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需求分析、招投标、及系统工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内容。读者应掌握以下内容: 1.信息工程监理的职责 2.需求分析的基本原则 3.需求分析的过程 4.掌握工程量清单报价的方法 5.能对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各阶段进行简要的质量控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00.7KB 文档页数:7
为了有效富集含磷转炉渣中磷,通过TiO2熔融改质研究了磷富集行为,对TiO2改质过程进行了热力学探讨,同时对实验炉渣进行磁选分离提取了富磷相.在1623 K条件下,随着渣中TiO2含量的增加,渣中先期析出的n2CaO·SiO2-3CaO·P2O5(以下简记nC2S-C3P)固溶体与TiO2不断反应析出CaSiTiO5、CaTiO3和高磷固溶体(n'C2S-C3P,n'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4MB 文档页数:13
本工作在分析φ250mm×6半连续小型轧机的综合测定试验资料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它的负荷分布情况,明确了差速器损坏的主要原因,给出了强化差速器设计所必需的扭矩MB、功率N等负荷参数并建立了角钢连轧的能耗模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5MB 文档页数: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ZrO2和不同比例TiO2-ZrO2等载体,超声波浸渍负载一定量的Ce-Mn活性组分.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比表面积(BET)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催化剂的氨气低温催化还原NOx的活性.结果表明,TiO2-ZrO2(3:1,摩尔比)载体为介孔材料,颗粒粒径较小且高度分散,比表面积高达151 m2·g-1.由于Zr4+取代Ti4+掺杂进入TiO2晶格内,导致其晶格畸变,抑制TiO2晶型转变,获得了良好的热稳定性,加之活性组分以无定形态存在,催化剂表面存在Ce3+/Ce4+氧化还原电对,从而提高催化剂的低温催化还原活性.在550℃下焙烧的催化剂10% Ce(0.4)-Mn/TiO2-ZrO2(3:1)的活性最高,其在140℃、体积空速67000 h-1的条件下,NOx的转化率达到99.28%.140℃时单独通入体积分数为10%的H2O以及同时通入体积分数为10% H2O和2×10-4 SO2,催化剂显示出较强的抗H2O和SO2中毒能力
首页上页41541641741841942042142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984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