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68)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2KB 文档页数:7
依据物理化学原理的不同,传质过程可分为平衡分离和 速率分离。 平衡分离过程:借助分离媒介(如热能、溶剂、吸附剂 等)使均相混合物系统变为两相系统,再以混合物中各组 分在处于平衡的两相中分配关系的差异为依据而实现分离 据两相状态的不同,分为:TECN 的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4MB 文档页数:17
§2.9 节点分析法系统方法 §2.10 网孔分析法 §2.11 基本回路分析法 §2.12 基本割集分析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6MB 文档页数:62
第10章边坡稳定的可靠度和风险分析 10.1边坡稳定的风险分析 10.1.1边坡稳定分析中的不确定因素 随着对结构应力、变形和稳定分析手段的逐步完善,这些分析中包含的不确定因素也暴 露得更加明显。工程师们逐步意识到,在进行工程设计和安全评价时,不仅要很好地了解各 种分析、判断手段,而且要把握在进行这些分析过程中包含的各项不确定因素。工程建设中 的重大决策实际上就是对各项不确定因素造成的风险的评价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1.5KB 文档页数:25
在实际分析工作中,遇到的样品往往含有多种组 分,进行测定时彼此发生干扰,不仅影响分析结果的 准确度,甚至无法进行测定。为了消除干扰,比较简 单的方法是控制分析条件或采用适当的掩蔽剂。但是 在许多情况下,仅仅控制分析条件或加入掩蔽剂,不 能消除干扰,还必须把被测元素与干扰组分分离以后 才能进行测定。所以定量分离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内容 之一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5MB 文档页数:117
电阻电路分析方法: 一、等效变换 —求局部响应 二、一般分析方法—系统化求响应 三、网络定理 3-1 支路分析法 3-2 网孔分析法 3-3 节点分析法 3-4 独立变量选取与独立方程存在性 3-5 回路分析法和割集分析法 3-6 电路的对偶特性与对偶电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02.17KB 文档页数:8
运用共存理论建立了钒渣活度计算模型,分析了钒渣成分和温度对渣中FeO、V2O3活度及活度系数的影响;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分析了转炉提钒终点钒渣成分和温度对钒在渣和半钢间分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渣中FeO的活度和活度系数随MnO和FeO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V2O3、SiO2和TiO2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其值分别在10-1和100的数量级上,而渣中V2O3的活度及活度系数在同样条件下的变化与FeO相反,其值分别在10-2和10-1的数量级上;半钢V的质量分数一般在0.02%~0.06%之间,随温度以及渣中V2O3、TiO2和SiO2含量升高而升高,随FeO含量降低而升高;V在渣金间的分配比为100~500,随温度和渣中TiO2、SiO2含量升高而降低,随FeO含量升高而升高;存在一个临界V2O3含量使得V在渣金间的分配比达到最大,该值的理论计算结果为23.77%,实验结果在15%~20%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8MB 文档页数:47
第十章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 第一节电化学分析概述 1.电化学分析:根据被测溶液所呈现的电化学性质 及其变化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2.分类:根据所测电池的电物理量性质不同分为 (1)电导分析法 (2)电解分析法 (3)电位分析法: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 (4)库仑分析法 (5)极谱分析法 (6)伏安分析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42.29KB 文档页数:5
为了解决由于织构漫散度给织构分析带来的估算误差,以达到对材料织构进行更为精确的分析,采用从极图求算ODF(orienta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中的\二步法\作为基本原理,选择以1°为最小间隔单位划分欧拉空间,对欧拉空间所有取向点的取向密度进行了求算,并建立了相应的分析系统.利用该分析系统对鞍钢生产的IF钢冷轧和退火样品进行了计算,并与已成熟的以欧拉角5°为最小间隔单位的ODF求算系统对比.结果表明:以欧拉角1°为最小单位的ODF取向密度分析系统比以欧拉角5°为最小单位的ODF取向密度分析能更确切地表示织构的分布情况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1KB 文档页数:1
5-3我国家畜的分布于生态地理规律 一、我国家畜分布的生态地理规律 (一)基本因素的概述 (二)我国家畜分布的自然区域及特点 (三)全国土地利用基本概况 二、我国家畜的分布 (一)全国家畜的分布 (二)全国主要畜产品的分布 6-1种群的概念与分布 一、种群的概念 二、种群的空间分布 6-2种群的数量与动态 一、种群的数量统计 二、种群的性比和年龄结构 (一)性比 (二)年龄结构 (三)出生率死亡率 (四)生命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6MB 文档页数:68
Membrane separation是利用特殊制造的、具有选择透过性能的膜,在外力推动下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浓缩的一种分离方法。 3.1 膜分离概述 3.2 膜分离的基本理论 3.3 膜组件的结构和特点 3.4 膜分离在生物工程中的的应用 3.5 液膜分离 3.6 膜萃取
首页上页414243444546474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6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