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79)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82MB 文档页数:36
2-1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 材料试验机是测定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设备。常用的材料试验机有拉力试验机、压力 试验机、扭转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疲劳试验机等能兼作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多种 实验的试验机称为万能材料试验机(简称为万能机)。供静力实验用的万能材料试验机有液 压式、机械式、电子式等多种类型。下面将以我室现有的国产W系列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 机为例着重进行介绍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83.5KB 文档页数:12
一、实体设计思路 1.壶盖与壶底分开做,壶底简单字,后做,先做壶盖 2.壶盖分两部分:壶柄与瓶嘴先做瓶嘴,用旋转(Rotate),再修剪(Trim)和倒圆Fillet) 3.壶柄形状复杂,要分析详细的绘图步骤,主要通过拉伸挤压(Extrude)和布林运算实现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2KB 文档页数:5
本章主要介绍三维实体(Solids)命令。 学习命令:长方体(Box)、球体(Sphere) 、圆柱体(Cylinder)、圆锥体(Cone)、楔形体 (Wedge)、圆环体(Torus)、网线密度( Isolines)、轮廓线(Dispsilh)、表面光滑密度( Facetres)、拉伸体(Extrude)、旋转体( Revolve)、切割(Slice)、剖面(Section)等 以上命令在下拉菜单“绘制(Draw)”菜单中的实 体(Solids)菜单项下。工具条如下图所示: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96KB 文档页数:5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1.3变形与强度计算 一、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 二、轴向拉伸或压缩的变形 线 1、轴向变形 设直杆的原长为1,横截面面积为A,在轴向拉力的P的作用下长度由1变成1,杆件在轴向方向 的伸长为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1KB 文档页数:7
本章主要介绍编辑修改命令,删除(Erase)、 复制(Copy)丶镜像(Mirror)丶偏移(Offset) 、阵列(Array)、移动(Move)旋转(Rotate )、比例(Scale)、拉伸(Stretch)、拉长( Lengthen)修剪(Trim)、延长(Extend) 断开(Break)、倒角(Chamfer)、圆角(Fillet )、分解(Explode)丶属性(Properties)丶属 性匹配(Match)等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5.5KB 文档页数:2
一、选择与填空 1.下列材料中不能用来作弹簧的是 (1)70(2)65Mn(3)ht150(4)50cra 2..弹簧钢丝的拉伸强度极限随弹簧钢丝直径的增大而 (1)增大(2)减少(3)不变 3.弹簧材料的I类、Ⅱ类、Ⅲ类是按来分的。 (1)载荷的大小(2)载荷的性质(3)工作制度(4)弹簧的形状 4.同一材料的I类弹簧的许用应力值 Ⅲ类弹簧的许用应力值。 (1)大于(2)小于(3)等于 5.板弹簧一般能承受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MB 文档页数:43
一、拉伸试验 二、压缩试验 三、剪切试验 四、扭转试验 电测法基本原理 五、矩形截面梁的纯弯曲 六、薄壁圆筒的弯扭组合变形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40KB 文档页数:19
一、弹簧的功用 (1)控制机构的位置和运动 (2)缓冲及吸振 (3)储存能量 (4)测量力和力矩 二、弹簧的类型 按照性质不同可分为:压缩弹簧、拉伸弹簧、扭转弹 簧和弯曲弹簧 按外形不同又可分为:螺旋弹簧、碟形簧、环形簧、 盘弹簧和板簧 三、弹簧的工作原理 1、弹簧特性线和刚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MB 文档页数:7
为促进超声振动拉丝的实际应用,针对不同施振方式的作用效果,建立了一套正交复合超声振动拉丝实验系统,系统由超声波驱动器、超声振动系统、拉丝模和拉丝机等组成.利用有限元法对正交复合超声振动拉丝进行仿真模拟,分析超声振动拉丝的加工机理.通过对铜丝的一系列拉拔实验,考察了在实际拉丝加工过程中,纵向振动、横向振动和正交复合超声振动对拉拔力和丝表面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振幅达到一定值后,正交复合超声振动的作用效果最好,能使拉丝机的张力调节周期有效延长3倍以上,减少了丝材的不均匀变形,使拉丝更趋于稳定;当拉拔速度为980 mm·s-1时,可使拉拔力减小近10%,改善了丝材表面质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3MB 文档页数:9
在热旋制备界面结合质量优异的铜/钛双金属复合管坯的基础上,对复合管进行了游动芯头拉拔加工,重点研究了复合管材游动芯头拉拔加工成形能力以及拉拔加工对复合管材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游动芯头拉拔方式,特别是减壁拉拔,对铜/钛复合管材结合界面有较大的破坏作用,且难以实现多道次连续拉拔加工,单道次拉拔加工量不宜超过30%;575℃保温70 min的道次间退火虽然对界面元素扩散情况影响不大,但能缓解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使得铜/钛复合管材的平均剥离强度由变形态的7.8 N·mm-1提高到退火态的17.1 N·mm-1,大幅度提高铜/钛复合管材的后续拉拔加工性能.通过严格控制拉拔减壁量,合理制定了铜/钛复合管材的拉拔加工工艺,成功制备了结合性能优异的毛细规格铜/钛复合管材
首页上页424344454647484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7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