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26)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8.5KB 文档页数:4
一、热的应用目的 皮肤上存在着温觉感受器,可以感受到热的刺激,热作用于人体表面,外周温觉感受器 和中枢热敏神经元兴奋,引起散热中枢的兴奋性降低,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液粘滞 度降低,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用:保暖与舒适、减轻疼痛、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减轻深部组织充血与肿胀、促 进伤口愈合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41KB 文档页数:45
工程热力学是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工程热力学, 是一门研究热能有效利用及 热能和其它形式能量转换规律 的科学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0.99MB 文档页数:21
1、焊接的概念 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件达 到原子间结合的连接方法 中熔焊接时需要加热 加热可使被焊金属接头熔化,形成共同的熔池,凝固后连接起来. 固态下焊接时需要加热或加压并加热: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92.5KB 文档页数:21
第一节 钢的热处理原理 第二节 钢的淬火与回火 第四节 钢的表面热处理 第五节 钢的化学热处理 第六节 钢的渗碳 第七节 钢的渗氮 第八节 其它化学热处理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97MB 文档页数:89
一、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其数学表达式。 理解热力学函数熵(S)、 Helmholtz函数(A)以及 Gibbs函数(G)的概念和意义,并掌握它们改变量 的计算方法。 二、掌握热力学第三定律实质。 三、根据条件,灵活应用S、△A和△G来判断过程 进行的方向与限度。 四、掌握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热力学基本方程、 偏微商变换方法及特定条件下相应热力学关系式的应用。 • §3.1 卡诺循环 • §3.2 热力学第二定律 • §3.3 熵,熵增原理 • §3.4 单纯pVT变化熵变的计算 • §3.5 相变化的熵变 • §3.6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化学变化过程熵变的计算 • §3.7 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 • §3.8 热力学基本方程 • §3.9 克拉佩龙方程 • §3.10 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和麦克斯韦关系式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6.5KB 文档页数:2
教学日历 2003~2004学年秋季学期(2003年9月8日—2002年12月28日) 主讲教师:史琳 教材:《工程热力学》,朱明善、刘颖、林兆庄、彭晓峰合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6 主修学生:热动21、热动22、热动23、建环2 地点:四教4205(周二第三大节1:30-3:05、周四第二大节9:50-12:15)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2.86KB 文档页数:5
探讨了铸铁热分析试样内部偶点附近的宏观组织及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一般的热分析试样中大都存在严重的宏观缩松,此缩松位置正好位于热电偶结点周围,这会降低热分析仪器对铁水含Si量的测试精度,石英管和加入的T3粉对这种宏观缩松没有影响,但增加样杯的锥度,可以把宏观缩松区上移至石英管以外的区域,使得偶点附近的凝固组织均匀致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8.83KB 文档页数:5
液芯钢锭的加热和轧制可大幅度地改善均热炉的技术经济指标,对节约能耗有极为显著的效果。通过模拟实验得知,钢锭液芯率控制在6%左右可以实现液芯轧制。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不同模内、模外时间条件下沸腾钢锭的平均温度、凝固层厚度、液芯率、热含量以及达到出轧标准所应补充的热量等有关热状态参数,在此基础上找出实现液芯轧制所应遵守的条件,如传搁时间、在炉时间、最高炉温、热负荷等的定量关系,并提出最佳传搁时间的看法。经过现场实验的验证,上述分析是正确可信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8MB 文档页数:18
㶲平衡是㶲分析方法的基本手段,本文介绍了工业炉(窑)㶲平衡所用的重要概念和基本思想,以及可能遇到的主要理论性问题,并给出进行连续加热㶲平衡所采用的实用计算公式。 本文针对工业炉(窑)内部㶲损分布的计算问题,对于内部存在燃烧与传热两大环节的炉型,将能质引入㶲平衡计算,提出了可逆传热物理模型。该模型运用㶲分析方法基本原理,结合炉子热工特点,利用热力学状态函数方法,建立衡量实际传热不可逆程度的可逆传热样板。模型的物理意义明确,可求得传热不可逆㶲损的分配。最后,作者根据在热平衡与㶲平衡计算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将热平衡计算基准温度统一于㶲平衡基准的建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2.24KB 文档页数:8
本文对热力学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一种THERDYN程序从设计到框图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阐述了本程序在应用程序系统中的地位及本程序在热力学计算中的功能。本程序提供了2200种物质及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质的计算
首页上页434445464748495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2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