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05)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16KB 文档页数:62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接口电路的 基本概念、接口电路的主要功能、两种I/O端 口的编址方式、32位微处理器采用I/O编址的 译码、微处理器与I/O设备数据传送的查询式 输入输出方式以及中断方式输入输出 熟悉32位微处理器保护模式下的I/O空间, 直接存储器存取(DMA)方式以及I/O处理 器控制方式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84KB 文档页数:8
1:若方程y+p(x)y=0的一个特解为y=cos2x则该方程满足初值条件y(0)=2的 特解为() A cos 2x+2 B cos 2x+1 C2 coS x cos 2X 答案D 解:将y=cos2x代入方程求出函数p(x)再求解方程得到正确答案为D.也可以作 如下分析一阶线性齐次方程 y+p(x)y=0任意两个解只差一个常数因子所以A,B,C三个选项都不是该方程的解 2微分方程“卫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1KB 文档页数:2
一 掌握位置矢量、位移、加速度等描述质点 运动及运动变化的物理量 . 理解这些物理量的矢量 性、瞬时性和相对性 . 二 理解运动方程的物理意义及作用 . 掌握运 用运动方程确定质点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 度的方法,以及已知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和初始条 件求速度、运动方程的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82KB 文档页数:26
在工程设计和绘图过程中,三维图形应用越来越广泛。AutoCAD可以利用 3种方式来创建三维图形,即线架模型方式、曲面模型方式和实体模型方式。 线架模型方式为一种轮廓模型,它由三维的直线和曲线组成,没有面和体的特 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7MB 文档页数:97
§3.1 唯一性定理 §3.2 镜像法 §3.3 解析函数法 §3.4 分离变量法 §3.5 格林函数法 本章总结: 解析方法与数值方法的关系 计算电磁学(CEM)发展历史与现状 全波数值方法 高频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25MB 文档页数:54
本章主要介绍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演示文稿的创建方法、幻灯片的版式设计及幻灯片的动画效果与放映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应达到如下学习目标: (1)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方法; (2)掌握幻灯片的编排操作方法; (3)掌握幻灯片的动画设计和制作方法; (4)掌握幻灯片的放映方法; (5)了解演示文稿的打包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28MB 文档页数:131
6.1 串行通信基础 6.1.1 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 6.1.2 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 6.1.3 串行通信的传输模式 6.1.4 串行通信的错误校验 6.2 串行口的结构 6.2.1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 6.2.2 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 6.3 串行口的4种工作方式 6.3.1 方式0 6.3.2 方式1 6.3.3 方式2 6.3.4 方式3 6.4 多机通信 6.4.1 多机通信通信的工作原理 6.4.2 多机通信设计举例 6.5 波特率的制定方法 6.5.1 波特率的定义 6.5.2 定时器T1产生波特率的计算 6.5.3 定时器/计数器T2作为波特率发生器 6.5.4 定时器/计数器T2的可编程时钟输出 6.6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6.6.1 RS-232C双机通信接口 6.6.2 RS-422A双机通信接口 6.6.3 RS-485双机通信接口 6.6.4 20mA电流环串行接口 6.6.5 各种串行接口性能比较 6.7 串行口的应用设计举例 6.7.1 串行通信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6.7.2 双机串行通信软件编程 6.7.3 PC机与单片机的点对点串行通信接口设计 6.7.4 PC机与单片机与多个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接口设计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02.5KB 文档页数:171
第三章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本章导读 一、掌握类与对象的概念,类与对象的定义方法及二者间的区别。 二、掌握类的成员函数的定义方法、保存方法及调用方法。掌握类中成员的访问机制和方法。 三、了解对象的作用域和生存期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28MB 文档页数:130
本章介绍AT89S52单片机片内串行口的工作原理,与串行口有关的特殊功能寄存器以及串行口的4种工作方式,串行口多机通信的工作原理,串行通信中的各种接口标准,以及双机串行通信的软件编程设计。 6.1 串行通信基础 6.1.1 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 6.1.2 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 6.1.3 串行通信的传输模式 6.1.4 串行通信的错误校验 6.2 串行口的结构 6.2.1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 6.2.2 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 6.3 串行口的4种工作方式 6.3.1 方式0 6.3.2 方式1 6.3.3 方式2 6.3.4 方式3 6.4 多机通信 6.4.1 多机通信通信的工作原理 6.4.2 多机通信设计举例 6.5 波特率的制定方法 6.5.1 波特率的定义 6.5.2 定时器T1产生波特率的计算 6.5.3 定时器/计数器T2作为波特率发生器 6.5.4 定时器/计数器T2的可编程时钟输出 6.6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6.6.1 RS-232C双机通信接口 6.6.2 RS-422A双机通信接口 6.6.3 RS-485双机通信接口 6.6.4 20mA电流环串行接口 6.6.5 各种串行接口性能比较 6.7 串行口的应用设计举例 6.7.1 串行通信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6.7.2 双机串行通信软件编程 6.7.3 PC机与单片机的点对点串行通信接口设计 6.7.4 PC机与单片机与多个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接口设计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5MB 文档页数:52
第六章 频率响应综合法 系统综合: 根据系统已知部分的特性,确定校正方式和校正装置,使系统的整体特性符合要求。 综合的核心是设计校正装置。 校正方式: 串联(重点)、反馈、前馈、复合。 频域综合:设计校正装置,使开环频率特性曲线(主要是幅频特性的Bode图)满足要求。 状态空间方法(现代控制理论) 数学模型—— 一阶微分方程组 分析—— 时域 核心内容—— 状态变量的可控、可观性 设计—— 状态反馈、极点配置、最优控制 状态信息的获取——状态观测器 (涉及第二、三、七、八章) 第九章 离散控制系统 1. 信号的采样与保持 采样过程与采样定理,零阶保持器 2. 离散系统的数学描述 z变换,差分方程,脉冲传递函数(开环、闭环) 3.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法 稳定性,极点分布与暂态性能,稳态误差 第十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特点 典型非线性特性及其特征(死区、饱和、间隙、继电特性) 二阶线性系统的相轨迹(与极点的关系) 相轨迹的绘制(解析法,等倾线法) 由相轨迹图求时间及时间响应(积分法,增量法)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相平面分析
首页上页464748495051525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0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