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61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7MB 文档页数:7
研究了镍基高温合金在1123K,392MPa下周期持久断裂过程中晶界针状碳化物的析出过程。分析了它的形成原因,实验采用二种热处理工艺,得到二种不同的晶界状态:直晶和弯晶。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晶界状态,晶界碳化物都有一个由颗粒状碳化物向针状碳化物转化的过程。而弯晶处理的合金,首先发生由弯晶向平直晶界的转变,即尺寸较大且不规则状的晶界碳化物逐渐断裂成颗粒状排列的晶界碳化物,该过程所需时间较长,这就解释了弯晶合金比如直晶合金针状碳化物量少的原因。提出了一个由颗粒状碳化物向针状碳化物转化的模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1MB 文档页数:4
研究了添加元素Cu及其含量对WC-Fe/Co/N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添加较少时,合金的抗弯强度随Cu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Cu含量增加到0.8%时,合金的抗弯强度出现极大值;继续增加Cu的含量,合金的抗弯强度又下降。并对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8KB 文档页数:6
1.掌握包合物概念和特点,理解常用的包合材料和包合方法 2.掌握固体分散体的概念、特点及常用载体材料,理解其制备方法 3.理解包合物和固体分散体在药剂中的应用 4.理解固体分散体的速释与缓释原理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1KB 文档页数:3
为保护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工矿产 品购销合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五金交电家电化工商品购销合同实施 办法》,经协商一致同意签订本合同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9KB 文档页数:1
(1)100米:男生15.5秒合格、女生18.5秒合格。 (2)跳远:男生4.30米合格、女生3.5米合格。 (3)铅球:男生(7.26千克)6.2米合格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53MB 文档页数:31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体内 的大多数蛋白质均不断地进行分解与合成代谢,细胞中不停地利用氨基酸合 成蛋白质和分解蛋白质成为氨基酸。体内的这种转换过程一方面可清除异常 蛋白质,这些异常蛋白质的积聚会损伤细胞。另一方面使酶或调节蛋白的活 性由合成和分解得到调节,进而调节细胞代谢。实际上酶的水平取决于其合 成,同样也由酶的分解来决定。所以,对细胞来说,蛋白质的分解与合成同 样重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85.7KB 文档页数:7
本工作证实WC-Co系硬质合金通过热处理可以提高其抗弯强度。所增加的抗弯强度决定于合金中钴的含量,钴含量越高的合金,其抗弯强度的增加重也就越多。主要是由于淬火热处理抑制了高温稳定的面心立方钴相转变成密排六方钴相。本实验还采用差热分析仪测定了WC-Co系合金在加热过程中,密排六方钴相转变成面心立方钴相的相变温度。发现其相变温度随合金中钴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如YG8是742℃,YG15是770℃,YG20是821℃,这是由于高钴合金的粘结相在升温过程中有较高的钨含量。本实验中还发现,烧结后低钴硬质合金要高于高钴硬质合金的粘结相中的钨含量,因为低钴硬质合金的烧结温度通常是高于高钴硬质合金,一般说来烧结温度越高,则粘结相中的钨含量也就越高,但当烧结态硬质合金再一次加热时,其钴结相中的钨含量要增加。所以淬火后高钴硬质合金的粘结相中的钨含量甚至比低钴硬质合金的粘结相中的还要高,这就是为什么钴粘结相由密度六方转变成面心立方的温度随硬质合金中钴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29.34KB 文档页数:8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采用真空感应熔炼和保护气氛电渣重熔双联工艺生产的617B合金电渣锭进行组织分析、析出相和元素偏析情况研究.依据残余偏析指数模型通过Dictra热力学软件计算提出七种不同的均匀化制度,并结合均匀化后的组织分析和热模拟压缩试验,确定了617B合金的最终均匀化制度.结果表明:经双联工艺生产的617B合金电渣锭中存在枝晶和元素偏析,其中Mo和Ti是主要的偏析元素;电渣锭组织的晶内存在较多的块状碳化物,表现为多种碳化物共生生长.经过1210℃保温48h均匀化处理后,枝晶和元素偏析基本消除,晶内的块状碳化物部分溶解,且均匀化后的合金表现出良好的塑性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2.25MB 文档页数:56
1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 2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3偏心压缩和截面核心 4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5组合变形的普遍情况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0KB 文档页数:14
一、上讲小结 二、再谈交易费用的测度 三、转让权、交易与合约 四、合约五、合约的履行和选择 六、经合约建立的产权
首页上页464748495051525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61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