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3)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307.5KB 文档页数:34
一、概述 二、斜裂缝、剪跨比及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 三、斜截面受剪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 四、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与适用范围 五、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和步骤 六、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1KB 文档页数:10
学习指导 本章主要介绍了岩基承载力计算,包括倾斜荷载下岩基的承载力、垂直荷载下岩基的承载力计算及根据规范或经验确定岩基承载力,重点介绍了坝基岩体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表层滑动稳定性计算和深层滑动稳定性计算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6MB 文档页数:13
预制装配综合管廊结构中,节点是结构的薄弱环节,其力学性能直接影响整体结构的变形和承载力等。本文提出了一种“U型套箍插筋连接”新型装配式双舱综合管廊结构,通过4个节点足尺试件力学性能试验,包括1个底部L型现浇边节点试件,1个底部L型装配边节点试件,1个顶部L型装配节点试件和1个底部T型装配节点试件,以此来验证“U型套箍插筋”连接技术的有效性。试验得到了节点足尺试件的开裂荷载、裂缝发展规律、承载能力、破坏方式、构件延性等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装配式管廊节点试件都在靠近角点区域发生弯剪破坏,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延性;采用“U型套箍插筋”连接性能可靠,能够获得与现浇节点试件相当的力学性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8MB 文档页数:12
钢框架内填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新型混合式结构,由钢框架与内填墙组成双重防线,具有良好的抗侧力能力,同时预制构配件和预制装配建筑有利于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考虑大尺寸内填预制RC墙运输和安装困难的情况,提出竖向和横向组合式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采用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受力分析.通过分析荷载位移曲线,构件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研究结构破坏特点和受力性能.结果表明,全螺栓结构因其合理的传力路径,有良好的承载力和延性;竖向组合式具有较好的初始刚度和整体承载力,与全螺栓连接预制RC墙有近似的受力性能,便于运输和安装;而横向组合式由于上下板缺乏有效传力路径,初始刚度和最终承载力都明显低于全螺栓和竖向组合式,不利于实际工程应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87.5KB 文档页数:43
§7.1 概述 §7.2 纯扭构件的试验研究 §7.3 纯扭构件的扭曲截面承载力 §7.4 弯剪扭构件的扭曲截面承载力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49.5KB 文档页数:18
§7.1 轴心受拉构件 §7.2 大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7.3 小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6MB 文档页数:72
在受弯构件的剪弯区段,在M、V作用下,有 可能发生斜截面破坏。 斜截面破坏 斜截面受剪破坏——通过抗剪计算来满足受剪 承载力要求; 斜截面受弯破坏——通过满足构造要求来保证 受弯承载力要求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13.5KB 文档页数:37
§5.1 概述 §5.2 试验研究分析 §5.3 矩形截面纯扭构件的承载力 §5.5 T形和工字形截面弯剪扭构件承载力 §5.6 受扭构件的构造要求 §5.7 框架边梁协调扭转的设计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7MB 文档页数:10
为探究新型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后的力学性能,采用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盐溶液全浸泡加速侵蚀法,对11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PC)试块、11组聚丙烯纤维锂渣混凝土(PLiC)试块、8根PC大偏心受压柱和8根PLiC大偏心受压柱进行侵蚀试验,得到了不同侵蚀时间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基于分形理论分析了试块及构件破坏时表面裂缝分布的分形特征,详细讨论了试块及构件表面裂缝分形维数与其侵蚀时间、抗压强度、极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PC和PLiC立方体抗压强度随侵蚀天数先增加后降低,在120 d达到最大;试块及构件破坏时表面裂缝分布具有分形特征,试块表面裂缝分形维数随侵蚀天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规律,随试块抗压强度的提高而减少;PC及PLiC混凝土大偏心柱极限承载力随侵蚀天数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锂渣的掺入可以提高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柱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构件破坏时表面裂缝分形维数随硫酸盐侵蚀天数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因此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分形特征可作为判定构件损伤程度的指标之一,可为今后对在役混凝土结构承载力和寿命预测提供参考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245KB 文档页数:20
问答题 1.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引入了哪些基本假设? 2.为什么要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全过程中各阶段的应力状态,它与建立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有何关系?
首页上页2345678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