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90)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38.5KB 文档页数:7
一、掌握内能、功和热量等概念 . 理解准静态过程 .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理想气体的摩尔定体热容、摩尔定压热容,能熟练分析计算理想气体在等体、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和内能的改变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7MB 文档页数:5
对炼钢温度下CO2与熔池元素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相关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利用30 t转炉进行顶底复吹CO2气体的炼钢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顶底复吹CO2试验炉次烟尘量减少了11.15%,烟尘TFe降低了12.98%,炉渣铁损降低了3.10%,试验终点钢液中[N]、[P]含量分别降低了50%和23.33%.转炉顶底复吹CO2气体炼钢工艺是完全可行的,为转炉炼钢节能降耗提供了新方法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81KB 文档页数:12
在常温下,物质通常以三种不同的聚集状态存在,即气体、液体和固体。物 质的每一种聚集状态有各自的特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4.16KB 文档页数:5
采用以活性炭为吸附剂的两床真空变压吸附实验装置,研究了均压过程对煤层气甲烷提浓的影响.结果表明:均压过程可以快速提高吸附塔内压力,提高吸附压力,增大甲烷气体含量;最好的均压方式为既有上均压又有下均压,上均压0.4s、下均压0.2s后,解吸气中甲烷气体的含量达到最大值,此时两吸附塔之间仍有一定压差.分析了从不同均压压力升压到一定吸附压力的能耗情况.均压压力为93.8kPa时比120.4kPa时的能耗降低了3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07.03KB 文档页数:8
本文是在两种高质量的新型抽气式高温计工业试用的基础上,分析了提高工业炉气体温度测量准确性的各种因素,提出了设计高精度抽气式高温计的途径,并介绍了测量计算传热误差,速度误差和抽气式高温计精度的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9.92KB 文档页数:4
向钢包保护套管中吹入惰性气体,利用套管中湍急的注流,可将气体离散为弥散微小气泡.通过计算套管中注流的能量分散强度,得出了套管中弥散微小气泡的最大尺寸,并采用伯努利方程分析了套管中注流的压力分布.理论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及实验室水模实验结果一致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11.67KB 文档页数:6
研究了气体渗氮在材料表面层由表及里逐次形成的氧化物层、氮化物层及N固溶层对中碳车轴钢超长寿命旋转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与未处理试样相比,带有氧化物层、去除氧化物层及去除氮化物层的渗氮试样的疲劳强度逐级提高.去除氧化物层和去除氮化物层的试样在超长寿命区分别发生次表面和内部破坏.通过断口观察和断裂分析,阐明了渗氮处理材料的表面层对超长寿命疲劳性能的影响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3KB 文档页数:2
1.进行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分解应注意那些事项? 答:(1)试样的采取:要求所取的试样能反映整批物料的真实情况,即组成必须能代表全部 物料的平均组成。一般分为三种:A.气体试样的采取,取不同高度或不同区域的气体即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2.38KB 文档页数:7
对纳微米级孔隙多孔介质内的气体流动进行了研究.利用克努森数划分流态,绘制了流态图版,阐明了不同区域的流动特征.基于Beskok-Karniadakis模型,对渗透率校正系数进行了改进,引入多项式修正系数,将Beskok-Karniadakis模型简化为二项式方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段拟合得出多项式修正系数的取值.模型对比显示,简化后的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应用此模型推导出了纳微米级孔隙气体流量的计算公式.进行了室内微观渗流模拟实验,得到气体平面单向渗流规律,与由纳微米级孔隙气体流量公式计算所得渗流特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本模型与实验数据拟合较好.采用本模型进行编程计算,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气体流量随压力平方差增加而增大,且增加趋势越来越快,并随多孔介质渗透率和克努森扩散系数的增加而增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1.65KB 文档页数:4
在热力学计算及动力学条件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向硫化物熔体中吹入具有一定氧分压的气体以提高固体废钢脱铜效果的方法.氩气搅拌及静态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在熔渣组元质量分数为FeS-70%,Na2S-30%,950℃下在反应初期氩气搅拌可明显地提高脱铜速度.这是因为氩气搅拌提高了物质的扩散速度
首页上页2345678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9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