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99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8MB 文档页数:6
为了对分区分级双P型燃气辐射管喷口结构、位置进行优化,提高燃烧效率.首先对分区分级双P型燃气辐射管进行了实验和数值研究,结果发现,除NOx体积分数的误差为11.6%外,其他参数的偏差都在1%以内,证明该模型具有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主管和支管的喷口位置及喷口结构等参数,进行了气体温度和壁面温度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主管喷口位置向外移动,分区分级燃气辐射管表面温度的最高值逐渐减小,壁面温度的最低值逐渐增大.支管喷口位于三通管与支管交线处时,可以减少高温气体对辐射管管壁的冲击作用,提高支管径向的温度均匀性,延长辐射管使用寿命;主管喷口的形式为完全预混式喷口时,壁面温差最小;支管喷口的形式为不对称式时,分区分级燃气辐射管壁面温差最小,燃烧热效率最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7.46KB 文档页数:7
作为图像局部特征区域的有效描述方法,局部二值模式是目前对二维图像最有效的纹理分析特征之一.本文提出了基于局部二值模式特征的稀疏表示人耳识别方法.该识别算法首先提取训练人耳图像的局部二值模式特征描述子作为稀疏表示的字典,然后将测试样本的局部二值模式特征描述子表示为字典中所有局部二值模式原子的稀疏线性组合,最后通过求解稀疏表示模型得到稀疏编码系数,根据测试人耳图像的重建误差进行识别.在UND-J2人耳库和USTB人耳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局部二值模式特征的稀疏表示人耳识别方法对人耳图像光照变化、姿态变化以及人耳遮挡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实现了更高的识别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16.92KB 文档页数:5
实际生产中油气悬架内部油液可能存在温度梯度,而目前油气悬架温升研究中多将其内部的油液整体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这会导致对油气悬架系统温度变化的预测不准确.针对该问题,将油气悬架内部油液划分为多个区域,在油液多区域的油气悬架的热力学模型中引入油液流动传质.通过仿真计算确定油液流动状态获取油液传质的量,分析油气悬架中各个区域油液温度的变化趋势,并将模型计算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油气悬架内部油液存在温度梯度,将油液作为整体对象进行研究会存在一定误差,将油液划分为多个区域后进行研究能较为精确地描述油气悬架内部油液温度变化规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91MB 文档页数:8
采用无水电解法提取不锈钢中存在的典型夹杂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夹杂物三维形貌,并根据元素组成对夹杂物进行分类和形貌分析,对具有相同化学成分但不同三维形貌的夹杂物进行了表征和归纳。利用FactSage 7.0热力学软件,对不同夹杂物的平衡状态进行了计算,研究了温度和钢液成分对于夹杂物平衡的影响,并得到相应的平衡相图。结果表明,无水电解可以有效地将不锈钢中夹杂物完整地提取出来,避免了金相法带来的误差,可以更加清晰的观测夹杂物的三维形貌;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测量,较大的氧化铝夹杂物表面较为容易出现钛元素的富集区域,且大部分夹杂物形貌主要为球状和表面较为光滑的多面体状,直径一般不大于5 μm。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到,钢中夹杂物的生成与钢中元素质量分数密切相关,在1873 K时,Mg、Ti、Si元素质量分数的不同会导致生成不同的夹杂物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99.5KB 文档页数:34
对比法和间比法试验,均属于顺序排列的试验设计,不能正确地估计出无偏的试验 误差,因而试验结果不能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显著性测验,一般采用百分比法,即 设对照(CK)的产量(或其他性状)为100,然后求出各处理的百分数和对照相比。顺序 排列亦具有一定优点,如设计简单,播种、观察和收获等工作不易发生差错,可按品种的成熟期,株高等排列,以减少处理间的生长竞争 对比法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对比法的主要优点是,处理和对照彼此相邻,由于相邻小区的的土壤肥力比较相 似,所以供试处理与对照的比较有较高的精确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2.48KB 文档页数:3
一、标准分析方法 一个项目的测定往往有多种可供选择的分析方法这些方法的灵敏度不同对 仪器和操作的要求不同而且由于方法的原理不同干扰因素也不同甚至其结果 的表示涵义也不尽相同。当采用不同方法测定同一项目时就会产生结果不可比 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分析方法标准化活动。标准方法的选定首先要达到所要 求的检出限度·其次能提供足够小的随机和系统误差同时对各种环境样品能得 到相近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当然也要考虑技术、仪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68KB 文档页数:15
利用被测物质对可见光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 光度法。如有一试样含铁量为0.01mgg1。试样经处理后,用1.8×103moll的 KMnO4溶液滴定,到达化学计量点时,所用KMnO4溶液的体积为0.02ml而通 常滴定管的读数误差就有0.02ml,显然用滴定法测定该试样中的含铁量是不合适 的。但是,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如磺基水杨酸),使它与Fe3+生 成紫红色螯合物,即可用吸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在试样的分析工作中,吸光光 度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5.5KB 文档页数:5
一、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是依据«高等学校化学专业培养规格和教学基本要 求»,结合我系教学与教改的实际制定的。 分析化学实验是高等学校化学专业专业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其教学基本要 求是:通过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 解;正确熟练地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较系统地学习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 识,学习并掌握典型的化学分析方法;树立“量”的概念,运用误差理论和分析 化学理论知识,找出实验中影响分析结果的关键环节,在实验中做到心中有数、 统筹安排,学会正确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99.5KB 文档页数:22
在航空、机械及材料研究领域中,零件的强度是一个很重要问题。研究强度问题的途径之一便是实验应力分析。本课程设计便是利用实验应力分析中的电测法来测定弹性元件等强度悬臂梁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具体方法是通过在悬臂梁上粘贴三个应变片,它们均分布在悬臂梁的上表面上,其中一应变片位于纵向轴的中心线上,其余两个应变片分别位于轴中心线的两侧等距离处,且靠近变动端;然后通过增减砝码的个数改变所加的力,利用数字万用表记录、读取数据。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本实验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并对实验数据利用Excel进行了拟合,作出了应变片的电阻变化值与载荷之间的关系图,再根据有关公式,最终得出在弹性限度内悬臂梁的应变与它所受到的外力大小成线性关系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95KB 文档页数:49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学科大类基础课程,是一门必修课,是本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经典控制理论部分的基本概念,学习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反馈控制原理的应用以及分析和设计的一般规律,使其具有分析和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初步能力。同时,为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而且为以后从事实际工作和科研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重点: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以及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难点:结构图等效变换、梅森公式的应用、扰动作用下减小或消除稳态误差的措施、高阶系统动态性能分析、广义根轨迹的分析与应用、复杂系统稳定裕度的确定、多环系统的开环幅相曲线、对数曲线的概略绘制及相应系统传递函数的确定、反馈校正方法及应用、矩阵指数的计算、状态方程的求解、系统能控性、能观测性问题以及稳定性概念的理解
首页上页4748495051525354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99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