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6228)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1MB 文档页数:7
锂离子电池在大功率应用下的热控制和热管理已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商业化的瓶颈,为解决此问题,运用微热管阵列设计锂电池模块散热系统,在开放条件下对电池模块进行恒流18 A(1 C)和36 A(2 C)充放电测试,通过测量布置微热管阵列前后电池表面温度可知:在1 C和2 C充放电倍率下,散热系统能够有效的降低电池模块的温度及电池间温度差异,将温度和温度差值分别控制在40℃与5℃之内,可以解决温度对电池寿命和容量的影响问题.基于实验数据,对其中一2 C工况热量进行了计算,得到通过微热管阵列的对流散热量达到模块生热量的4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MB 文档页数:6
采用Al-KBF4-K2ZrF6组元通过熔体直接反应法制备了Zr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优化的初始合成温度范围为850~870℃,反应时间为25~30 min.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ZrB2颗粒尺寸为300~400 nm,颗粒间距200 nm左右,有团簇现象,团簇体尺寸为30~40μm.当颗粒理论体积分数为3%时,单位熔体体积内ZrB2颗粒形核数量为6.68×1017 m-3,平均线长大速率为47.3nm·s-1.分析团簇原因认为:大量细小高熔点ZrB2增加了熔体黏度,颗粒扩散阻力大,限制了颗粒迁移位移;ZrB2颗粒因密度大具有较高的沉降速率.原位反应过程分析表明:通过Al3Zr-AlB2间的分子化合及[Zr]-[B]间的原子化合得到ZrB2颗粒,是高温稳定相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8.49KB 文档页数:4
对转炉采用石灰石造渣炼钢引起硅挥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到了高碳低温铁水面上SiO稳定存在的温度及气氛条件.分析结果表明,标准状态下,铁水中各元素与CO2的氧化反应中,SiO生成反应只在火点区附近可以进行;温度为1400~2300 K时,使得SiO稳定存在的pCO/pCO2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该气氛条件相当于pO2在10-25~10-13数量级;在2 min内加入石灰石的条件下,[Si]挥发时的pSiO大致在10-2数量级,与实际生产中大致相同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0KB 文档页数:18
Access2003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窗体对象要用于形成人机操作界面,操作者将在这界面上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可以就第1章中分析得到的三个窗体对象进行功能分析。 6.1.1“商品进货数据录入”窗体功能分析 6.1.2“商品上柜数据录入”窗体功能分析 6.1.3“销售数据录入”窗体功能分析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1KB 文档页数:1
一、了解宏对象的基本概念,学习宏的基本知识 二、学会宏建立的方法 三、掌握宏修改的方法 四、执行和调试宏 五、掌握宏在其他数据库对象中的调用方法 六、掌握宏对象的其他应用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57.08KB 文档页数:6
基于CO2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特性,建立了CO2用于脱磷炉冶炼的物料和能量分析模型,验证CO2用于脱磷炉冶炼过程参与氧化反应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基于某厂脱磷炉的实际冶炼工况,研究喷吹CO2对脱磷转炉温度、煤气等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废钢比为8%和CO2利用率为85%时,CO2的喷吹比例可控制在28%以内,氧耗可降低16%,炉气中CO比例可提高约12%;同时随着CO2利用率的提高,脱磷炉的半钢温度逐渐降低,氧耗逐渐降低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40.83KB 文档页数:15
本文探讨了一种新型的\两次包络弧面蜗杆传动——环面型两次包络弧面蜗杆传动。在研究过程中,推导了关于两次包络的一系列计算公式,应用电子计算机计算了这种传动在不同参数时的接触线,两类界限曲线、诱导法曲率、润滑角及蜗杆轴截面\。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得到了在小传动比范围内优于平面两次包络弧面蜗杆传动的结论。初步进行了参数分析并指出这种传动的实用价值和应用范围。在研究过程中,同时在理论上进行了计算简化和考虑了计算通用性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8KB 文档页数:13
第一章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1.取代基效应: 取代基不同而对分子性质产生的影响。取代 基效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电子效应,包括 场效应和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电子效应是通过 键的极性传递所表现的分子中原子或基团间的相 互影响,取代基通过影响分子中电子云的分布而 起作用。另一类是空间效应,是由于取代基的大 小和形状引起分子中特殊的张力或阻力的一种效 应,空间效应也对化合物分子的反应性产生一定 影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93.65KB 文档页数:7
利用热重分析天平,采用非等温燃烧的方法对生物质热解产物——生物质焦与两种无烟煤混合试样的燃烧特性及其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配比的混合试样的着火温度、燃烧速率最大时温度、燃尽温度和最大燃烧速率等燃烧特征参数,求出了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结果表明: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均随混煤中生物质焦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存在动力学补偿效应;煤中掺入生物质焦后,试样燃烧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活化能分别呈现出\U形\曲线和\阶梯形\曲线的规律,且对混合燃料热解过程的作用要优于对固定碳燃烧过程的作用;活化能的计算表明生物质焦的存在有助于改善煤的着火性能,对煤的燃烧有催化促进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0.79KB 文档页数:6
以石蜡为相变芯材,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酸性条件下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石蜡/二氧化硅复合相变材料.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法等手段对所制备复合相变材料的形貌、成分、热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石蜡/二氧化硅复合相变材料的形貌是直径约为2μm的核/壳结构微球.当核/壳质量比为2∶1时,石蜡包覆率为66.3%,熔点为54.2℃,熔化焓为133.8 J·g-1,凝固点为49.5℃,凝固焓为127.5 J·g-1.与传统的有机高分子壳层材料相比,无机二氧化硅壳层材料具有更好的热导率,提升了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性能,且其不易燃烧,无腐蚀性,更加安全环保,有效拓展了相变材料在建筑保温和智能保温纺织物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首页上页50650750850951051151251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622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